-
探尋古代巴文化之謎
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M2出土銅壺 距離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城約30公里、總保護面積103萬平方米的羅家壩遺址,地處古代秦、楚、巴、蜀文化交界處,距今有5300年左右的歷史。
2017-12-14
-
發掘路縣
路縣古城遺址出土的陶豆 新華社 供圖 東漢潞縣圖 作為京杭大運河北端的通州,擁有燃燈佛舍利塔、大光樓、漕運碼頭、皇木廠等一大批和運河有關的文物古跡。
2017-12-14
-
國寶不是塵封的古董 它是活的
王凱演繹“各種釉彩大瓶”前世傳奇。
2017-12-14
-
99件大唐古絲路文物 映現世界文明大交融
黑石鏤空香薰 三彩印珍珠地貼獸面紋鳳首壺 藍釉三彩山子 三彩胡人俑 邢窯席紋黃釉大執壺 位于天津慶王府的展覽現場 12月13日,“盛世·和平——‘一帶一路’下的唐代文物”展在天津慶王府正式開幕。
2017-12-14
-
一帶一路下的唐代文物展天津啟動
13日,“盛世·和平——‘一帶一路’下的唐代文物”展暨第十四屆中國·天津五大道旅游節系列活動在天津慶王府啟動。
2017-12-14
-
2017“藝術文博走出去”品牌譯介與傳播高級研修班開班
為推動中外文化交流,幫助中國藝術文博機構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 12月11日,由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主辦的2017“藝術文博走出去”品牌譯介與傳播高級研修班在北京開班。
2017-12-13
-
廣鐘,一段湮沒了的輝煌歷程
黃慶昌,原廣州博物館副研究員,天籟鐘表歷史文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著有《清代廣州自鳴鐘述略》等 魏廣文,中國鐘表協會收藏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銅鍍金卷簾轉人鐘 (廣州博物館藏) 銅鍍金卷簾轉人鐘 (廣州博物館藏) 銅鍍金琺瑯升降塔鐘 (故宮博物院藏) ■受訪嘉賓廣鐘的制造,是一段被湮沒了的輝煌歷程。
2017-12-12
-
王津:廣鐘上有中國人的技藝與趣味
銅鍍金琺瑯羽人獻壽鐘 (故宮博物院藏) 修復現場的古董鐘零件 圖/林清清 ■受訪嘉賓:王津 故宮鐘表修復專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代鐘表修復技藝第三代傳承人 因為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而成為“大國工匠”代表之一的鐘表修復大師王津,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獨家專訪時,依然低調恬淡。
2017-12-12
-
一眼千年,用時尚打開傳統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杜虎符,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落霞式“彩鳳鳴岐”琴,浙江省博物館藏 曾侯乙編鐘,湖北省博物館藏 12月3日起,由中央電視臺創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制作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登陸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和綜合頻道。
2017-12-08
-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讓香港和故宮的相遇更美好
資料圖: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在建設中,這是故宮與香港的一次相遇。
2017-12-08
-
《國家寶藏》:讓國寶活起來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
2017-12-08
-
文博會冬季工藝美術精品展明日啟幕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作為深圳市2017年“創意十二月”重點項目之一,第十三屆文博會冬季工藝美術精品展將于12月8日至1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6、9號館舉辦,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和16個國家地區的萬種文化藝術品、工藝品、收藏品、時尚用品參展。
2017-12-07
-
讓國寶重器“開口說話”
新近開播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火了,開播第一期,便得到了豆瓣9.3分的超高評價。
2017-12-07
-
如脂似玉“中國白”
海棠葉形制的公道杯。
2017-12-06
-
山西古代壁畫在上博展出
《太原市北齊婁叡墓壁畫》 日前,上海博物館與山西博物院共同舉辦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拉開帷幕。
2017-12-05
-
路縣故城揭秘漢代生活:漢代榨油“配方”出土
112口漢代水井、4條漢路、30余處房址重現—— 故城西墻外解鎖漢代“生活密碼” 漢代水井 上周,伴隨著112口漢代水井、4條漢路、30余處房址重見天日,通州路縣故城西城墻外約1.6萬平方米的考古發掘告一段落。
2017-12-05
-
國寶璀璨,無悔藏樸守拙執守一生 文脈賡續,皆因身體力行跬步千里
▲故宮里藏著186萬余件國寶,這個數字是由梁金生花費七年逐一清點而來。
2017-12-05
-
99件(組)深圳文物赴天津慶王府展出
深圳望野博物館館藏一級文物,唐代邢窯“盈”字大蓋罐。
2017-12-04
-
故宮獲捐明《絲路山水地圖》
全長30.12米、幅寬0.59米的明代中后期青綠山水手卷《絲路山水地圖》,日前由世茂集團捐贈給故宮博物院。
2017-12-04
-
89件精品展現鮮活古代生活畫卷
《陽泉東村元墓壁畫》出現了刀削面———畫中人物正在爐灶前削面,展現山西近千年面食傳統。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