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知“野人獻曝”——走進沈從文的文物世界
沈從文(1902—1988) 資料圖片 明宣德寶石紅釉僧帽壺。
2017-10-12
-
圓明園壘起文物長城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考古科副科長張建忠的辦公室里堆滿了碎瓷、磚瓦。
2017-10-11
-
秦漢遺珍輝映國博
長信宮燈 跪射俑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巧奪天工的西漢青銅器長信宮燈、稀世珍寶金縷玉衣、聞名遐邇的海昏侯墓出土的馬蹄金……日前,“秦漢文明展”一經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便贏得媒體與公眾廣泛關注。
2017-10-11
-
20歲藝博會,長成了一張全新的臉
更新銳、更創新、更品味 20歲藝博會,長成了一張全新的臉 主題雕塑《生命之樹》 場內部分展品 陳丹青繪姚逸之 作為亞洲著名的藝術品交易盛會和今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扛鼎之作,2016(第二十屆)上海藝術博覽會昨晚在世博展覽館揭開面紗,這是藝博會首次在浦東舉辦。
2017-10-04
-
孔子雕像落戶巴西
當地時間9月30日,巴西庫里蒂巴市政府命名的“中國廣場”,剛剛運抵的大型孔子像舉行揭幕儀式。
2017-10-03
-
“十一”長假,天南海北看展去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展品 西漢長信宮燈,“秦漢文明特展”展品 趙孟頫《人馬圖》局部,“趙孟頫書畫特展”展品 藍瑛《白云紅樹圖軸》局部,“湖上有奇峰———藍瑛作品及其師承影響特展”展品 拉斐爾《施洗者圣約翰布道》,“奇跡:貝利尼家族與文藝復興特展”展品 維米爾《坐在維金納琴邊的少女》,“倫勃朗、維米爾、哈爾斯:萊頓收藏荷蘭黃金時代名作展”展品 銀鎏金盥洗套裝,“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的匈牙利貴族生活展”展品 制作于約1899-1908年間的彩蛋,俄羅斯精品展展品 金秋時節,文博界特展迎來“收割季”“黃金檔”。
2017-09-30
-
著力提升人民文化獲得感——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這5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任務和途徑。
2017-09-29
-
張獻忠“大西國”秘寶浮出水面
打撈出的部分文物 江口沉銀水下考古發掘現場 水下考古作業 俗語有云:“湖廣填四川”。
2017-09-26
-
宋徽宗《枇杷山鳥圖》團扇面首度公開面世
9月25日,中國扇博物館迎來了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國寶級藏品”——宋徽宗《枇杷山鳥圖》團扇面,并將在9月26日至10月8日期間面向大眾公開展示。
2017-09-26
-
“秦漢文明”展,輝煌的文化盛宴
長信宮燈(西漢) 聞名遐邇的秦始皇兵馬俑,多年未離家展出的河北博物院鎮館之寶長信宮燈,全國保存最完整的金鏤玉衣……風靡紐約的“秦漢文明”展強勢回歸,這些教科書級的國寶日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一經亮相,立刻引爆朋友圈,網友紛紛留言,“集多家經典一起,必須約票去看”“全國鎮館大合集,大贊”“恨自己不在北京” 。
2017-09-25
-
為時代發聲 為歷史塑像——中國雕塑這五年
中國現代雕塑,在吸收外來藝術語言的同時,始終與中國社會的現實、歷史變革緊密聯系在一起,蘊含濃郁的時代氣息,彰顯鮮明的中國氣派。
2017-09-25
-
瓷器上的“明月”
斗彩桂花杯 琺瑯彩梅竹詩文碗 墨彩山水樓閣人物碗 瓷器到了康熙時期出現詩畫的形式,在彩繪各種題材畫片的基礎上,題上了古詩文,從而提升了瓷器彩繪的文化內涵,這種有著文人畫意味的瓷器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而廣泛流行,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
2017-09-22
-
于進江萬里尋“餅印”
月中仙桂 福祿同喜 鳳穿牡丹 月餅模具俗稱月餅印,最早可追溯到宋朝。
2017-09-22
-
故宮來了9只梅花鹿
九只活潑可愛的梅花鹿昨天亮相故宮博物院慈寧宮花園后,立即吸引了大批粉絲。
2017-09-22
-
侯馬盟書
1965-1966年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侯馬盟書出土于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在40多個祭祀坑內共出土玉、石質侯馬盟書5000余件片。
2017-09-21
-
“明星文物”齊聚,“秦漢文明”亮相國博
展覽現場,一名小觀眾被展品吸引,彎下腰細細探究。
2017-09-20
-
讓文物“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就文物保護工作曾作重要指示并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2017-09-18
-
為歷史立碑 為時代造像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勝利渡長江(雕塑)集體創作 阿炳(雕塑)錢紹武 我是一個兵(雕塑)劉連海 馬(雕塑)韓美林 南京大屠殺組雕·家破人亡(雕塑)吳為山 開荒牛(雕塑)潘鶴 大阿福(雕塑)喻湘蓮、王南仙 梁思成說:“藝術之始,雕塑為先。
2017-09-18
-
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展出 “故宮跑”再成熱詞
原標題:“故宮跑”,井噴的文化激情如何從容安放 人民群眾高漲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讓我們思考,如何讓游客“有尊嚴地享受游覽的過程” “起大早,排長隊,大門一開沖前位。
2017-09-18
-
情境下的明清人物
春閨倦讀圖軸 冷 枚 “起坐捉筆硯,寫我軀七尺。
201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