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廣鐘上有中國人的技藝與趣味 本報記者深入故宮博物院,采訪鐘表修復專家
銅鍍金琺瑯羽人獻壽鐘 (故宮博物院藏)
修復現場的古董鐘零件 圖/林清清
■受訪嘉賓:王津
故宮鐘表修復專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代鐘表修復技藝第三代傳承人
因為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而成為“大國工匠”代表之一的鐘表修復大師王津,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獨家專訪時,依然低調恬淡。經他手修復的鐘表里,有三十多件廣鐘,每一件都能動會響、恢復表演功能。然而即便能修復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復雜鐘表之一”——變魔術人鐘,王津對于廣鐘,也有難以修復的部分,可見當年廣鐘技藝之高。
“文物里能讓人看明白的,鐘表是最直觀的。你可以看到它怎么動,機械怎么上弦,人偶的表演動作,聽不同聲音,挺好看的。也能比較直觀地看到當時的生活情況,因為大多是皇帝喜歡什么就造什么?!?——王津
完整的廣鐘難得
【收藏現狀】
“琺瑯瓶式鐘,故宮把最完好的一件撥給廣州了”
前不久中美領導人到故宮參觀時,當場演示各種表演功能的那座清代銅鎏金琺瑯葫蘆式鐘,正是經王津之手修復?!爱敃r正在做保養性修護,準備在過后的展覽中,展示廣鐘的表演功能。”被網民們稱為“故宮男神”的故宮鐘表修復專家王津,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代鐘表修復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其實在故宮地庫里,幾百件待修的鐘表,待修的大型廣鐘已經幾乎沒有了。因為廣鐘比較受重視,先修好了?!?/p>
作為宮廷收藏為主的“玩意兒”,目前許多地方博物館藏的廣鐘,基本都是由故宮調撥,民間收藏很少?!爸饕且粊懋a量偏少,二來一直很少流傳在外,造假比較少,大多是皇家定制,所以故宮收藏比較多。當時撥給廣州博物館的琺瑯瓶式鐘,我們一共就4件,給廣州的那件,我看了一下是最好最完整的,留下的三件琺瑯都有些磕碰殘缺。”
廣鐘上的技藝與趣味
【文化密碼】
“廣鐘更能體現中國人的喜好與講究,機械也有比西洋鐘更復雜的”
文物的價值,除了讓我們了解當時的科技制造水平,細細探究附于其上的審美趣味,其實是件有意思的事。從廣鐘上隱藏的文化密碼,可以看出當時中西的審美差異。
“跟西洋鐘表相比,廣鐘的特色是廣琺瑯偏多,動作也比較復雜。新聞里所見到的那座大葫蘆鐘,就挺有代表性。有列隊的、開門的、走馬的,動作豐富。還有的鐘有好幾層樓,有管轉花的、自開門的,有人偶表演的、小鳥活動的,表演很復雜。因為大多是宮廷定制,更能體現中國人的喜好與講究。”
機械易修,琺瑯難填
【精妙技藝】
“目前琺瑯的殘缺沒法修完整,專家們都不敢燒,光是那個顏色現在就燒不出來了。”
曾經成功修復了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復雜鐘表之一”——變魔術人鐘的王津,竟然也有對廣鐘的無法修復念念不忘之處。
利用機械原理,令鐘表上的人偶、動植物、水法景觀活動起來,是廣鐘吸引人之處。“廣鐘玩偶表演多,機械結構比較復雜,經我們修好的,基本都能恢復表演功能?!?/p>
王津介紹,活動人偶主要看機械裝置。廣鐘基本都是齒輪傳動,也有拉桿式的。齒輪傳動相對容易些,修得最多的是補齒。開槽、銼齒,斷幾個齒補幾個。也有的彈簧折了,就在內側貼一塊鉚上支撐住。拉桿式的比較麻煩,桿長點、短點、歪曲點,動作就變了?!叭绻瓧U上十幾個人,每個人長短都不一樣,你要給他找到最佳位置,調試上就會比較難?!?/p>
“有些琺瑯殘缺,現在很難修補。像我們故宮館藏的廣琺瑯瓶式鐘,因為不是一整塊琺瑯缺失,只是中間磕碰殘缺,邊上還有,我們找專家看了,都不敢燒。光是那個顏色現在就燒不出來了?!?/p>
申遺望能恢復匠人傳承
【申遺傳承】
“故宮里修復鐘表這個行當從沒斷過。申遺就是要把廣鐘斷了的連起來?!?/p>
對于王津來說,最難的,是找不到資料對照的外形缺失,“寧愿不補也不能補錯,所以這類就沒法修補。比如一個鐘,四角站四個人,都不一樣。沒有歷史檔案,缺了一個人你就不敢補,只能空著?!?/p>
廣鐘申遺能否解決資料建檔問題?“申遺保護的應該是技藝。廣鐘的技藝散落民間,如果廣東能從申遺工作開始,從一些地方志等資料搜尋更詳細的資料,把匠人找出來,把斷了的技藝連起來,這對鐘表研究以及修復,都是好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