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鉞王權 亞醜疑蹤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銅鉞 山東博物館藏銅鉞 1965年至1966年,山東博物館對位于山東省青州市的蘇埠屯商代墓地進行了第一次科學發掘,發掘出4座商代墓葬和一座商代車馬坑,所發掘的墓葬大部分遭到盜擾或破壞,隨葬品所剩無幾。
2018-03-27
-
博物館“火”起來只是第一步
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國家寶藏》《假如國寶會說話》,再到2018央視春晚上的“絲路山水地圖”;從“故宮跑”到“海昏侯熱”,再到“春節刷博物館”。
2018-03-25
-
首都博物館:西藏歷史文化展受歡迎
圖一 圖二 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受到歡迎。
2018-03-25
-
肇錫余以嘉名——談談姓名文化的歷史
肩水金關漢簡,地節三年(西漢宣帝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閏月吏民出入關致籍”,是一份官吏、百姓出入關隘、渡口的名單,詳細記載了出入人員的姓名、職務、籍貫、爵級、年齡、出入時間,有的還記錄身高、膚色等。
2018-03-23
-
金聲玉振 禮樂興邦
曾侯乙墓十弦琴 曾侯乙甬鐘 中國禮樂的歷史沿革與發展現狀 我國乃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治國經驗與教訓亦最豐富。
2018-03-23
-
陶鷹鼎
陶鷹鼎 馮玥攝/光明圖片 【《如果國寶會說話》解說詞摘登】 陶,出于土,而煉就生活。
2018-03-23
-
代表委員熱議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憑什么引發文物熱
2017年,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向觀眾展現了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九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及其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引起強烈社會反響。
2018-03-23
-
《國家寶藏》在港舉行推介會
據新華社電 《千里江山圖》、曾侯乙編鐘、云紋銅禁、大克鼎……這些收藏于博物館中的文物,2017年因為文博欄目《國家寶藏》的熱播走入大眾視野。
2018-03-22
-
來自西藏阿里的黃金面具
圖為曲踏墓地出土的黃金面具 首都博物館在這個春天推出了“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
2018-03-21
-
榫卯,比漢字更早的華夏記憶
不久前,康熙御制黃花梨鸞鳳牡丹紋大頂箱柜于北京某拍賣會上拍出近億元,刷新古典家具的拍賣紀錄。
2018-03-21
-
康熙琺瑯重器將亮相蘇富比春拍
一只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盌即將亮相蘇富比春拍。
2018-03-21
-
貯貝器:青銅鑄造的無聲史書
四牛鎏金騎士貯貝器 在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中,滇國的青銅貯貝器引起觀眾的濃厚興趣。
2018-03-21
-
上海博物館“珍藏”赴美法俄推出特展
陳洪綬的《斜倚熏籠圖》堪稱明代生活用香的經典之作。
2018-03-20
-
陜西巖村秦人墓地考古發現卜甲
圖①:秦人卜甲。
2018-03-20
-
透物見人,透物見史
這是一件明正德年間的青花燭臺。
2018-03-15
-
盤活文物資源,展示中華文化的整體性系統性
目前,全國各地有上百萬件珍貴出土文物長期積壓在各級各類考古發掘單位,文物資源閑置情況嚴重。
2018-03-14
-
2017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出爐
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現的扁壺朱書陶文 (網絡圖片) 全國十大考古評選活動辦公室日前公布了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廣西隆安婭懷洞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得票排名前26的項目入圍2017年度終評。
2018-03-13
-
春秋戰國文物大聯展中的“國家寶藏”
鄭國祭祀遺址出土的“鄭國公的九鼎八簋” “晉趙簡子用銅鑒、銅壺”及出土時的照片 山西出土的“侯馬盟書” 河南出土的“溫縣盟書” “秦公镈”及銘文拓片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戰車上的矛狀車軎 馬首懸鈴青銅掛鉤 四馬青銅掛鉤 曲尺形青銅建筑構件 方筒形青銅建筑構件 中國最早的黃金貨幣“郢爰”金版 中國最早的黃金貨幣“郢爰”金版 近日,集齊全國30家文博機構240余件“國家寶藏”的“東方既白:春秋戰國文物大聯展”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展,記者有幸隨上海博物館青銅部副主任馬今洪、湖南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熊建華一同觀展。
2018-03-09
-
31件文物走進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魯侯尊 上海博物館近日發布消息,在春節期間(2月25日),《吉金鑒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
2018-03-07
-
我在故宮畫文物
嵌紅銅狩獵紋豆 李米佳在展柜前 西周師趛鬲 西周頌鼎 螭梁盉 最近,到故宮青銅館參觀的觀眾會發現,有幾個展柜中的文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古色古香、幾可亂真的青銅器畫像。
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