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肇錫余以嘉名——談談姓名文化的歷史
    來源:光明日報 | 姜洋  2018年03月23日13:22

    肩水金關漢簡,地節三年(西漢宣帝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閏月吏民出入關致籍”,是一份官吏、百姓出入關隘、渡口的名單,詳細記載了出入人員的姓名、職務、籍貫、爵級、年齡、出入時間,有的還記錄身高、膚色等。此類簿籍文書是研究漢代普通官吏、百姓姓名的第一手材料。

    陳氏宗譜像圖,出自1988年版《義陳宗譜》。唐宋時期江州義門陳氏家族,創造了3900余口、歷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長、團結最緊的和諧大家族。

    西漢元帝時史游所作《急就篇》又稱《急就章》,為中國古代最早以人名為題材的著作。書影為明毛氏汲古閣刻本。

    現代家庭對新生兒起名普遍重視,“一名之立,旬月踟躕”。歸其原因,在于傳統的多名制轉變為現代的一名制,傳統姓名文化體系中的名、字、號、室名等逐漸淡出人們視野,更鮮有人用地望、排行彼此稱呼,于是姓名就成為一個人最重要的社會符號。事實上,姓名文化有濃烈的族群情節和深厚的文化根脈,全面看待和傳承姓名文化,同樣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踐行。

    姓名文化是社會變遷和民族融合的時代鏡像。甲骨文中商人多以甲、乙等天干為名。《淮南子·本經訓》載:“堯之時,十日并出。”十日之名,即我們今天熟知的“十天干”,也稱為“干十”,結合甲骨卜辭中商人對于日出、日落的祭祀活動,我們可以窺見殷商先民的太陽崇拜觀念。至周代,取名進一步復雜化。《左傳·桓公六年》記載了周人的取名與避諱原則,“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于物為假,取于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這些原則,至今仍有影響力。商周貴族以姓氏“別婚姻”“區貴賤”。至春秋戰國時期,姓與氏合一,成為個人及其家族的符號。姓與氏的融合代表了“禮崩樂壞”變革時代的來臨,更意味著平民階層的崛起。

    至“布衣將相”的漢代,姓氏已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平民百姓開始普遍擁有姓名。于是我們看到了以延年益壽為取向的“彭祖”“千秋”;以開邊尚武為理想的“廣漢”“定國”;以崇儒慕古為意趣的“孝謙”“忠信”“禹”“湯”等多元姓名文化的綻放。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隨著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北魏孝文帝改鮮卑復姓為單姓,西魏宇文泰又改單姓為鮮卑復姓,至李唐王朝建立,通過賜姓名的方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融合及拉攏北方藩鎮勢力,無疑為這一時期的姓名文化增添了額外的政治色彩。宋代儒學復興,姓名文化中敬祖延宗的宗法意識與“修齊治平”積極入世思想的回歸。近代以來,在中華民族面臨內憂外患時,一系列反映救亡圖存、凸顯民主革命意識的名字,成為照耀近代中國的光輝印記,更成為炎黃子孫不屈不撓拯救民族危亡時迸發出的時代強音。

    姓名文化飽含著頑強的生命意識和血緣根脈。在姓名中融入對先祖的追憶與未來的期望,是一種生命意識的延續。正如屈原在《離騷》的開篇中所吟唱的那樣:“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這種在名字中追敘先祖的血緣命名形式,與今天哈尼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采用的父子連名制具有同樣的文化意義。因為姓名從產生的時刻起就代表了一種血緣繼承關系,表示家族成員之間血脈相連,表明生命基因綿延不絕。尤其是唐宋以來,人們按照“字輩譜”命名的方式,更彰顯出濃厚的宗族觀念和文化傳統,以姓名為載體,再由姓名接續成譜牒,最終編連成一個孝悌力田、薪火相傳的家族世系。于是,我們才能看到義門陳氏“萃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爨四百年天下無雙”的千古美談,而留存至今的《義門陳氏宗譜》,依然記錄著這個“莊分七十二州郡天下無雙”的大家族的血緣根脈。

    姓名文化寄托著執著的道德期盼和人生理想。中國傳統社會的泛道德主義傾向,要求個體的言行必須遵守社會道德價值的約束,名字亦成為貫徹道德倫理價值觀念的重要手段之一。從修身律己的個人品行,到詩書傳家的文化期盼;從勤儉耕讀的家族傳統,到安邦定國的濟世情懷。名字凝聚著先輩們對子孫后世的美好祝福,對道德理想的發揚與傳承。因此,一個人的名字一經選定,就不可輕易更改。《禮記·曲禮下》:“君子已孤不更名。”孔穎達解釋其為,因名字為父母所取,不輕易改名是對父母的尊重。但當先輩們給予的名字與自己的人生理想大相徑庭,甚至背道而馳的時候,更名以明志就成為一種關乎理想與信念的人生抉擇。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原名文濬,因崇尚陽明心學“知是行之始”的觀點,曾用“知行”一名,但隨著其教育理念轉變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故改名為“行知”。從“知行知”到“行知行”,這看似微不足道的變化,折射出的卻是陶行知對于如何振興國民教育的畢生探索和哲學自省。徐特立原名懋恂,在目睹了舊社會的種種黑暗與不公后,毅然樹立起不入流俗、教育救國的崇高理想,于是“特立獨行,高潔自守”成為這位老革命家始終堅守的人生信條。

    追求簡單、自由、個性,已成為當今姓名文化的主要趨勢,“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的取名傳統,亦被大眾重新重視。很多家長受到傳統道教和方術文化影響而堅持名字要與生辰八字、陰陽五行相結合,不僅給孩子的名字中充斥了很多生僻字,更給這種取名方式蒙上了一層迷信色彩,不少人甚至花費重金“改名開運”。這樣的取名方式并不可取,希冀一個“五行俱全”的好名字而獲得一帆風順的人生,這樣的思想也未免過于功利。

    在姓名文化逐漸向傳統文化復歸的同時,我們更有必要深刻理解姓名文化的真正內涵,避免熱門詞語的過度堆砌和對古人名諱的刻意模仿。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充分發掘姓名文化中蘊含的文化積淀、民俗資源、審美意趣。引典齊賢,尊禮重德,將姓名文化變成滋養一代代中國人高尚品格的文化沃野。

    (作者:姜洋,系西北師范大學中國史專業博士生)

    1313午夜精品久久午夜片| 国产精品福利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www.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9丨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 |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国产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人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7|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免看国产|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av|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精品国产三级a乌鸦在线观看|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V色欲果冻传媒|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36 | 老司机精品福利在线|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