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連載一
沒有計劃的人一定被計劃掉
我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講這樣一些話:“我很迷茫……”“我后悔了……”“如果時間重來,我一定會……”
那么,你是否也會經常抱怨老天的不公平、生活壓力繁重、人際關系難處、工作不如意等等煩惱呢?“新東方”創始人之一徐小平曾經說過一句頗有哲理的話:“人生沒有設計,你離挨餓只有三天。”話雖然有些夸張,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今社會,“人生需要規劃”已經是毋庸置疑的思想理念。
但實際情況卻是,世界上有60多億人口,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人少之又少,為什么會這樣呢?
讓我們借用哈佛大學的一個著名試驗來說明。
20世紀中葉,一位哈佛大學的著名社會學教授訪談了1 000名即將畢業的本校學生,問他們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即“您對自己的人生有沒有清晰的人生規劃?”
得到的結果是,只有很小一部分(不到4%)學生說對自己的人生擁有清晰的人生規劃;一部分(大約占16%)學生雖然有規劃,但不是很清晰。
30年過去了,這位執著的教授又回訪了這些學生,除了35位由于過世或其他原因未能聯系到以外,其他965名學生都取得了聯系,該教授通過對他們的健康、家庭、事業、情感、財務等多項指標的統計,發現一個很有趣也很驚人的結果。
數據表明,當年畢業時那些擁有清晰人生規劃的學生,在以上的各項指標中得分都是最高的,他們不僅擁有健康的身體、美滿的家庭、成功的事業,還獲得了平衡的心靈和令人羨慕不已的財務自由。
而那些有模糊的人生規劃的人(不到16%的人),成為各行各業中的專業人士,雖然其中不少人薪水較高,但健康、家庭與心靈等諸多方面產生了不少矛盾,身心疲憊成為他們一致的特征。
當然,在回訪的人群中所占人數最多的,是當年80%以上的沒有任何規劃的人,他們一般是工作幾年之后,一旦衣食無憂就不再持續努力了,所以他們中大多數人都只能長期作為一個平凡的職員、技術人員或銷售人員,而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甚至還有不少人靠政府的失業救濟金勉強度日。
可見,就連哈佛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也不能保證每個人的成功,更何況我們蕓蕓眾生,如此多的普通人。
那我們如何才能成為像那4%一樣擁有完美人生的“幸運兒”呢?關鍵就在于我們對自己一定要有清晰的人生規劃!
沒有計劃的人往往被規劃掉,而用心規劃的人生才更容易成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1944年,美國洛杉磯郊區的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15歲少年約翰?戈達德在“一生的志愿”表格上認真地填寫了127個目標。這些目標包括:到尼羅河、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和麥特荷思山;騎上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亞歷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寫一本書……
寫完后,他給每個目標編號說:“這就是我的生命志愿,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一一完成!”
16歲那年,他和父親到了喬治亞州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里達州的艾佛格萊茲探險,他完成了表上第一個項目。
18歲的秋天,他踏著漫天落葉離開了自己的家鄉。
20歲的時候,他成為了一名空軍駕駛員。
21歲的時候,他已經到21個國家旅行過。
22歲,他在危地馬拉的叢林深處發現了一座瑪雅文化的古廟。同年,他成為了“洛杉磯探險家俱樂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成員……在亞馬孫河探險時,他幾次船毀落水,差點兒死去;在剛果河,他幾乎葬身魚腹;在乞力馬扎羅山上,他遇到雪崩,甚至被兇猛的雪豹追逐。將近60歲的時候,他已經實現了127項目標中的106項。這在一個普通人看來實在是一個奇跡。
“想賺1億元的人和想賺100億元的人,他們賺錢、花錢的方式肯定不一樣;想攻讀博士學位的人和一心盼著畢業就踏入社會工作的人,在學習的量和質上是一定會有很大差距的。”
這個差距的原因,就在于你是如何規劃自己人生的。當你有了規劃,人生才不會迷茫。有了人生的規劃,我們不僅清楚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更清楚自己下一步所要邁出的方向。
思想低的人,如同站在山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思想中等水平的人,如同站在山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思想高的人,如同站在山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井底之蛙,永遠看不到遼闊的大海
讀過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人,都難免會嘲笑那個井底的青蛙見識短淺,故步自封。其實,那個常常被我們嘲笑的“井底之蛙”卻實在冤枉。
為什么說其冤枉呢?因為那只青蛙就生活在那個環境,它之所以看不到遠方的大海,看不到遼闊的天空,是因為它站得太低!一只整天站在井底的青蛙,除了上面的一小塊藍天,還能指望它有多么遼闊的視野呢?
俗話說,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牛頓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最大的科學家之一。牛頓去世后,有人寫下詩歌贊美他:
宇宙和自然的規律隱藏在黑夜里,
神說:讓牛頓降生吧!
于是一切都成了光明。
然而在1676年,謙虛的牛頓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卻寫道:“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據說他還講過:“我不知道世人對我怎么看,但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好像只是一個在海濱嬉戲的孩子,不時地為比別人多找到一塊更光滑的卵石或一只更美麗的貝殼而感到高興,而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卻還完全是個謎。”
也許,有很多人認為這些話不過是牛頓的自謙之詞,其實,牛頓用他的成功詮釋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你站得足夠高,才能看得更遠。
人的思想和對事物的看法就如同參差不齊的山巒一樣,也有高低層次的區別。很多時候,人的思想層次和眼界的高低,決定著人對事物認知的深淺。
有這樣一個故事,三個人正在一起蓋房子。有人問他們:“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回答:“我在掙錢。”第二個人回答:“我在蓋房子。”第三個人回答:“我在建造一座人間最美的建筑。”結果第三個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家。
這個寓言很古老,也很直白。我以前看到它雖有一絲感覺卻一直未能深刻地領會。但今日再來看,依然有收獲。
是的,同樣的事,在不同的人心中有著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正是這份看法和理解,體現了不同的思想。人的思想往往決定了人的成長,以及人一生的成就。
即使是面對同樣一件事情,有人僅看到表象,有人能看透本質,有人卻能舉一反三,找出相同或類似事情的運動、發展規律,提出不同凡響的預見,因此,他們就能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
毛主席率僅有數千人的紅軍堅持井岡山革命時,有人懷疑“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他的回答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結果就有了新中國。
當美帝國主義氣勢洶洶侵略朝鮮,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有人畏懼時,毛主席毅然決定出兵抗美援朝,并稱“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結果人所共知。
山西長治市西溝村黨支部書記李順達帶領群眾在干旱的石坡上植樹造林,辛苦種了一年,僅活一棵。當人們失去種樹的信心時,他說:“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努力數年,結果綠了滿山遍坡。
看得遠的人,是思想有高度的人。思想低的人,如同站在山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思想中等水平的人,如同站在山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思想高的人,如同站在山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看得遠固然很重要,但要想看得遠,就必須要求自己先要站得高,因為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有些風景,如果不站在高處,你永遠體會不到它的魅力;有些路,如果你不起程,你永遠不知道它是多么美麗。
主見是每一個成功者不可缺少的素質,它是一位導師,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和關鍵時刻的人指點迷津。
人生有主見,青春不迷茫
什么是“群羊”?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個十分有趣的笑話。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他興沖沖跑進會議室,卻發現會場座無虛席,早已沒有了自己的座位。于是他靈機一動,喊了一句:“伙計們,聽說了嗎?剛才他們在地獄里發現了石油!”
此話一出,天堂里的石油大亨們生怕落后一步被別人奪走了利潤,于是紛紛向地獄跑去。他們蜂擁而出,頓時天堂里空了下來,石油大亨剛想找個椅子坐下來歇歇,忽然聽到外面的人在議論地獄里的石油豐富、開采成本小等等,這位大亨心里納悶,莫非地獄里真的發現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天堂里又空無一人了。
其實,笑話本身就告訴了我們盲目地做“群羊”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其實,所謂的“群羊效應”,是指人們經常受到多數人影響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也被稱為“從眾效應”。人們會追隨大眾所同意的,自己并不會思考事件的意義。
生活中,很多人有這種“群羊”的想法,他們一味地從眾,從來不去考慮做的事情本身是否正確,缺乏自己的判斷和主見。不能看清自己的狀況,總是讓別人牽著自己的鼻子走,結果損失慘重。
王濤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在他20多歲的時候,擁有一個大型集團的父親把下屬的一家規模不小的酒店交給了他,希望他通過打理這家酒店鍛煉和培養自己的管理才干。
王濤深知父親的良苦用心,因此對于酒店的管理也挺負責。雖然酒店生意不是十分火爆,但也算過得去。
這時,他的一個朋友出主意說,酒店應該推出一個主打產品,如今天氣冷了,火鍋的生意特別火爆,很多火鍋城的顧客絡繹不絕,不如將大酒店改建成火鍋城,生意肯定會更好。王濤聽了覺得有理,便投入了20萬元將所有餐桌都進行了改裝,又添置了不少設備,做起了火鍋生意,可運行了一段時間,生意并不見好。
這時候,又有朋友建議說,現在人們的生活競爭激烈,節奏加快,中式快餐挺熱門的,不如將酒店改作專營中式點心的快餐廳。王濤覺得這個主意也蠻有道理的,又投資10多萬做了改建。可是不久,又有朋友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這樣折騰來折騰去,一年多工夫改了四次,投進去50多萬,卻沒有多少回報。
最后,難以為繼的他垂頭喪氣地來到父親面前求救。父親聽了匯報后只問了他一句話:“你把失敗的原因都歸結為朋友的點子不行,那么作為一個總經理,你自己的主見在哪里呢?”
本來還過得去的酒店,就因為這個沒有主見的年輕人盲目跟風而搞糟了,這是多么慘痛的教訓啊!
我們處在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異常發達,如果盲目地隨波逐流,往往結局與自己的愿望南轅北轍,究其原因,皆在于沒能認清自己,沒有自己的主見。
主見是每一個成功者都不可缺少的素質,它是一位導師,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和關鍵時刻的人指點迷津。因此,每一個年輕人在遇到“浪潮”撲打時,在碰上“熱風”引誘時,都必須冷靜對待、用心思考、仔細分析、認真抉擇。
當然,很多時候,盲目跟風的原因是我們的目光不夠長遠,看不清自己的缺點和優點,無法為自己做一個長遠的規劃,僅僅盯著眼前的蠅頭小利,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西班牙的葛拉西安說:“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才智、判斷力與情緒。不了解自己,就無法駕馭自己。為能明智地處理事情,應該精確地估計你的明慎程度和領悟能力,判斷一下自己會怎樣迎接挑戰,探探自己思想的深度,量量自己資源的廣度。”
生活中,每個人都不相同,有的人聰明,有的人平庸;有的人強壯,有的人羸弱。而且大家的性格、能力、經驗也各不相同。我們只有充分認識自己,看清方向,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縱觀中外歷史,無論哪個領域,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人有主見,處事敢決斷。膽小怕事的“鴕鳥人”和人云亦云的“鸚鵡人”永遠都不會走近成功。
生命的獎賞遠在旅途終點,而不是在起點附近。你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到達目標,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彎,否則你永遠不知道還有多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