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認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詳細]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學習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詳細]
更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是: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詳細]
日前,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引起國際主流媒體和權威專家的高度關注。[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對 “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作出部署,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規劃了宏偉藍圖。[詳細]
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良好的開端是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關鍵。[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注重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就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工作部署,對在復雜環境下更好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詳細]
日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發布,明確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為我們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準確把握和有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詳細]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戰略全局,對 “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作出部署,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這為我們在新發展階段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了“時間表”和“路線圖”。[詳細]
廣大官兵表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需要堅強的安全保障,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詳細]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背景下,這一鄭重宣示,再次彰顯了我們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定力,不僅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指明方向,也為世界發展前景注入強勁信心。[詳細]
剛剛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充分肯定“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學擘畫中國未來5年以及15年的發展新藍圖,在各級黨政干部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表示,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同心同德,努力奮斗,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詳細]
“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勝利閉幕,會議公報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面臨新變化,強調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詳細]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我國改革發展各項事業成就舉世矚目。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詳細]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并提出建議,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對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詳細]
面向未來,全會及其通過的建議擘畫了中國未來5年以及15年的發展新藍圖,宣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頑強奮斗,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堅定決心。[詳細]
金秋的北京,又一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召開。 這是意義非凡的高光時刻—— 作為重要議題,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 這是逐夢未來的重要里程碑—— 在“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之際,中國將推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機銜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詳細]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充分肯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深入分析當前國內外形勢,明確提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吹響了凝聚和鼓舞全國人民奮勇前進的嘹亮號角。[詳細]
境外媒體稱,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中共領導層將審議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新冠疫情危機、全球經濟急劇衰退以及美國對華制裁不斷加強的背景下,中國將討論經濟和社會未來五年的主要發展方向。[詳細]
更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系統觀念”作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這充分反映了自覺運用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緊迫性和極端重要性,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了一個新境界。[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有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這對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發揮法治作用,推動和保障“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順利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落實好干部標準,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水平和專業化能力,加強對敢擔當善作為干部的激勵保護,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著眼于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提高黨的建設質量”要求,為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明確了目標任務和前進方向。[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強調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圍繞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的重大戰略設計。[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這是黨中央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重大任務。這是我們黨深刻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教訓,立足國情、放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對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道路的堅持與發展,也是對國家安全體系的鞏固完善。[詳細]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黨中央深刻洞悉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和戰略選擇,凸顯了堅持擴大內需在國家中長期發展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是一項關乎發展新格局的重大戰略任務。[詳細]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國有14億人口、9億勞動力,解決好就業問題,始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十三五”時期,我國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6000萬人,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就業質量穩步提高。[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描繪了開放合作新藍圖,提出了互利共贏新舉措,為新形勢下對外開放指明了方向。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既是破解保護與發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更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問題。[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大意義。[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這是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詳細]
中國文聯黨組高度重視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運用互聯網、新媒體和微平臺等新技術新載體,通過理論中心組學習會、座談會、研討會、培訓班和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凝聚起廣泛共識。[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站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高度,著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明確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后,團中央把學習宣傳五中全會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核心業務,在共青團、少先隊組織中廣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宣講,推動全會精神在廣大青少年中入腦入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注入澎湃青春力量。[詳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對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質量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詳細]
更多>>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文藝事業的又一豐收期。文藝創新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從小說、戲劇、音樂到美術、電影、電視,從傳統文藝到新興網絡文藝,各門類各品種涌現出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文藝創作百花齊放,文藝演出好戲連臺,文化活動精彩紛呈,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詳細]
快遞業務的總量和增速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交易額居世界第一……“十三五”以來,我國服務業規模日益壯大,質量效益大幅提升,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涌現。[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十三五”期間,我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創新能力強、品質服務優、協作緊密、環境友好的現代產業新體系。[詳細]
這幾年,老年人享受到的養老服務種類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社區“嵌入式”小微型養老機構多了起來,助餐、助潔、助急、助浴等多樣化養老形式火了起來,“互聯網+”打造的智慧養老平臺受到許多老年人歡迎……[詳細]
“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習近平總書記如是宣示。[詳細]
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總攬發展全局、作出科學決策,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動“十三五”時期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詳細]
“十三五”以來,從十八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5次會議到十九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的8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親自謀劃,以全局眼光和戰略高度為中國經濟巨輪掌舵領航。[詳細]
2019年,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為167.72,比上年提高7.59個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取得的成效,成為“十三五”期間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高質量推進的一個生動例證。[詳細]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詳細]
時間丈量著發展的進度,也標示出攀登的高度。“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展開這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時代畫卷,每個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每處著墨都令人心潮澎湃。回望5年奮進歷程,中國人民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書寫下精彩答卷。[詳細]
立治有體,施治有序。“十三五”時期,我國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構成了中國奇跡背后的“制勝密碼”,展示出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凝聚起制度自信的磅礴力量。[詳細]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三五”時期,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中國經濟在壯闊的海域中開拓出更為光明的高質量發展新航程。[詳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熱愛讀書、勤奮學習的民族。中國人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 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工作,閱讀理念漸入人心,書香氛圍日益濃厚,全民閱讀蔚然成風。[詳細]
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讓我們透過這樣一份亮眼成績單,檢視全面小康的文化成色,感受百姓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詳細]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脫貧攻堅即將取得全面勝利,中華民族闊步走向全面小康,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圓滿實現。 5年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謀篇布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決定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跨越。[詳細]
在這5年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取得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前景光明,中華民族迎來新的歷史巨變。[詳細]
高鐵、5G加速推廣應用,智能設備涌入千家萬戶,創新藥越來越多“中國造”……回眸“十三五”,我國創新質量連年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主要科技創新指標穩步提升。澎湃的新動力,正在推動“中國號”巨輪駛向復興彼岸。[詳細]
這是人類減貧奇跡——“十三五”時期超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告別絕對貧困。 脫貧攻堅戰能否打贏打好,貧困人口能否如期脫貧,直接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成色。我國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吹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號角,努力克服疫情等困難,確保2020年農村人口全部脫貧,兌現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詳細]
今年9月,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同時提出殷切的希望。 “十三五”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開啟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新征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