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發展戰略 提振世界信心 ——國際社會熱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特別關注】
日前,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引起國際主流媒體和權威專家的高度關注。專家一致認為,作為推動世界經濟從疫情中復蘇的強力引擎,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再度引來世人矚目。
俄羅斯
俄國家通訊社塔斯社5日刊發長文,指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為未來15年內發展為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之一“已經制定了優先方向和措施”,并承諾在關鍵和基礎技術發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文章認為,《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提出表明中國將沿著創新方向發展,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認知科學、育種、航空航天科技以及深海探測等領域實施一系列戰略項目,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獨立報》認為,與蘇聯曾經推行的“五年計劃”不同,中國的“十四五”規劃沒有指出要實現哪些數字指標,而是確定了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文章強調,中國政府提出以“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長遠發展戰略十分重要,其目標是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同時在半導體芯片設計、制造等關鍵科技領域實現自立自強。
《俄羅斯報》在題為《繼續前進——中國制定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文章中稱,即將完成的“十三五”規劃將成為中國的一個里程碑:國內生產總值在今年年底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后,中國經濟的航船將進入新水域,即徹底消除極端貧困、成為中產階級人口多達4億的一個中等收入社會。在實現上述雄心勃勃目標后,中國正在制定實施新發展理念,以確保進一步增長,避免陷入中等國家收入陷阱。當前,中國積極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全球市場隨疫情而來的停滯、下陷以及貿易保護主義趨勢日益加劇所帶來的新風險。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洛馬諾夫指出,“五年規劃”在中國正在發揮重要作用。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確定非常詳細的量化目標作為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逐步過渡為更加依賴市場機制推動發展目標的策略性指引,“五年規劃”已經被賦予新內涵。改革開放后,中國政府在“五年規劃”中不再要求哪家企業生產多少金屬、機床等,而是開始將“五年規劃”視為發展方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五年規劃”不是要求國內企業提出產品生產的定量指標,而是為確定哪些部門為優先領域、哪些問題需要放在首位等提供行動指南。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政府新聞部長法拉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巴方認為中國在四十年左右的短時間里取得快速經濟增長是一個前無古人的成就,因此巴政府希望從中獲得借鑒。對于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并實現經濟正增長,他評價稱,中國經常能戰勝最困難的情況,包括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盡管巴醫療設施和經濟基礎偏弱,但也在努力逐漸擺脫疫情影響。巴方也相信中巴經濟走廊及其他中巴合作項目近期的復產復工將對投資和就業復蘇起到刺激和提振作用。法拉茲還表示,巴總理在多個場合提出目前政府經濟社會政策重點之一是幫助巴多數民眾脫貧,效仿對象就是中國。
對于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提出的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記者多方了解到,巴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這將使“一帶一路”倡議未來的投資結構更加優化,優勢更加集中,項目質量和社會效益等方面優勢將更加凸顯。具體到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工程,其優先性和示范性將得到凸顯,清潔能源、農業、民生等領域預計將取得更大的進展,巴各界也相信走廊未來的建設將為巴人民帶來更多的福祉。
關于進一步參與中方提出的國際循環,巴方的熱情也很高,商界對此也充滿期待。記者了解到,巴貿易部門對中國龐大的市場很感興趣,希望通過雙邊貿易便利安排進一步參與中國國內消費市場,繼續加大出口如大米、皮革、水果、干果、紡織品等特色商品。去年底,中巴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議定書已經正式生效,隨著兩國貿易層面互動的不斷深化,雙邊貿易結構有望進一步向好,屆時,中巴兩國的貿易商和普通消費者將從中獲得更多的紅利和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