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劉以鬯與沈寂的交誼
    來源:文匯報 | 韋泱  2019年02月08日09:07

    劉以鬯被香港人稱作 “老香港”,有香港文壇教父之譽。而他自己則說:“我是上海出生、長大、讀書和做工的。”1918年十二月出生在上海的劉以鬯,是典型的老上海了。三十年后的1948年底,他從上海去了香港,定居七十年后終老于斯,當然可稱“老香港”了。

    我始料不及的是,一個香港作家離世,卻在內地尤其是上海文學界,引發不小的反響,悼念之文屢見報刊,蓋因劉以鬯早年與上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他的文學生涯,更離不開上海這片特殊地域的故土。

    劉以鬯回顧自己的創作時說:“我的第一篇小說就是寫上海霞飛路一個白俄妓女的故事,那時我才十多歲。”他以小說創作名世,先后出版過小說集二十余部。在瀏覽他的一些小說篇目時,我忽然想到,劉以鬯寫過新詩呀!憑我的記憶,應該在舊刊《幸福》中見過。于是去尋,果然在民國三十六年出版的《幸福》第九期中找到了。他題為《詩草》的詩共六首,最短的才四行,最長的十來行,是名副其實的小詩。一首詩占一個版面,每一版面以整幅藝術攝影作品相襯,真正是詩情畫意、相得益彰了。此刊在《編輯后記》中寫道:“劉以鬯先生系戰時內地《幸福月刊》的主編兼出版者,聲譽極盛一時,勝利后擬返滬復刊,惟本社《幸福》捷版先出,劉先生以為尚還可讀,自愿賢讓。劉先生寫一手好詩,經編者索取,賜‘詩草’一束,配制名照,可稱杰作。”

    這段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劉以鬯的詩歌贊賞有加,評價甚高。且看第一首《銀河吟》:“晚風跨著寬闊的腳步/繞群屋而舞蹈/有唧唧鵲噪如婦人閑談/很煩也仿佛遙遠/恬靜在樹下打盹/詩的溫存則鋪滿天穹/是誰又撮了一把星之塵/靜靜的銀河似乎在等明天的云”。還有《Nostalgia(懷 舊)》,只 有 四 行:“那喧揚的大海笑對著暗穹/傍晚的小窗上寫著過分的寂寞/曾遠眺朦朧的夜霧又吞去點點風帆/是多少征人的眼淚凝結成孤獨”。這樣的詩句,即使過了七十多年的時光,今天讀來也不失為上乘的抒情短詩。二是透露出一種“不打不相識”的隱情,即沈寂與劉以鬯交誼的緣由。主編《幸福》的沈寂,時年僅22歲,創刊即聲譽遠播,廣受讀者好評,首印六千冊一銷而光。此刊恰巧被從大后方重慶返滬,在《和平日報》主編文學副刊的劉以鬯看到,他便托報社主編影劇副刊的同事鐘子芒轉告《幸福》主編沈寂,說他在重慶早已辦有同名刊物,有出版的許可證,并打算一俟抗戰勝利,就將刊物遷滬繼續出版。沈寂明白了,按當時的有關規定,刊名一經批準,就如同商品有了專利權,他人不可再行使用。沈寂立即在第二期作出了改名“聲明”,行動之快,可以看出,當時雖然還沒有《版權法》,但文化人是非常重視出版規則的,一遇重復“撞車”,立刻改正,絕無二話。從第一年第三期起,《幸福》改為《幸福世界》。

    為什么會在最后五期中又恢復《幸福》刊名,此仍與劉以鬯有關。劉十分關注沈寂辦的《幸福世界》,覺得比他在重慶辦的《幸福》質量好,遂主動提出,放棄《幸福》遷滬的打算,并將這一想法很快托人轉告沈寂,讓沈繼續大膽地把《幸福》辦下去,不用改刊名了。聞此沈寂感恩不盡,即往憶定盤路(今江蘇路)559弄劉家花園洋房拜訪劉以鬯。沈比劉小六歲,兩人卻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幸福》從改為《幸福世界》,到再改回《幸福》,體現出文化人的謙謙之風,從此兩人成為同好知己。沈寂誠邀劉以鬯為《幸福》撰稿,劉一口應諾。不久,《幸福》上接連刊出劉以鬯的中篇小說《失去的愛情》和《露薏莎》,更是隆重推出組詩《詩草》。本來,可能引發一場糾紛的版權之爭,最終卻“化干戈為玉帛”,堪稱文壇佳話。

    那時,沈寂寫小說《鹽場》,描寫的是浙東鹽民受鹽商和官府剝削而引起反抗的故事,每天千字連載半個月后,卻被當局勒令停止連載,主編報紙副刊的汪霆因此憤而辭職。此書寫完后,沒有一家出版社敢承印。劉以鬯以父親劉懷正命名的“懷正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此書,也因各書店已接到通知,《鹽場》禁止銷售,致使劉以鬯的出版投資血本無歸,蒙受損失,只得將幾百本余書送給沈寂。沈寂深表歉意,劉以鬯卻寬慰他:“自家朋友,不用見外。”由于形勢越發吃緊,劉以鬯只得關閉出版社,遠走香港。從此,他與沈寂相隔千里,音訊中斷。

    本來,事情到此可劃句號。可是,因《鹽場》一書,使沈寂“峰回路轉”,改變了他此后的人生軌跡。《鹽場》在上海受禁不能公開發售,卻進入了香港。香港永華電影公司老板李祖永在書店發現了沈寂的《鹽場》及另一部小說《紅森林》,喜上眉梢,立刻聘沈寂為永華公司電影編劇。一九四九年底,沈寂攜新婚妻子赴港履新。

    故事還在延續,此次的起因仍是《幸福》雜志。沈寂到了香港,在為永華等電影公司編寫劇本的同時,念念不忘昔日老友劉以鬯,并很快與時任《香港時報》副刊編輯的劉以鬯取得聯系,力邀劉來家做客,一敘舊情。在品嘗了沈太太的烹飪手藝后,劉高興地表示以后會常來,多享受家鄉的美味。由此可見劉以鬯的桑梓之情。交談間,劉以鬯鼓勵沈寂,把《幸福》在香港復刊。這樣,依靠在港的徐訏、馬國亮等上海作家的大力支持,《幸福》迅速復刊。可惜最終因資金被人卷走,刊物出版到第六期不得不停刊。

    1952年,因永華公司拖欠員工薪金,沈寂被選為代表與公司談判,被公司開除,并被港英當局無理驅逐出境。從此,他與劉以鬯天各一方,再度失聯。又過三十多年,直到1985年,劉以鬯在港島創辦了第一份純文學刊物《香港文學》,提倡和堅持嚴肅文學的創作。他主動與上海沈寂取得聯系,力邀其為刊物寫稿,沈即在該刊發表了《紅纓槍》等小說。《香港文學》在劉以鬯主政期間,不僅發掘和培養了香港不少本土作者,還廣泛聯系上海等內地作家,推動了內地與香港的文學交流,功不可沒。沈寂曾說:“以鬯先生對于中國文學事業的貢獻,在我的老友中無人可及。”

    劉以鬯還在編撰香港文學史料時,專門寫信來請沈寂提供其在香港主編《幸福》的詳細情況和資料,要讓這一史料在香港文學發展史上留下一筆。而在上海,有出版社編輯找到沈寂,請他推薦海外華人作家的作品,沈寂毫不猶豫地將劉以鬯于四十年代在上海《幸福》上發表的《失去的愛情》《露薏莎》等小說,匯編成小說集《過去的日子》出版。這是劉以鬯離開上海六十年后,在故鄉第一次出版文學作品集,令他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在給沈寂的信中寫道:“我同意書名《過去的日子》,這篇小說有我的身影。此書能出版,全仗大力促成,隆情厚誼,至深感銘。”滬港兩地的作家,同聲相求,惺惺相惜。

    可惜的是,劉以鬯那個年代的上海作家朋友如施蟄存、姚雪垠、柯靈、秦瘦鷗等,均已先他而謝世。三年前,專寫老上海題材的沈寂先生亦歸道山。其生前對我講述的關于他與劉以鬯交往的軼事,當是十分珍貴的文壇史料了。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国产精品素人搭讪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柠檬福利精品视频导航|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欧美精品123区发布|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 久久99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 日本尤物精品视频在线看|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国产精品视频李雅|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 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91精品国产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