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遺珍輝映國博 從全國30多家文博機構精選300件珍貴展品
長信宮燈
跪射俑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巧奪天工的西漢青銅器長信宮燈、稀世珍寶金縷玉衣、聞名遐邇的?;韬钅钩鐾恋鸟R蹄金……日前,“秦漢文明展”一經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便贏得媒體與公眾廣泛關注?!白鳛槟壳皣┳钪匾闹袊奈镎?,其在‘十一’長假期間成為游客最為青睞的展覽之一?!眹┕ぷ魅藛T透露。
“從全國30多家文博機構精選的170件(組)300多件重要文物,以學術為基礎,基本涵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有關秦漢時期的重要考古成果。值得一提的是,300多件展品中,國家一級文物的數量占45%。”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黃振春說。
近半數展品為國家一級文物
秦漢時期的中國創造了厚重的多元文明,綜合國力和文化軟實力均居當時世界前列,秦漢王朝所建立的政治、經濟與思想體系不但為后世歷代王朝所借鑒,也為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并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這都使秦漢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至關重要的開創、變革與奠基時期。
此次展覽圍繞秦漢時期“開創”“變革”“奠基”“繁榮”“多元”“開放”“厚重”的時代特點,從內容結構設計到文物展品甄選都不同于一般展覽,呈現全新面貌。著名的“皇后之璽”玉印、長信宮燈、兵馬俑、金縷玉衣、紙地圖、“滇王之印”金印、青銅方斗、“中國大寧”鎏金青銅鏡、玉熊、云紋玉高足杯、彩繪多枝陶燈、“西王母”陶座青銅搖錢樹等文物悉數亮相,大放異彩。
“很多文物是當地的‘明星’文物,湊齊展出非常不易。”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軍介紹,此次展覽展品的來源主要有三個:一部分是剛從美國舉行的“秦漢文明展”撤展的展品,一部分是首都博物館剛閉幕的“美好中華展”中的展品,還有一部分是從全國各地征調而來。王軍舉例說:“有不少壓箱底寶貝,比如長信宮燈作為鎮館之寶,多年未曾離開過河北博物院?!?/p>
《史記》《漢書》《后漢書》描繪了波瀾壯闊的秦漢歷史畫卷。秦始皇陵陪葬坑、漢景帝陽陵陪葬坑、眾多漢代諸侯王陵和貴族墓葬等驚世發現,不斷改變著人們對秦漢時期社會生活、物質文化、思想信仰等的認知。“通過對這些考古發掘成果的研究和解讀,我們得以真切觸摸秦漢王朝的時代脈搏。通過展覽,我們想進一步啟發公眾對那個時代文明的思考。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為什么說它厚重?它對中國和世界有什么樣的意義?相信在展覽中觀眾能找到答案?!辈哒谷藛卧掠⒄f。
眾“星”齊聚
全景式展示秦漢文明
整個展覽由序廳、文治武功、長樂未央、事死如生、多元文化、絲路交通及尾聲七部分、五大主題單元構成。
展覽入口處的序廳首先展出了一組秦始皇兵馬俑,象征了秦國橫掃六合、統一中國建立秦王朝。展覽由此拉開序幕,引導觀眾進入展覽,遨游秦漢時代。其中,展出的重裝步兵俑出土于秦兵馬俑2號坑弩兵方陣的中心?!肮蛏湮涫抠傅乃茉毂绕鹨话愕奶召敢泳?,對表情神態和發髻、甲片、履底等的刻畫生動傳神,并且文物原本的彩繪保存狀況極好,真實表現了秦軍作戰的情景?!眹┕ぷ魅藛T說,立射武士俑反映了秦代遠程部隊弓弩兵的作戰方式,與跪射武士俑相配合再現了遠射作戰的場景。
展覽中的長樂未央單元展現當時上層社會的生活,全面展示漢代王公貴族燈光搖曳、熏香裊裊、珍饈滿案、美酒飄香的奢華生活,可窺見大漢王朝的富強、物質的充裕、市場的活躍和文化的發達。其中,西漢長信宮燈最引人注目,其于1968年在河北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出土。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污染,又有審美價值。該宮燈還有“長信”字樣,為竇太后居所長信宮中使用,故名“長信宮燈”。
“這些文物單體展出時都是國之瑰寶,但只能管窺歷史縮影,只有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一同展出才夠震撼,反映一個時代的歷史風貌與文化全景?!眮碜躁兾鞯挠慰完愊壬鷩鴳c期間觀展后感慨?!扒貪h文明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思考,如何解讀秦漢持續400多年深厚而燦爛的文明?可以說展覽的每一件文物都具代表性?!眴卧掠⒈硎尽?/p>
絲路和鳴,聲聲不息
在絲路交通單元,展覽再現了秦漢時期絲綢之路的開通及與域外的文化交流。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也進入了新紀元,由先前自發的鄰近地區之間的自然傳布轉變為在中原王朝部署下的自覺交流,形成了后人所稱道的絲綢之路。這條絲綢之路被稱作“綠洲絲綢之路”或“沙漠絲綢之路”,以長安和羅馬作為兩端。當時與漢朝遣使通好的國家除了周邊諸國外,還有遙遠的條支(今伊拉克)和大秦(羅馬)。海上絲綢之路在秦漢時期即已成形,漢政府積極開展與域外的海路交流,在徐聞、合浦等港口啟航遠行、通使互貿。
本單元選取20余件展品,既有域外舶來品,也有融合異域文化因素的中國制品,它們共同見證了秦漢時期中國與域外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也是對“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有力證明。“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發展將秦漢王朝與域外聯系起來,中國的絲綢、漆器、銅鏡等源源不斷向外輸出,域外珍奇物品也陸續輸入中國,使異域文化逐漸融入漢文化,有力地促進了秦漢時期中國與周邊國家以及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充分顯示了大一統的秦漢王朝的開放和包容胸懷?!眴卧掠⒄f。
展覽尾聲部分展出了“中國大寧”鎏金青銅鏡,其作為文化交流的使者,剛剛從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載譽歸國?!昂祥L沙出土的漢代‘中國大寧’鎏金青銅鏡,在銘文中就出現了‘中國’字樣,反映了當時廣闊疆域上的人民已視自己的祖國為‘中國’,這也是秦漢時代為后人留下的意義最為深遠的文化遺產?!眹椅奈锞志珠L劉玉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