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為什么能讓人"上癮"? 當虛擬照進現實
原標題:漫畫:當虛擬照進現實 圓圓的大眼睛、胖嘟嘟的臉蛋、短小圓潤的身體……每個人的童年,可能都有幾個狂熱癡迷的漫畫形象做伴。
2018-02-28
-
“世界最美的書”評選——《園冶注釋》獲銀獎 《茶典》獲榮譽獎
本報上海2月27日電 (記者曹玲娟)2018“世界最美的書”評選近日在德國萊比錫揭曉。
2018-02-28
-
吳為山:一洗萬古凡馬空
《群奔》(紙本水墨)95cm×181cm 1942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 作 在以往的幾篇文章中我都寫道,20世紀中國美術有兩個關鍵詞:民族救亡、中西合璧,而這關鍵詞的關鍵是復興中國美術。
2018-02-27
-
元宵喜迎春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之三英戰呂布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之雜耍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之貨郎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之放煙花 年后正月十五的上元節,或稱元宵節,也在“年”的范圍之內。
2018-02-26
-
山水畫:中國人自然情愫的圖像表達
設計:蔡華偉 人與自然之間的天然紐帶隨著文明的進步已日趨松弛,但人類的自然情愫歷經千載萬年卻從未釋懷。
2018-02-26
-
啟功先生題書名
啟功先生題簽原稿,均選自《啟功先生題簽集》 為紀念啟功先生一百零五周歲誕辰,丁酉歲初,編集啟先生為中華書局所出圖書題簽的 《啟功先生題簽集》工作啟動,書局徐俊總經理囑我協助,得以又一次溫習先生那些蘊涵博大精深學養的墨寶,許多熟知的往事涌上心頭。
2018-02-24
-
時代筆墨寫華章——江蘇美術采風作品展感懷
積肥 錢松喦 火紅年代 亞明 一直以來,江蘇文化以其特有的繼承性、連貫性和完整性,成為中國東南文脈的主流。
2018-02-24
-
中國年畫, 民俗文化的一種圖解
年畫《金玉滿堂》 在春節傳統習俗里,年畫是一個重要的角色。
2018-02-23
-
《中國當代藝術2017》出版
2018年1月,自1999年開始創辦的“中國當代藝術”系列推出了《中國當代藝術2017》。
2018-02-23
-
“動漫迎新春”搭建中外動漫交流平臺
2月9日,“動漫迎新春——歡樂春節·閱讀中國”特別活動在網易北京總部舉行。
2018-02-13
-
白石墨妙 傾膽徐君
不二草堂作畫圖(中國畫) 齊白石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齊白石同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開宗立派的大家,兩人自20世紀20年代末相識后一見如故,更因共同的藝術旨趣和創新精神結為肝膽相照、相互尊敬與支持的莫逆之交。
2018-02-12
-
饒宗頤:學藝融通無町畦
潑色荷花(中國畫) 饒宗頤 “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工夫,必須于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 ,這是陳師曾給文人畫下的基本定義。
2018-02-12
-
山家除夕無他事 插了梅花便過年
歲朝清供圖(中國畫) 吳昌碩 歲朝圖(中國畫) 齊白石 歲朝圖(中國畫·局部) 乾隆 【經典回望】 “歲朝清供圖”是我國傳統節令畫里很有代表性的一類。
2018-02-11
-
書畫里的中國年
拜年(年畫) 吳休 吉祥錢塘(年畫) 朱松 春節美景(中國畫) 豐子愷 【藝境觀象】 春節將至,作為“年文化”的一部分,以火紅的春聯、福字、剪紙以及多彩的年畫、郵票為代表的各種美術作品開始行時,書畫家們紛紛展紙揮毫,帶火了迎春的氣氛,映紅了人們的心境,也裝點了冬春之交的日子。
2018-02-11
-
亞洲買家成全球藝術品拍場推動者
《田野里犁地的農夫》是目前售價第二高的梵高作品,其被亞洲藏家以8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08億元)的價格競得。
2018-02-07
-
"吾皇"系列繪本暢銷百萬 萌寵漫畫書為何如此風靡
原標題:萌寵漫畫書為何如此風靡 當下,“吸”貓遛狗儼然成了都市青年最時尚的潮流,也成為城市生活里最大的慰藉。
2018-02-02
-
畫中的面孔
齊白石像 吳作人/繪 塔吉克新娘 靳尚誼/繪 我要寫中國人的臉,源于看到蘇聯畫家畫的簡單平板的中國人的臉和一個時期里中國畫家自己畫的千人一面的臉,蘇聯畫家可能是太生疏,而中國畫家甚至認為它是一種藝術上的升華,卻明顯的有一種距離感,不太像,不經看,缺乏親切感,缺少血肉感,缺少個性。
2018-02-02
-
棕樹四尺(中國畫)
【作家的畫】 那次去朋友家,已喝了酒,有點酒意,一進門迎面就看到了齊白石老先生六尺整張的《棕櫚圖》,畫得真是好,讓人想下拜。
2018-02-02
-
徐悲鴻繪就民族精神
田橫五百士 徐悲鴻 側目 徐悲鴻 奔馬 徐悲鴻 近期,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民族與時代——徐悲鴻主題創作大展”,是觀眾與美術大家徐悲鴻一次難得的對話機會。
2018-02-01
-
“主觀化”和“個性化”的心中之境
山中幽居(中國畫) 徐甲英 徐甲英以遼寧遼南為母題的壯美山水畫有著強烈的形式感、體積感和審美感,遙承傳統文人高貴文脈——寓心性于山水,“暢神”“適意”“以畫為寄,以畫為樂” 。
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