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10月12日上午,北京作家協會、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十月》雜志社、十月文學院聯合舉辦了“第三屆北京文學高峰論壇:改革開放40年——北京文學的變化與發展”主題論壇。[詳細]
10月16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檸,在十月文學院圍繞“《平凡的世界》與改革開放40年”主題進行對談交流。[詳細]
“你生在哪里,就決定了你。”為什么反復書寫秦嶺、書寫現當代歷史和人物,賈平凹有自己的理解?!埃ㄎ遥┱麄€寫作就是寫中國一百年內發生的事,在某一個時段里,自己考慮了什么、研究了什么、興趣了什么,但逃不過這一百年?!痹谝曨l訪談中,賈平凹詳細地講述了自己寫作的時空觀。[詳細]
文學總與時代同行,收獲和經歷仍將繼續,正如劉慶邦所說:十月從季節來看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收完玉米接著要播種小麥,所以十月既是收獲的季節,同時也是播種的季節,讓我們在收獲的同時播下新的文學種子。[詳細]
1978年,改革開放之聲初啼之際,在北京市崇文區東興隆街一棟舊式木樓里,一本名為《十月》的大型文學期刊悄然面世。在此后的40年里,《十月》佳作迭出,碩果累累,許多在當代文學有重要地位、讀者耳熟能詳的作品,如《小鎮上的將軍》《蝴蝶》《相見時難》《高山下的花環》《黑駿馬》《北方的河》《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綠化樹》《臘月·正月》《花園街五號》《沉重的翅膀》《天堂蒜薹之歌》《雪城》等,都是最早通過《十月》的刊載才被讀者知曉。[詳細]
作為北京十月文學月的內容之一,10月11日上午,中共北京市門頭溝區委宣傳部、門頭溝區文聯主辦,區作家協會協辦,在門頭溝區總工會會議室舉辦了全區各單位300人參加的“紀念中國新詩百年,傳承中華詩歌文化”的專題文學講座。[詳細]
10月8日下午,“《十月》創刊4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大廈舉行。王蒙、李敬澤、謝冕、李存葆、舒婷、歐陽江河、梁曉聲、周大新、葉廣芩、陳應松、肖亦農、林白、張銳鋒、呂新、方方、祝勇、周曉楓、邵麗、陳先發、喬葉、曉航、張楚、弋舟、徐則臣、石一楓、付秀瑩等知名作家齊聚北京,與《十月》雜志社全體同事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十月》創刊40周年。[詳細]
王蒙生于1934年,是書寫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1980年開始在《十月》發表文學作品,先后有《蝴蝶》《相見時難》《訪蘇心潮》《紙海勾沉——尹薇薇》《名醫梁有志傳奇》等一系列作品?!逗肥峭趺芍衅庾R流小說代表作,堪稱那個時期王蒙意識流小說《春之聲》《海的夢》《風箏飄帶》一批短篇小說的集大成,可謂新時期文學早期的驚鴻之作。[詳細]
《十月》這個刊名,鮮明地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精神氣質——它蘊含了一目了然又豐富無比的時代信息。在一個金色的季節,中國人民和中國文學一起告別了過去,迎接一個與這個季節一樣輝煌的新時代。因此,“十月”是莊嚴和正大,是浪漫和激情,是鮮花和淚水,是飄揚的文學旗幟和火炬。它在北京的金秋迎風招展,吸引的卻是全國文學家和讀者的目光。就這樣,《十月》不僅成了一個時代文學的見證者、推動者,重要的它更是一個參與者和建造者。因此,《十月》的四十年,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學的縮影。[詳細]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適逢首都大型文學期刊《十月》雜志創刊40周年,慶?!妒隆穭摽?0周年系列活動隆重開啟了第三屆“十月文學月”。8日上午,“《十月》40年——文學與改革開放同行”《十月》創刊40周年成果展正式亮相,以文學的方式向改革開放四十年獻禮。[詳細]
《十月》應國運而生,恪守天職,精心辦刊,匯聚名家,不薄新人。為時代和人民立言,無論四季,總有豐美收獲?!边@是中央委員、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作家鐵凝為《十月》雜志創刊40周年而題寫的賀詞。[詳細]
1978年,中國社會正孕育著一場巨大的變革。作家們及時捕捉到了初春的氣息,醞釀著一個文學黃金時代的來臨。 這年八月,在北京市東興隆街一棟舊式木樓里,一本名為《十月》的大型文學期刊悄然面世。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本創刊號依然可謂裝幀精美。[詳細]
10月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第三屆北京十月文學月”啟動活動在十月文學院本部佑圣寺舉行。 “北京十月文學月”是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市網信辦、市文聯共同主辦,以文學界、出版界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全市性文學主題活動。[詳細]
在金秋十月的美好季節,在喜慶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時刻,第三屆“北京十月文學月”即將于10月8日啟幕。 一年一度的“北京十月文學月”,是政府主導、文學創作出版及相關各界參與、覆蓋全市的綜合性文學主題活動,是金秋十月首都北京舉辦的一場文學文化盛會?!氨本┦挛膶W月”創辦于2016年,每年10月舉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