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奈莉·薩克斯,猶太精神與《舊約》傳統
20世紀前半葉的事件在歐洲大陸堆積起眾多尸體……如果說歐洲和美洲的詩人對這些大屠殺未做出任何反應,這是錯誤的。
2022-07-14
-
陸晶靖:萊姆和他的星際失敗學
斯坦尼斯瓦夫·萊姆(Stanis?aw Herman Lem,1921—2006),波蘭作家、哲學家。
關鍵詞:  萊姆2022-07-11
-
卡爾維諾不再寫嚴肅小說,是因為“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恐怖”
“我不是演說家。
關鍵詞:  卡爾維諾2022-07-11
-
福克納逝世六十周年|這些中國作家都受惠于福克納
1962年7月6日凌晨1點半左右,密西西比州的巴哈利亞療養院,福克納突然在病床上坐起,他發出一聲急促的尖叫,哭喊起來,隨即滾落在地。
關鍵詞:  福克納2022-07-08
-
吉迪爾·埃里爾松:從登月靴底的紅粘土卷出一輪小月亮
吉迪爾·埃里爾松 左一《松鼠的遠足》法語版封面 右一《黃房子》瑞典語封面 下一《樹木間》冰島語版封面 會有那么一天, 地球 受夠了, 突然從超高速旋轉中 抽身, 將所有70億人和他們的財物沖入黑暗 空間,就像 一頭動物甩掉自己的不安。
2022-07-07
-
普魯斯特:真正的生活,是文學
普魯斯特 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中有許多經典段落與名句,不僅被專業評論者反復談論,也被很多普通讀者競相傳抄。
2022-07-06
-
陀思妥耶夫斯基:偉大的人學家
偉大的俄國作家、思想家費·米·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雖然早已在俄國文化的復興時期亦稱白銀時代(1890-1917)開端之前的三十年就已經去世,但是可以說,在思想史意義上他直接促成了俄國文化的白銀時代的繁榮,特別是其中研究人及其本性的宗教文化或宗教哲學。
關鍵詞:  陀思妥耶夫斯基2022-07-06
-
伍爾芙和凡妮莎,在文學與藝術中互放光彩的姐妹
英國女作家伍爾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的人生歷程和文學觀點常被人提及,但對她的姐姐凡妮莎(Vanessa Bell 1879-1961)卻知之甚少。
關鍵詞:  伍爾芙2022-06-27
-
格林兄弟:語言作為“共同體的存在”
格林兄弟肖像 今年是格林兄弟《兒童與家庭童話集》出版210周年。
關鍵詞:  格林兄弟2022-06-24
-
毛姆的文學“滑鐵盧”
英國作家毛姆在成為作家的道路上,曾遭遇一次重大挫折。
關鍵詞:  毛姆2022-06-23
-
紀念莫里哀誕辰400周年:四個世紀的洗禮
法蘭西大劇院為莫里哀400年誕辰點燃紀念蠟燭 《偽君子達爾杜夫》劇照 法國17世紀的戲劇家莫里哀大名鼎鼎,但對他的生平,人們知之甚少,或者極不確切。
2022-06-23
-
霍桑的遺恨
小說家霍桑以《紅字》《七角樓房》《福谷傳奇》《牧神雕像》等四大羅曼司名垂青史,但鮮為人知的是,由于家庭、社會環境及個人原因,他晚年籌劃的另外四部羅曼司卻無一能夠完稿,這也成為他平生最大的遺恨。
關鍵詞:  霍桑2022-06-22
-
“無賴”們的夏天
太宰治及作品 檀一雄 足不出戶,在一種始料不及的生活模式中過了一春,倏忽就又到玉扇輕縑、水冷瓜甜的夏天了。
-
杰克·凱魯亞克的四重傳記:這一代人的道路
杰克·凱魯亞克(1922-1969)的《在路上》出版于1957年,《紐約時報》迅速予以“時代之作”的高度評價,書評作者吉爾伯特·米爾斯坦指出:“就如同《太陽照常升起》比20年代的任何一部小說都更能被認為是‘迷惘的一代’的信仰聲明,《在路上》將被奉為‘垮掉的一代’的信仰聲明。
關鍵詞:  杰克·凱魯亞克2022-06-14
-
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賽博朋克”與破碎的“美國夢”
菲利普·迪克(右)與《銀翼殺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資料圖片 盡管已經去世了40年,但沒有幾個科幻作家能夠像美國作家菲利普·金得里德·迪克那樣,給科幻文學開創一種全新的審美風格,也沒有幾個作家能夠對美國夢的破碎作出如此準確的預言。
2022-06-09
-
羅伯特·彭斯:蘇格蘭國民詩人的悖論人生
1795年底,蘇格蘭詩人羅伯特·彭斯的痛風又發作了,刺骨的疼痛折磨得他難以起身。
2022-05-30
-
這樣一腳好舞,真是少見
達西沒有回答,好像想要換個話題。
關鍵詞:  簡·奧斯汀2022-05-27
-
重讀蒙田:他是業余者的守護神,是非天才中的天才
蒙田,法國思想家、作家 我沒辦法寫蒙田;我寫蒙田 這的確非比尋常,但我讀的時候,很確定它并未攸關我的人生。
關鍵詞:  蒙田2022-05-25
-
比才與《卡門》的“怪變”
“殺死了比才”的歌劇《卡門》 喬治·比才 法國19世紀中葉的作曲家喬治·比才(George Bizet, 1838-1875)現今在世界樂壇備受追捧。
關鍵詞:  《卡門》2022-05-24
-
若澤·克拉韋利那:回蕩百年的“黑色吶喊”
《瑪利亞》 1568年至1570年,被譽為“葡萄牙最偉大詩人”的路易斯·瓦斯·德·卡蒙斯在莫桑比克島居住,據說正是在那兒,他對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又譯《葡國魂》)進行了最后的修訂,這個沐浴在印度洋暖風中的東非島嶼與葡語文學就此產生了最初的聯結。
202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