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幻中體味愛情的缺憾
在面對愛情的時候,科學和科學家們一樣,往往呈現出一種相似的笨拙。
2019-02-14
-
科幻與愛情的多樣邂逅
1.奇觀式的愛情 無論古今中外,愛情一直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母題。
2019-02-14
-
寄語《流浪地球》:科幻迎來萬物生長的黃金時代
我們的國家正處于一個快速現代化的進程中,生機勃勃的大環境為科幻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科幻迎來萬物生長的黃金時代。
2019-02-12
-
《流浪地球》能否成為撬動中國科幻電影的支點
10000多座行星發動機,4.3光年外的新恒星;400年籌備,2500年航行,100代人參與其中……《流浪地球》里,深植于中國文化土壤的家園情結是故事的核心推動力。
2019-02-07
-
《火星孤兒》前言:一場宇宙意義的高考
中國科幻文學正在步入一個快速發展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到科幻創作中來, 題材和手法都在快速更新, 想象的邊疆也在不斷拓寬。
2019-02-02
-
廣袤的思索 冥想的遠方
閱讀領域有自己的運行規則。
2019-01-26
-
評《百年中國科幻小說精品賞析》
在文學史寫作日趨精細化、類別化的今天,重新梳理科幻小說的百年史就顯得尤為迫切。
2019-01-26
-
科幻電影是科普的高維藝術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
2019-01-26
-
科幻視野中的城市書寫
科幻小說探討的,就是在一個相差數十個數量級的尺度范圍內,城市究竟意味著什么,我們每個人在這樣不同尺度的城市里生活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們會產生什么樣的互動,然后對于未來我們會有什么樣新的問題和新的解答。
2019-01-16
-
羅輯的決斷:《三體》的存在主義意蘊及其文化啟示
選擇賦予一個人的本質一種莊嚴,一種永久不會完全忘卻的寂靜的尊榮。
2019-01-14
-
這套科幻有點兒“怪”
看過韓松科幻小說的人,大多都經歷了一場奇異的體驗。
2019-01-14
-
王泉根:讓科幻擁抱最廣大的生命世界
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暨科學普及出版社)、中國科協科普部和北京市海淀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2018年第二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年會暨少兒科幻系列圖書研討會等活動,非常及時,非常必要。
2019-01-11
-
超級英雄拯救世界?先看超級英雄電影自救指南
《蜘蛛俠:平行宇宙》《海王》和《大黃蜂》都圍繞著“成長”這個古老的主題。
2019-01-09
-
付如初:東方科幻的可能和未來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它會終止” 這是卡夫卡說的,還是直抵本質。
2019-01-07
-
《雷沙革村的讀墨人》:科幻文學的“重點所在”
2018年距瑪麗·雪萊發表《弗蘭肯斯坦》開現代科幻先河恰好200年,而隨著在21世紀頭20年即將在眾聲喧嘩中緩緩逝去,那些大膽猜測今日世界的偉大科幻小說中的驚世駭俗想象紛紛落空。
2019-01-04
-
科幻是用非寫實和現實主義兩種方式描繪未來的作品
從瑪麗·雪萊、儒勒·凡爾納和H. G.威爾斯的時代開始,科幻作品不僅幫助定義和塑造了文學的進程,而且已經超越虛構文學的領域,影響了我們對文化、科學和科技的看法。
2019-01-03
-
阿西莫夫對2019年的世界做的預言,哪些對了哪些錯了
1983年底,《多倫多星報》邀請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對2019年的世界做出預言。
2019-01-01
-
韓松:新科幻 出東方
今年,兩部由劉慈欣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即將上映,此外,更多的科幻電影也在籌拍和制作當中。
2019-01-01
-
吳巖:科幻現實主義和科幻未來主義將長期并存
200年前,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創作了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
2018-12-25
-
中國視域下的科幻地形圖
《給孩子的科幻》有一個頗為冷酷的開篇。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