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綜述 >> 資訊 >> 正文

    2015戲曲:尊重傳統 融入時代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1月04日09:17 來源:中國作家網 安 葵
    《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
    《浮士德》             《大清賢相》        《浮士德》              《大清賢相》
    《詩娘》《詩娘》                《母親》

      回顧2015年戲曲舞臺和戲曲人走過的途程,深深感到,這一年是大家努力奮斗的一年,也是有收獲、有成就、充滿希望的一年。

      得天獨厚  春風化雨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給包括戲曲界在內的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巨大鼓舞,2015年10月,講話全文 正式發表,在全國進一步掀起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熱潮。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文件就 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作出部署,其中對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實施地方戲曲振興計劃作出了深刻論述,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此前,7月11日國 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7月29日全國戲曲工作座談會召開,劉奇葆同志發表了講話。這些講話和文件目標明確,切合實際,使 廣大戲曲工作者感到戲曲事業前途光明,大有奔頭。90歲高齡的老戲劇家郭漢城、劉厚生都熱情著文表達欣喜之情。郭漢城說,新政策的出臺是天大的喜事,如同 甘露的降臨。劉厚生說:“整個文件,仔細研讀越久,就越會感受到黨和政府不僅對我們優秀的民族傳統戲曲藝術,予以高度準確的評價和尊重,更對我們廣大的戲 曲工作者體現了何等的關懷和愛護,同時又提出多么重大的工作任務和創造要求,這是對我們的信任。”他提出,戲曲工作者要思考:“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我們能 做些什么?”文化部和有關部門通過國家藝術基金等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對戲曲藝術的創作生產和傳承發展給予了有力支持,許多戲曲院團的生存環境和創作條件有 了明顯改善。2015年黨和政府對文藝事業的重視和支持力度明顯加大,而戲曲又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有人說,2015年是戲曲年,實不為過。黨和政府的重 視和支持如同春風化雨,激發了廣大戲曲工作者創作的積極性。

      激情創作  成果豐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廣大戲曲工作者謹記這一中心環節,深 入生活,積極創作。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各地、各戲曲院團圍繞這一節點,創作演出了一批抗日戰爭題材的優秀作 品。本年內,文化部及中國劇協等部門還舉辦了昆劇藝術節、黃梅戲藝術節、中國戲劇節等展演活動;第四屆少數民族會演在北京舉行;上海、湖北、湖南、山東、 廣東、廣西、四川、浙江、福建等許多省區都舉辦了戲劇節和藝術節;四川、安徽、陜西、山西、上海、吉林等省市還組織了優秀劇目進京演出活動;“菊苑流芳 ——首屆遼吉黑蒙四省區地方戲曲優秀劇目展演”在沈陽舉行;京津冀三省市舉行了精品劇目展演;在廈門舉辦了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這些演出展示了各省區創作 演出的優秀成果,或某個劇種的保留劇目和新的創作,促進了相互交流學習。這些作品弘揚了愛國主義的主旋律,體現了中華美學精神,也展現了題材的多樣性和絢 麗多彩的藝術風格。

      如國家京劇院精心創作的《西安事變》,運用京劇藝術手段重現歷史的風采,塑造周恩來、張學良等歷史人物的形象。中國評劇院的《母親》以北京市英 雄母親鄧玉芬為原型,表現出抗日戰爭中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偉大的犧牲精神,作品具有生活化、平民化的特點,使人感到“崇高”是一種可理解的感情。山 西北路梆子《云水松柏續范亭》表現了續范亭從一位老同盟會員到共產主義戰士的壯烈的一生及其心路歷程。滬劇《鄧世昌》表現了當年海軍將士誓死衛國的大無畏 精神。山東茂腔以及晉劇、豫劇等劇種都根據莫言小說改編創作了舞臺劇《紅高粱》。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和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的形象也被生動地搬上了京劇、臺 州亂彈等劇種的舞臺。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無數堪稱民族脊梁的人物,一批新編歷史劇通過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弘揚民族正氣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京劇《正考父》歌頌了孔子先 祖正考父為國為民、勇于擔當的精神,期盼“官心民心兩相知”的境界,強調要把為官清廉、謙恭尚義的“家風”流傳后世。晉劇《布衣于成龍》刻畫于成龍在被 “罷官”的情況下仍然體恤民情、為國事不懼風險的高尚情懷。蒲劇《河魂》表現了大禹治水公而忘私的精神。黃梅戲《大清賢相》描寫了清代賢相張廷玉繼承父親 張英的家風,堅持古代文人“修、齊、治、平”的理念,嚴于律己的風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態、不定于一尊。2015年的戲曲舞臺呈現了百花齊放的可喜態勢。淮劇《小鎮》在取材上借鑒 了外國小說,但人物性格和環境都具有中國特點,是一個中國故事。一個被當地評為楷模人物的小學教師,面對著不該得到的金錢和榮譽,內心產生了糾結,最終真 誠戰勝了邪念,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和優秀傳統道德的力量。評劇《安娥》表現了五四以后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成長起來的新女性的曲折命運和豐富的內心世界。評劇 《從春唱到秋》則表現了成兆才這位民間藝人兼劇作家的坎坷經歷和所作出的歷史貢獻。廣東漢劇《詩娘》表現的是清末民初時期廣東特有的“自梳女”,通過這一 特殊人群的命運,通過她們那種畸形的反抗方式,體現了深刻的悲劇內涵。黃梅戲《小喬初嫁》發揮了我國傳統戲曲把歷史故事戲劇化的特點,具有清新雋永的藝術 風格。根據賈平凹長篇小說改編創作的商洛花鼓《帶燈》以鮮活的人物形象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贏得人們的贊譽。吉劇《溫莎的風流娘們》把吉劇的地方色彩與莎士比 亞的喜劇風格結合起來,并吸收了一些時尚元素,受到觀眾的歡迎。京劇《浮士德》是改編外國名著為戲曲的新探索,也為擴大對外文化交流開辟了新的途徑。

      優秀的戲劇作品是作家、藝術家激情迸發的產物。許多劇作家積極深入群眾的火熱生活,體驗群眾的感情,認真閱讀歷史文獻,挖掘創作素材。有的作家 接受有關方面的邀請去創作某個特定題材,但他們在創作的過程中,能夠深入進去,從英模人物身上感受到時代精神,或與歷史人物產生心靈的“共振”,從“要我 寫”變為“我要寫”,這樣,優秀的作品才能產生出來。

      著眼未來  強基固本

      戲曲藝術是在不斷創作積累的過程中向前發展的,因此必須重視藝術的積累。2015年,國家京劇院、中國評劇院、上海京劇院等院團都舉行了紀念建 院60周年的演出活動,又逢表演藝術家周信芳誕辰120周年、荀慧生誕辰115周年、裘盛戎誕辰100周年、高盛麟誕辰100周年、李憶蘭(評劇)誕辰 90周年、申鳳梅(河南越調)逝世20周年等,有關單位都舉行了紀念演出及研討活動。從這些活動中可以看到,大家的文化積累意識有了新的增強。各劇院不但 努力創作演出新的劇目,而且重視恢復優秀的傳統劇目、保留劇目。上海昆劇團復排了上世紀60年代演出的經典劇目《墻頭馬上》,國家京劇院根據梅派劇目《戰 金山》重新改編演出了《安國夫人》,永嘉昆劇團挖掘改編了傳奇劇目《借書記》。北京曲劇團舉行了《煙壺》創排20周年的紀念演出和研討活動,劇團領導對在 “前任”手中創作出來的優秀作品和經驗給予充分重視和尊重,這都是符合藝術規律、有利于藝術發展的做法和態度。一部優秀的作品常常不是短時間能夠創作出來 的,優秀的作品創作出來之后,應該努力使之較長期地保留。因此必須避免只想在短時間內出“政績”的狹隘觀點。“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應該悉心保護前 人栽下的樹木,讓大家能享受它的蔭涼;也要盡力栽下優質的樹苗,造福后代。

      深入地進行調查研究、清楚地了解實際狀況是制定政策的基礎,本年文化部委托福建省藝術研究院牽頭組織全國戲曲劇種狀況的調查,以期對各戲曲劇種 能更科學地傳承保護和發展。許多省市也進行了劇種、劇團狀況的調查。浙江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出臺了《浙江省傳統戲劇保護振興計劃》,并在逐項落實。遼寧 省對遼劇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最根本的因素在人。在黨的文藝政策的引導下,各地更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隊伍的建設。多個省市都舉辦了編導培訓班。不僅請劇作 家、藝術家、理論家授課,而且請老師對學員的作品進行評點,有些省,如湖北,還建立跟蹤機制,對學員今后創作的情況給予長期的關注。一些省市對本地有突出 成就的劇作家、藝術家進行了學術研討,河南省組織了對表演藝術家、音樂家、劇作家、導演等系列的“戲曲名家推介工程”。擴大名家的影響,凝聚創作力量。

      “當代昆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已進行數年,2015年在第六屆中國昆劇藝術節期間,舉行了第二屆名家傳藝成果匯報演出,一批年輕演員在老師的指 導下,認真學習傳承昆曲經典劇目,在藝術上有了新的長進,顯露出新的風采。年末,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地方戲優秀中青年演員匯報演出”的意義也在于把新的劇 目創作、積累與中青年演員的培養更緊密地聯系起來。

      戲劇評論受到更大的重視,10月,文化部藝術司主辦、山東省文化廳承辦的全國文藝評論研修班在濟南開班。一些省市也舉辦了戲劇評論研討班。廣東 青年評論家組織了“青評果”,對梅花獎參評劇目等進行坦率、犀利的批評。浙江的青年評論家組織了“西湖論壇”,戲劇評論漸趨活躍。

      繁榮戲曲  正視問題

      2015年戲曲人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要實現戲曲藝術的繁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戲曲人還必須繼續 努力。繁榮和傳承發展戲曲藝術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首先需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改革探索過程中的曲折,認識上的失誤,都對生態環境 產生不利的影響。比如劇種、劇團的減少,表演人才、編導人才的青黃不接,招生的困難,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戲曲藝術發展的生態環境需要下大力氣修復。

      要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必須在創作中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前面講到,我們在這方面有很多改進,但急功近利的思想、浮躁的態度仍然存在。習近平 總書記對文藝批評的作用和方法作出了非常深刻的論述,提出要“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對此我們還需要深入學習、理解和 運用。好的批評應是對作家、藝術家,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發現,應是藝術家、藝術作品與讀者、觀眾之間的橋梁。我們應該避免一味說好的庸俗的捧場,減少一般 化概念化的評論,摒棄自以為是的武斷的批評,使戲劇批評真正發揮“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

      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并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時代要求我們的戲劇家奮力前行。2016年又是我國偉大戲劇家湯 顯祖逝世400周年。紀念湯顯祖應能激勵我們弘揚我國戲劇的優秀傳統,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潛心創作,努力實現“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抗”之勢,對世 界文化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