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廣泛宣傳四川地震災區人民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完成三年重建任務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弘揚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偉大精神,以作家的眼光細致觀察災區人民的生活與精神狀況,同時積極鼓勵、引導80后青年作家深入生活,創作一批以災后重建為背景的,能真正打動人、感染人和鼓舞人的優秀作品。
根據中央領導同志指示精神和中宣部的具體要求,中國作協定于2011年5月21日至27日組織14名青年作家(全部為80后)赴四川災區重建地方學習考察和深入采訪。
汶川特大地震已過去三年。三年來,四川人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下,創造了人類抗擊特大自然災害的偉大奇跡。5月21日至27日,參加由中國作協組織的“災區重建青年作家采訪團”的14名“80后”作家,來到汶川、北川、綿竹、彭州、都江堰,走進這片曾經飽受磨難的大地,憑吊遺址,考察新城,穿行社區,走訪農家……一種溫暖和感動在每個人心中油然而生。大家在災區時時處處感受著“中國力量”、“汶川奇跡”、 “科學重建”,并為災區在物質重建、精神重建上的努力和成就所打動!按蟮卣鸢鸭覉@變成廢墟,共產黨把廢墟建成樂園”,成為采訪團青年作家們的共識。>>更多……
災區重建青年作家采訪團抵達映秀鎮
青年作家采訪團參觀重建后的水磨鎮全景規劃
中國作家協會災區重建青年作家采訪團
在汶川漩口中學地震遺址前默哀
青年作家采訪團
在翠月湖鎮與重新開始安定生活的居民交談
青年作家鄭小驢、胡松夏
向翠月湖鎮居民了解重建后的生活情況
青年作家采訪團在漩口中學地震遺址
向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們鮮花,寄托哀思
作家們在嶄新的映秀鎮參觀采訪
作家們參觀嶄新的映秀鎮
青年作家舟卉一路上用相機記錄看到的重建后的景象
青年作家采訪團在沙汀墓前合影
青年作家在老北川縣城采訪
青年作家在老北川縣城參觀
采訪團在老北川縣城的遇難者公墓向地震中的遇難者默哀
青年作家采訪團在北川重建資料館參觀
青年作家在北川重建資料館參觀
數青年作家在北川重建資料館
青年作家在北川重建資料館參觀重建成果
青年作家在老北川縣城
青年作家在新北川抗震重建雕塑“新生”前合影
在新北川——永昌縣,感受重建后北川人民的新生活
青年作家在老北川縣城參觀采訪
采訪團在綿竹地震遺址參觀
采訪團在彭州市白鹿法式風情小鎮參觀
采訪團在彭州龍門山鎮新建社區參觀
采訪團在彭州新興鎮新農村參觀
我是四川人。3年前,汶川特大地震讓國人震動,地震發生后,我收到不少朋友短信;在網絡上,我看到不少關于汶川地震的消息,我是含著眼淚看完的。當時遠在東莞的我,時時感受到來自家鄉的對地震的恐懼。
這次對災區重建的采訪讓我感觸頗深。這是一片讓我不止一次流下眼淚的土地。我為它被地震無情撕扯的傷痕落淚,也為災后改天換地的新面貌以及貫穿這變化始終的無疆大愛而感動。災區同胞的堅強自救、自建和全國人民的幫助扶攜著災區人民走進了希望的新城。
在四川停留了7天。這段日子里所經歷過的人和事,讓我再次思考——文學的存在是為了什么。
這個問題是我常常思考的,卻始終沒有答案,也許永遠也不會有確定的解釋,因為每次想過之后,都會有新的理解。
3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悄然已過,大地的傷口早已經愈合,但隱藏的疼痛仍會擊痛每一位造訪者的心。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地震遺址、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綿竹市漢旺鎮地震遺址……這一個個傷痕累累的名字讓人刻骨銘心。
5月21日至5月27日,在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陳崎嶸、中國作協創作聯絡部主任孫德全的帶領下,我們14個青年作家親身體會了四川從悲壯走向豪邁的全過程,深深地體會了汶川“5·12”災后重建的榮耀與溫暖。
感謝中國作協及四川作協為我們安排的這次汶川之行。沒來的時候,我對汶川的了解更多是通過電視和網絡,總是有些距離感。只有到了這里,看到了這里的一切,認識了這里的人,才忽然感覺他們就在你身邊,他們曾經的痛苦也會令你難過,他們現在的幸福也會令你感到幸福。
這次來四川采風,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政府的堅強領導力、國家的實力,也感受到了人間大愛和中國人的美好品質。
在跟隨災區重建青年作家采訪團行走的這些日子里,傷心、震撼、感動、佩服,這些心態變化融合在一起,令我有一種不說不快的沖動。
這幾年來一直有一個遺憾,那就是汶川地震以來,作為四川人,我竟然一直沒有機會回去看看。如今已經過去了3年,此次采訪活動,使我有機會重新看看那段災難帶給人們的震撼。
來汶川之前,我已經聽到過不少對解放軍在救災中英勇表現的贊美,心中贊同。但來了這里,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那險峻復雜的地形,我想說,我想吼出來:
來到汶川第一天,略有些意外,假如沒有那些松松垮垮的建筑物上文字說明的提醒,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更讓我意外的是新城游客如織。新建的建筑都很不錯,導游介紹這里的人們日子過得比以前都好。有點“意外”地發展了旅游業,本地居民收入翻番。
對我而言,曾經在3年前地震剛剛發生之際在災區工作過,3年后故地重返,心情非常激動,精神非常振奮。
沒來災區之前,一直在想災區現在會是個什么樣子。如果不是破碎的河山提醒我,我絕對不會和那場震驚中外的地震發生聯想。新的規劃、新的發展、新的起點,煥然一新的災區仿佛在告訴我們,在偉大祖國的大力支援之下,人民已經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說來慚愧,作為一個成都人,在汶川大地震3年后,跟隨著中國作協災區重建青年作家采訪團的腳步,我才初次踏上都江堰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