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日報社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與雷鋒同行”征文頒獎儀式3月22日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隆重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陳俊宏、中國作協副主席廖奔出席并講話。關仁山、喻季欣等獲獎作家,以及文學界、新聞界共120人參加了頒獎儀式。頒獎儀式由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白庚勝主持,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劉玉琴介紹了征文活動情況。
頒獎會現場
頒獎會主席臺
頒獎會由白庚勝主持
廖奔在會上發言
陳俊宏在會上發言
劉玉琴在會上發言
孫德全宣讀獲獎者名單
關仁山獲獎感言
獲獎者喻季欣發言
獲獎者郭嚴隸
獲獎者焦祖堯
獲獎者李春雷
獲獎者王鋼
獲獎者武歆
獲獎者楊明方
獲獎者曾凡華
廖奔為獲獎作家頒獎
頒獎會上獲獎者與嘉賓合影
由人民日報社與中國作家協會聯合主辦的“與雷鋒同行”征文活動獲獎作品于日前評選揭曉,從發表作品中共評選出獲獎作品10篇,頒獎儀式將于3月22日舉行。獲獎篇目按發表時間順序公布如下:
致雷鋒 2012.4.23 曾凡華
愛心小院紀事 2012.5.2 關仁山
同行的弟兄 2012.5.7 雷抒雁
李文祥老人的夏天 2012.6.2 朱夏炎 王 鋼
一個叫烏寧朝格圖的兵 2012.7.14 武 歆
牡丹之歌 2012.8.15 焦祖堯
塔中花開入云端 2012.9.3 郭嚴隸
愛,穿越戈壁高原 2012.9.24 喻季欣
京城好人 2013.1.5 楊明方
我的中國夢 2013.1.9 李春雷
中國作家協會
人民日報社
2013年3月20日
《人民日報》文藝部與中國作協聯合舉辦的“與雷鋒同行”征文活動今天(2013年1月19日)圓滿結束了。
這次征文活動自2012年3月開始,持續了近10個月,收到詩歌、散文、雜文、報告文學等各類文學作品1500多篇,副刊選發了近80篇,這些作品源自生活,鮮活生動,對宣傳雷鋒精神,倡導將學雷鋒活動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征文活動雖然告一段落,但我們將通過各種方式繼續宣傳雷鋒精神。感謝全國各地和社會各界作者、讀者的關注和支持。
雷鋒,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時代的英雄;雷鋒精神,以其巨大的感召力,激勵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近日,中國作協組織10多位作家赴遼寧雷鋒工作生活過的地方參觀采訪,認識雷鋒、學習雷鋒,用文學的形式實踐雷鋒精神。采訪團由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王巨才任團長,團員包括賈宏圖、韓石山、馬新朝、田禾、周洪成、徐虹、張和平、鄭小瓊等。遼寧省作協主席王秀杰,黨組書記、副主席朱慶昌,副主席邵永勝等陪同參觀采訪。
詳細>>
采訪團在撫順雷鋒紀念館參觀
向雷鋒墓敬獻花籃
向雷鋒同志鞠躬
看雷鋒生平介紹
參觀撫順雷鋒墓
向撫順雷鋒紀念館贈書
向撫順雷鋒紀念館贈書
采訪團在雷鋒團雷鋒紀念館參觀
在撫順雷鋒紀念館參觀
采訪團在雷鋒團的雷鋒班參觀采訪
與雷鋒團官兵座談
同雷鋒團官兵座談
采訪團向雷鋒團雷鋒班贈書
采訪團與雷鋒團官兵合影
在弓長嶺交流
與鞍鋼職工座談
在鞍鋼參觀
在鞍鋼車間參觀
為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要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采取措施推動學習活動常態化”的要求,人民日報社與中國作家協會聯合舉辦“與雷鋒同行”征文活動。弘揚雷鋒精神,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人民群眾的強烈呼喚、文明進步的堅實階梯。征文以文學作品的形式,熱情謳歌雷鋒精神;大力頌揚各行各業學雷鋒活動中涌現的先進模范、道德楷模,宣傳他們的感人事跡和高尚品德;鞭撻各種違反社會公德、背離傳統美德、破壞社會風尚的消極現象,激勵人們爭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踐行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創造者,共同建設我們時代的精神家園。
一、征文細則
1.作品以光明、昂揚、激奮為基調,注重文學品位,內容健康,情感真摯,語言清新,有獨特的視角和個體的體驗。
2.作品文體以散文、雜文、隨筆、詩歌及短篇報告文學為主。
3.來稿均為未公開出版和發表的作品,字數在2000字以內為宜,詩歌在40行以內。
4.征文時間為2012年3月底至12月底,應征作品除擇優在人民日報副刊“與雷鋒同行”征文專欄刊發外,人民網、中國作家網同時開辟專欄刊發優秀作品。
二、評選及獎勵
征文活動結束后,由評論家、作家和資深編輯組成評選委員會,按照公正、公平、擇優的原則評選優秀作品,并對獲獎者頒發獎金和證書。獲獎作品及部分應征作品將結集出版。
三、投稿地址
1.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 人民日報社文藝部“與雷鋒同行”征文組,郵編:100733,電子信箱:FK@people.cn。
2.北京市東土城路25號 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與雷鋒同行”征文組,郵編:100013,電子信箱:lfzhengwen@163.com。
人民日報社
中國作家協會
2012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