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何建明
《文藝報》總編輯閻晶明
河北女作家程雪莉的歷史文化散文集《故國中山》將筆觸探向已經消逝的神秘“中山國”,以細膩而不失厚重、深情又不失理性的筆觸“復活”了一段歷史和文明。日前,由文藝報社、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新聞出版局、河北出版集團聯合主辦,花山文藝出版社承辦的程雪莉《故國中山》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
散文現在非常發達,擁有大量的讀者。河北這幾年,散文創作也是碩果累累。近年來有很多優秀散文作品問世,比如劉家科、傅劍仁、張成起等等。作家們為這個古老而新鮮的文體賦予了新的生命。讀了程雪莉的《故國中山》,深深感受到了民間歷史文化資源對她的滋養。
程雪莉還是個小姑娘時,在她家鄉河北靈壽的田地間,撿到一個小物件兒。“似乎收到了祖先發出的密電碼”,她一直“莫名地保存著”。二十年后經過驗證,她保存的是一只戰國瑪瑙環。這時,她已成長為大家閨秀型的散文家,已知道瑪瑙環的經濟價值。然而,她更懂得這件文物所稟賦的精神品質,更明白這一個小物件所蘊涵之偉大的歷史與文化意義。
今年1月中旬,我接獲青年作家程雪莉新著《故國中山》,這是一部為戰國中山立國立言的歷史散文力作。捧讀這本書,先是為之愕然,繼而嘆為觀止,再之擊節稱賞。因患眼疾,足用七天時間品味全書,并寫下一篇4000字的《中山文化故國情》讀后感,刊發于北京軍區《戰友報》。作者故鄉河北靈壽,緣于故國與故鄉的疊加,經歷無數次的文化穿越,終于釀成這部長達30萬言的浩浩歷史長卷,為歷史文化散文創作提供了新經驗和藝術探索的新天地。
由花山文藝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歷史文化散文集《故國中山》,對于曾出版過多本散文集和文化隨筆的女作家程雪莉而言,本書既是她過去獨特文風的延續,也是一次更趨成熟的飛躍。程雪莉作為一個知性的女作家,她不僅傳承了眾多女性作家敏感豐富的情感與心靈、細膩婉轉的文風和筆觸,同時又能兼備了許多女性作家所欠缺的度量與膽識、理性與縝密。
河北散文作家程雪莉的歷史散文集《故國中山》是一部厚重深沉而又激情飛揚的優秀作品。作者以大量考古成果為材料把筆觸伸到河北遙遠的歷史深處,探尋著文明古國——中山古國的奧秘,一點一滴地講述著那些神秘莫測又讓我們無限向往的故事,一點一滴地組合起一個散文的形象,從而激活了歷史,激活了埋藏千年的那種巨大的文化力量。
戰國時代的中山國無論在史學界、考古界,還是在河北省靈壽縣、平山縣等中山古國遺址大量存在的地方,人們普遍感到這是一個歷史之謎。因為史書記載遠遠沒有像戰國七雄那樣詳盡,在文學的演繹上也一直缺少重大作品的表現,資料搜集難度較大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青年女作家程雪莉卻是關注中山國的有心人。她出生在河北省靈壽縣古中山國城址一側的村莊里,那是她兒時就玩耍嬉戲的地方,這正是她對中山國這個題材進行深入挖掘的心理因由。正是她懷著對家鄉的情感和對古中山文化的熱愛,不斷翻閱各種歷史資料,到文物部門咨詢,還實地考察各個中山國遺址,跑遍中山古國和漢中山國當時版圖范圍的各個縣市,搜集到大量素材,終于寫出了這部《故國中山》,成為當前散文創作上的一個亮點。
《故國中山》簡介
程雪莉,筆名程門立雪,河北靈壽人,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喜讀文史,愛好書畫,曾從事教學、新聞、編輯等工作。
近年發表作品近200萬字。出版有散文集《立雪散文》、《大文化對話》、《故國中山》等、長篇報告文學《夢想家園——河北省新農村走筆》等書籍。曾兩次榮獲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現就職于石家莊市文聯,任《太行文學》副主編,系河北省文學院簽約作家,河北省作協散文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
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魏平
張 龐
包明德
趙忱、程雪莉、袁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