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傳統孝道文化的現代價值(邱國勇)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7月04日12:04 來源:光明日報 邱國勇
    孝道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為浙江省杭州市,孩子們正在孝道文化館里學做“紅包孝燈”。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孝道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為浙江省杭州市,孩子們正在孝道文化館里學做“紅包孝燈”。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弘揚孝道,贍養老人,對于應對人口老齡化有積極意義。光明圖片/視覺中國弘揚孝道,贍養老人,對于應對人口老齡化有積極意義。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滲透到了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種意義上,中國文化可謂“孝的文化”。孝在中國文化中的作用之大、地位之高,以至于如果談中國文化而忽視孝,即非于中國文化真有所知。

      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從當前的社會現狀出發,筆者認為,弘揚孝道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孝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社會如何進步,文明如何發達,什么時候都不應該丟棄。

      孝道文化的內涵

      孝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一般指社會要求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關愛、贍養老人,為父母長輩養老送終等等。人類社會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人際道德關系。在我國,有文字記載的以孝道為核心的尊老養老道德觀念,至少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孝道在整個中國倫理思想史中一直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孝被看作“百行之先”、“為仁之本”,它已經深深地根植于中華民族每個成員的內心深處,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和行為習慣。及至今日,我們身上仍然有儒家孝道思想的深深烙印。

      筆者認為,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精華,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即: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孝”最基本的含義,就在于順從父母的愿望,滿足他們的需要和要求,這在中國是一個十分古老的觀念。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養老。作為中華民族普遍認同的優良傳統,它強調幼敬長、下尊上,要求晚輩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愛護、照顧、贍養老人,使老人們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

      孝道也是形成現代和諧人際關系的價值淵源,還可以說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親行孝歷來是做人的根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家庭和睦、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情懷的感情基礎和道德基礎。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曾把中國儒家倫理與西方基督教倫理做過比較分析,他認為中國人“所有人際關系都以孝為原則”。在漢文化圈,孝親敬老的道德觀念不僅存在于廣大人民群眾之中,而且就像血溶于骨髓一樣融于民族意識,成為一種社會公德乃至美德被社會所公認和奉行。

      孝道文化的現實意義

      孝作為家庭倫理規范,有維持家庭穩定的功能和作用。人們用孝來調節家庭關系,使之扎根于家庭、風行于社會,成為人們遵守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在古代,中華民族有著敬老孝親的良好風氣,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弘揚養老敬老的孝道傳統,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弘揚孝道,贍養老人。我國是世界上人口總數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老年人絕對數最大和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面對這種形勢,如何解決好億萬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是21世紀我國面臨的重大戰略任務之一。事實上,家庭養老是迄今為止最古老、最基本和最富有生命力的養老方式。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還不夠發達。我國憲法第49條明確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而家庭養老賴以存在的思想基礎就是傳統孝道。

      第二,修身養性,融合家庭。從個體來講,孝道是修身養性的基礎。通過踐行孝道,每個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則,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碼的德性。在今天倡導孝道,并以此作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家庭來說,實行孝道,可以長幼有序,規范人倫秩序,促進家庭和睦。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則社會穩定,家庭不穩定則社會不穩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視家庭的作用,強調用孝道規范家庭。在新時代,強調子女尊敬和贍養老年父母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第三,報國敬業,凝聚社會。傳統孝道推崇忠君,倡導報國敬業。《孟子》說:“內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儒家思想產生于亂世,孝道的觀念可以規范社會行為,建立起一套禮儀制度,調節人際關系,從而凝聚社會,使天下由亂達治。客觀地講,孝道為中國古代社會穩定提供了意識形態,為國家的統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雖然其中有封建消極的成分,但也蘊藏著愛國敬業、報效國家的思想,無疑是積極的、進步的。

      傳承弘揚孝道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諸子百家,歷代都有損益變化,但孝的思想和傳統幾千年來始終統領著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筆者認為,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夠同化無數外來文化,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乃至成為全世界延續至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孝道文化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天傳承和弘揚孝道文化,一要深刻認識孝道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在傳承和弘揚孝道文化上形成共識,明確孝道文化建設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人的道德水平的需要。傳承和弘揚孝道文化是讓全國人民普遍受益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是建設幸福中國的需要。全國各條戰線各個系統都應該認真梳理一下,如何按照中華傳統文化關于孝道的要求進行弘揚和繼承,堅持常抓不懈、日積月累,讓講孝道、行孝道、傳孝道蔚然成風。

      二要從點滴做起、堅持經常。進一步把孝道文化工作做細、做實、做深入。在孝道文化建設上要知行合一,落到具體行動上,不斷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對古語論述、孝道經典的學習。應該堅持從身邊事做起、從日常事做起、從小事做起、積小善、成大德,在全社會培育并真正形成崇尚道德、誠信友善、鄰里和睦、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各級政府部門應建立和完善孝道文化的考評機制,建立干部孝德考核制度,落實好各項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還要搭建載體、策劃活動、營造氛圍努力打造“孝美中國”。

      三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形成建設孝道文化的工作合力,匯聚起行孝向善的強大正能量,全社會每個單位、每個部門都應該認領任務、抓好落實,結合本單位、本系統工作實際、業務實際和職工隊伍的特點,積極探索開展孝道文化活動的新路子、新思路。建設孝道文化,應當和日常工作相結合,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和干部的培養教育相結合,在常抓和抓常上下功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