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革命歷史,也是我們的心靈史。《紅巖》是用生命寫成的書,是刻在天地云水間的碑!
在我的閱讀經歷中,引起血液燃燒、靈魂震撼的書,有,不多,《紅巖》應算一部。1961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羅廣斌、楊益言合著的長篇小說《紅巖》,頓時猶如爆炸了一顆精神原子彈,在華夏大地刮起了一股競相閱讀此書的旋風,引起了廣泛的震動。血雨腥風,英雄壯舉,慘烈悲壯,傳奇真實,字字句句,讓人熱血激蕩。后來隨著歌劇《江姐》的風行,電影《在烈火中永生》的熱映,《紅巖》成了一本暢銷的奇書,它宣示的“紅巖精神”,像一個燈塔,照耀中國精神的原野。
那是一個堅守信仰、崇拜英雄的年代。記得《紅巖》的封面很獨特,鮮紅的朝霞映照著高巖,巖上一棵巨大的勁松,橫掃天宇,搏擊風雨,蒼然而立。這極具象征意義。書中描寫的許云峰、江竹筠等英雄人物,就是鐵骨錚錚的勁松,巍然不倒的巖壁,是一面鮮艷如血的旗幟。
我那時已進入一所軍校,書是一位同學借給我的。我在約定的時間內,一字一句地閱讀,讀到緊張激動處,流下了淚水。新中國即將誕生,解放軍的炮火已隱隱可聞。一批真正的共產黨人,倒在了敵人的屠刀下。黎明前,他們坦然面對死亡,精心繡制的紅旗,成了一個偉大生命的胞衣,他們淋漓的鮮血成了共和國誕生的胎液。一本書,重印了113次,印刷量超過一千萬冊,人們以獲得這樣一本書而感到光榮。那時,我還是一個共青團員,在組織召開的讀書會上,人們慷慨激昂,表示要繼承先烈遺志,將革命進行到底。很難想象,一本書的傳播會如此之廣,對人們心靈的震撼會如此之大。《紅巖》成了紅色經典,成了革命的教科書,當年英雄們英勇就義的地方也成了后人瞻仰的革命圣地。
這就是革命歷史,也是我們的心靈史。如今,我們該到何處去撿拾當年的激情?那些歷史,我們該忘卻嗎?如果我們忘卻,那將意味著什么?如果我們真的忘卻了,我們將以何面目面對那些犧牲的先烈?我們豈不將愧對曾經熱血沸騰、真心追求的崇高理想?我們豈不要自覺或不自覺地背上“背叛者”的歷史污名?
是的,我們現在生活確實比以前好了,社會確實有了迅猛的發展,國家強大了,經濟地位已躍居世界前列。這是無數先烈的夢想。但是,面對諸多尖銳的社會矛盾,我們是否想過,我們丟失了一些什么寶貴的東西?我們是否違背了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的初衷?是否淡忘了那些不屈的頭顱和浩然的鮮血?親愛的戰友,當你坐在舒適的沙發上,對于這些,你是否想過其中的利害得失?
或許這就是我們今天閱讀紅色經典《紅巖》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紅巖》用真實的故事詮釋了什么叫信仰,什么叫堅持真理,什么叫為真理而奮斗、而獻身。《紅巖》講述的故事,許云峰和江竹筠的錚錚誓言,為我們提供了一面永遠的靈魂之鏡。在這樣的靈魂之鏡面前,那些渾渾噩噩、方向迷失的人自然能感受到內心的羞愧,而那些貪官污吏和社會蛀蟲都將現出讓人唾棄的丑陋和卑污!
《紅巖》是用生命寫成的書,是刻在天地云水間的碑!《紅巖》描寫的英雄人物表現了最偉大的人性。這是后人應該頂禮膜拜的經典。任何不恭與不屑都是無知和愚昧,或者是別有用心。《紅巖》也是當代作家們進行創作的范本。英雄人物代表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絕不允許被抹黑,絕不允許向他們身上潑臟水!創作題材可以多樣化,但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應成為創作的主旋律。
面對那座紅色的山巖和卓然傲立的勁松,一群英雄人物在記憶中復活。不朽的終將不朽,敗落的終將敗落。而崇高信仰終將巍然屹立。信仰是什么?是理想,是方向,是熱血,是傲骨,是打敗敵人最強大的武器。前進的路上也許會有曲折,也許會有斗爭,但“紅巖精神”永在,追求夢想的人總會昂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