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作品現實主義精神存在與否,其實就是看這個作家、藝術家對人民的感情是不是真愛,有了對人民的真愛,作品才會豐滿,才會自然而然地呈現現實主義精神并使之永葆光芒
●作家、藝術家要時刻觀照人民現實生活,在人民的現實生活面前要有“走進去”的心志,有“沉下來”的覺悟,有“融進去”的姿態。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正去感受人民火熱生活的真諦
●一切能在推動歷史進步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的社會因素,都應當包含在“人民”和“人民性”當中,創作者不再是只書寫“工農兵”和“群眾”形象,而是要關注豐富多彩的社會各個階層
在文藝創作中,如何弘揚現實主義精神的話題似乎有些老生常談,但事實上作家、藝術家們在認識和實踐中并沒有真正解決這一問題。為什么?我認為,還是在于他們沒有真正弄清楚什么是“當代中國的現實主義”、什么是“當代中國的現實主義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所要提倡的現實主義與西方傳統的現實主義不同,是體現唯物主義世界觀、歷史觀、實踐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現實主義,體現在文藝上,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如此延伸理解,我們所倡導的現實主義精神,其實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時代精神,因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動力,這便是最具進步意義的“現實主義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進而指出:一個作家、藝術家,能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起根本性作用的,就是看他是不是真正對人民“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是看他能不能真正“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
現實主義精神要以人民為中心
是否要弘揚現實主義精神,這本來就不是一個需要懷疑或花長時間反復討論的問題。之所以現在要重提弘揚現實主義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今天的一些作家、藝術家,在對推動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人民的感情和認識上發生了一些變化。
我們都知道,感情的深淺、用情的程度,決定著人的行為的發展方向和結果。感情的深淺與程度的最顯著標志,集中在一個字上,即愛。看一個作家、藝術家作品中的現實主義精神存在和張揚與否,其實就是看這個作家、藝術家對人民的感情到底是真愛還是假愛;是半真半假還是全心全意;是裝腔作勢、裝模作樣,還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是半途而廢,還是始終如一、天長地久……有了對人民的真愛,你的作品才會豐滿,作品中的細節才會生動、精致;有了對人民的真愛,才可能忠實于現實主義,才會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呈現現實主義精神并使之永葆光芒。這是人類關于“愛”的不朽真理,也是一切健康向上的優秀作品和經典作品共有的藝術規律。任何懷疑和企圖摒棄這一點的人,都不可能擁有真理或抵達經典。
然而,真摯、徹底、持久地愛人民,不是靠嘴上說一說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實實在在地、確確實實地放下架子,走出書齋;需要準備流幾身熱汗,跑破幾雙鞋子,甚至飽受一定的皮肉與精神之痛苦;需要將心比心,深入生活,切身體會;需要感知、感嘆、感動,最終還得有感恩之心。因為所有的感知、感嘆與感動,都是被動的內斂之情,唯有感恩才能主動付出,這就是作家、藝術家在向人民學習之后的特殊貢獻——創造藝術作品。這樣的藝術作品所表達和呈現的精神,便是我們所倡導的現實主義精神,即反映現實生活、塑造有血有肉的人民形象的精神。
人民和人民性的內涵在拓展
作家、藝術家需時刻觀照人民的現實生活,在人民的現實生活面前要有“走進去”的心志,有“沉下來”的覺悟,有“融進去”的姿態。要想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就要在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真正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正去感受人民火熱生活的真諦。一個不去觀照現實、不去關心人民疾苦、不去了解人民所想所愿,只在屋子里、書桌前“閉門造車”地創作的文藝工作者,怎么可能創作出體現現實主義精神的作品?更別提塑造當代人民形象的藝術精神了。
應該認識到,塑造好當代人民形象的藝術精神,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當代的現實主義精神,其“人民”并不是簡單的狹義的概念,事實上,一切能在推動歷史進步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的社會力量,都應當包含在“人民”和“人民性”當中。這樣,我們就會發現,現實主義和現實主義精神,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只體現在“工農兵”和“群眾”形象中,而是包含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各階層中,甚至是體現在有益于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的各種制度及制度形態本身。
同時,社會在發展,人民也在進步,現實主義更要在發展和進步的道路上與歷史的步伐同頻共振,現實主義精神毫無疑問地也應當伴隨著這樣的步伐前行,以自己特有的光芒,呈現其不朽的價值。這就是我們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期待和弘揚現實主義精神的目的與意義之所在。
即便在世界文明史上,當代中國的實踐經驗也具有獨特的光芒。改革開放幾十年所創造和積累的物質生活與變化的社會形態,為文學藝術提供了五彩繽紛、生動豐富的寶貴資源。作為親歷這一時代的作家、藝術家,我們是十分幸運的一代,社會改革的風云和親身感受的生活,在我們的心靈世界留下諸多興奮與驚嘆,隨處可覓的現實主義素材,每天如春風般感染著我們,如秋天金黃碩果般吸引著我們,正因為有如此豐富又美好的創作題材與素材,作家和藝術家們更應該不失時機,以飽滿的熱情擎起現實主義旗幟,投身于人民群眾創造輝煌現實的生活中,尋找那些可以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的文學形象與藝術精神,從而讓我們的人民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同時,我們應當時刻記住:優秀的文藝作品從不背離自身的藝術發展規律,欲使其現實主義精神的光芒更加璀璨,使其現實主義精神永恒久存,我們還需要浪漫主義情懷,后者不可或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有機結合,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文藝創作道路。文學藝術工作者要想淬煉出經典作品,不斷地吮取人民群眾和社會發展所孕育的時代精神及豐富的生活營養,是唯一的方法與道路選擇。
(作者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