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傳神故事的精神性——《夢回漢唐——李夢陽傳》創作談(泥馬度)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3月02日09:42 來源:中國作家網 泥馬度

      明朝是一個獨一無二、無法重復的朝代。在元和清雙重打擊的宿命之下,這個朝代眾說紛紜。

      而對明朝的誤讀、戲說是最為嚴重的。中國的歷史就是流動的長河,不從整個河體宏觀把握,再具體考量也永遠看不清真相。

      李夢陽處于大明中期,這是關鍵轉折點。進一步海闊天高,退一步江河日下。

      李夢陽本身又極具爭議性,而他的皇帝朱厚照更是“霧里看花”。武宗戴著面具,根本不讓人看清他的面目、心思。所謂帝威不可測,而他恰恰不愿意要這個帝威。

      為了給他們把脈,感受歷史、人物的心跳,我自己也覺察到巨大的壓力。

      武帝如此,文壇霸主李夢陽又何嘗不是呢?

      歷史與傳奇明顯接上軌,但詩人必須要抵達歷史的真實,至少是心靈的誠實。

      這是一出文戲和武戲齊出的歷史正劇。

      這不是一個人的雕像,不是一個人的戰斗,李夢陽只是國士中的一員詩歌先鋒。詩人永遠都是先知先覺的群體。

      在大明,皇帝雖然廢除了丞相之制,朱棣起用閹黨,但共治天下的依然是文人。文人在大明處于精神煥發期,主體意識明確,斗志昂揚,驚天地泣鬼神。特別新銳充滿御史諫氣,大有喝聲天子退,出外彈王侯的氣慨。

      道統自天,尊于天子。天憲雖有特務政治廠衛的干擾,但法理上實際仍然掌握在文官手里,特別是年輕的言官鷹撮霆擊,處于權力的制高點。

      李夢陽就是手持鎖鏈當空舞,誓把龍及百官鎖在籠子里的一顆“詩膽”。他不是諫官但卻有“第一諫”的聲勢。文章本天成,詩自天來,似含天威,鷹揚虎視。

      他敢鎖拿巡按御史,卻一次次鎖到自己。鎖鏈成了他人生的線索,一道道彩虹。

      浮在材料的表面上易,深入心靈難。我期待歷史與心靈一次相會而產生的語言饗宴。

      越過材料簡單堆積,必要將之冶煉,提出真金。像一堆糧食不僅要變成酒,還要升華為精神的液體——寫出歷史和傳主的靈魂、士氣。

      以史觀史,在史實的鐐銬里,隨著火焰跳舞。

      詩歌就像一場大火,永不熄滅,處于火焰的中心地帶的詩人必要流出歷史的淚滴。不管是盛世的澄清淚花還是轉向衰世的杜鵑啼血。

      詩歌成就了李夢陽的氣勢,也引導了他的人生。

      他其實是靈敏度很高滿懷憂患意識的筆鋒戰士。他不知不覺地成為“文壇領袖”,一呼百應,集結著時代的鐘靈毓秀、文脈、斗志。

      逢強必斗,逢惡必戰,逢偶像必拆除,逢利益必對立,專拿雞蛋去碰石頭。

      金鐘翠釜識國器,汗血飛黃賦詩章。詩人的詩及奏章就是歷史的一塊試金石。

      草寇狼兵、生員萬眾向他呼喊,狂風暴雨般在詩人的內心翻江倒海。

      詩歌里不僅有宏偉的敘事,更是一個主體王國,設有抒情的王座。李夢陽是怎樣面對這個王座,遭囚又突圍,并睥睨天下的?苦難與孤傲同生,雄心與烏 云同飛。并非臨河只照自己的影像,他要融入的是一種萬古流芳的精神洪流。“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既是文學主張,更是時代的夢想。

      精神走向才是朝代決定性的因素,一發而動全身。這本書就是注重精神的刻畫,心靈軌跡的描述。

      從對李夢陽及前七子的深入研究、默察、感悟,來撕開明史的一個口子、黑幕。明史由清來修,清將文字獄發展到人類史上的極致。因此明史及保存的有明一代的歷史資料值得懷疑。很多東西可能故意攪混、漫畫了。

      歷史本身是豐富的、質感的、生動的,若把它簡單化、概念化了,不僅是作者無能,更使作品枯萎、斷流。波瀾壯闊之中力減泥沙俱下,越接近真實,也會感到一種強大的氣流,帶著你前行,流淌語言的饗宴。

      這一部書力圖呈現明中期真實的歷史畫卷,文人的心靈軌跡,要讓傳神的故事被精神的閃電擊中。情節與詩人發生了精神性的聯系,扣人心弦,刻畫出一個膽大包天的詩人形象,同時也是一座紀念碑上的群雕。從歷史的個體到背景有了深刻的展示。

      對于這些沖鋒不息的詩歌赤子們,我要說你們的個案才是歷史的良知,久違了。是你們組成這個民族內心史詩般的畫卷,今天要將你們呈現,是我們的義 務和良知,是心靈復活的呼喚!愿你們隨著春天一次次復活,走出歷史,像河水上岸。是你們讓我們深懷歷史自豪感,恢復了漢文化的自尊心。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