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包容的文化與健全的人格(李春利)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2月26日10:34 來源:光明日報 李春利

      假期里,為了讓女兒皮皮有更多的體驗,我們費盡周折,終于得到了在新加坡一所公立國際學校借讀一周的機會,而對于皮皮來說,這一周得到的是我們之前無法想象也無法給予的。

      因為天氣炎熱,趁著天亮之前的一絲涼爽,新加坡的孩子們就要上學了。校門口,你能看到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棕色皮膚的孩子們,他們有的包著頭巾,有的戴著大耳環,有的眉心上點著美人痣。但他們穿著統一的校服,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無一例外的都是自己背書包,向門口迎接他們的老師、門衛、清潔工人大聲問好,和身著各色民族服裝的家長們道別,禮貌上的周全讓人感受到這里的孩子有著良好的教養。

      36個國籍,不同的膚色,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匯聚成了這所學校特有的校訓:“包容”。皮皮對我說,她的新同學中有很多虔誠的教徒,他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自己的神。有的同學會在特定的時間里做禱告,有的男同學從生下來就沒有剪過頭發,用白色的包頭巾包裹著,看上去像神話故事里的孩子,還有的女孩兒天氣再熱也纏著頭紗。盡管他們那么的不一樣,但他們彼此尊重,從來不會相互排斥或相互嘲笑。

      這里的文化包容體現在方方面面。學校教導主任王老師指著校史宣傳欄上那一張張或天真爛漫或青春朝氣的照片對我們講起了她最難忘的感動。去年,學校的孩子們在每年都例行的赴馬來西亞攀巖活動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地震,山體塌方,七個孩子和兩名老師不幸遇難。上至國家領袖,下到普通民眾都參與到了緊急救援中。“七個那么好的孩子和兩位那么善良勇敢的老師永遠離開我們了,大家很長時間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直到現在我都能在夢里清晰地見到他們。”說起這次災難,王老師熱淚盈眶。然而,讓王老師更加感動,也讓我們生出無數感慨的是接下來的那組照片,那是死難孩子的家長們到學校來做義工的情景,他們沒有怨恨,沒有吶喊著索要賠償,而是把思念化為對孩子生前同學們深厚的愛,他們教孩子們畫畫,做手工,甚至幫助打掃教室,浮現在臉上的慈愛讓人對他們肅然起敬。王老師說,今年,當我們忐忑不安的向家長發出征詢意見書,征詢是否還要去馬來西亞攀巖時,幾乎全體家長都選擇了“是”。大家不約而同地填寫了同樣的理由:孩子們必須學會勇敢和堅強。

      包容的文化塑造出的是健全的人格。在國內上二年級的皮皮插班到了三年級,面對陌生的環境,全英文教學方式以及很多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她的適應速度讓我驚訝。除了她良好的英文底子之外,更多的還是新同學們熱情幫助產生的效果。皮皮的學習伙伴教會了她除法運算,大數的識別、運球跑步等等。盡管早起很辛苦,但皮皮從來都是一叫就起,因為她知道她的兩個學習伙伴會準時等在學校門口,接她上學,而她一天快樂的開始就是一手拉著印度小伙伴一手拉著澳大利亞新朋友走進課堂。每天都有新同學愿意和她分享好書,帶著她排隊買飯,教她學著用錢,給垃圾分類。她上學三天后,一次探望時,我驚喜地看著她小跑著幫我們買飯打水,把不同窗口得到的碗碟按照編號放回,熟練地分裝垃圾,大聲向老師問好,不論得到什么都會鞠躬感謝,感到十分的欣慰。皮皮告訴我,這里的新同學非常友善,從來不會說粗口,也不會動不動就使小性子,更不會這幾個一幫,那幾個一派,所有的同學都以被需要,能幫到別人為榮。皮皮很形象地說,在國內上學,即使是最好的朋友稍不如意就會撅著嘴巴生氣發脾氣:“哼,我不理你了!你要是和我好就不許跟誰誰說話。”這是國內不少孩子的口頭禪,而在這里,大家就像一家人。

      華人在新加坡占有很大的比例,皮皮借讀的這所學校華人孩子高達60%,為此,學校專門在農歷春節前夕舉辦了大型的聯歡會,全校師生近2000人參加。知道皮皮是來自中國的小明星,所以請皮皮表演節目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我們本來準備了皮皮拿手的英文歌曲,讓同行的皮皮的表哥演奏黑管,可是當我們沉浸在濃郁的中國風情里時,馬上意識到我們制定的節目單是多么的不合時宜。春節前夕,校園內外到處懸掛著大紅燈籠,到處張貼著祝福吉祥的橫幅,校門口有舞動的獅子和龍,老師們裝著紅色利是包,像變戲法似的變出巧克力硬幣,還有喜氣洋洋身穿旗袍的女老師女學生,神清氣爽的著唐裝的男老師和穿功夫服的小男子漢們,連學校小賣部賣的都是中國結和中國年畫。走在校園里,大家都會用不太標準的漢語恭賀新年。被這樣的氣氛所感染,我們臨時決定以中國文化特色替代準備好的節目,皮皮演唱中國童謠《小螺號》,再用中英文演唱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新年好》,皮皮的表哥現場展示中國書法文化,他揮毫潑墨時,身后播放介紹中國書法的專題小片。而關于“年”的由來,關于春聯的話題都讓聯歡活動充滿中國味道,讓我們這幾個中國客人感到格外親切和自豪。

      我不想炫耀皮皮在舞臺上表現得有多棒,因為皮皮身經百戰,已經是個成熟的小演員了。讓我驚喜的是,皮皮在演出前竟然用自己組織的英文臺詞真誠地表達了心聲,那稚嫩的童聲在我聽來不輸大明星們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獲獎感言:“今天,我想用歌聲表達我的感謝,我在這里上學只有一周的時間,但是老師和同學們給予了我很多關照,我非常感謝我的老師和我的同學們,尤其是我的三個好朋友,Gisele Arshia and Halia。”當皮皮深深地鞠躬90度時,我的淚水奪眶而出。皮皮用心的歌舞也得到了小伙伴們最熱烈的回應,很多孩子和她一起高聲歌唱《新年好》,把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走下舞臺,皮皮沒有跑向我們,而是回到她的班級去了,她的新同學們齊刷刷地豎起大拇指夸獎著:“Good job!(干得好)。”發自內心的贊美讓皮皮興高采烈。后來她悄悄對我說,如果在國內,一定也會有同學不屑地說:“有什么了不起!”這是不是獨生子女存在的普遍問題呀?

      當天晚上,皮皮用英文和中文分別寫了飽含深情的日記。在英文日記中她寫了離開新同學的不舍:“我要離開了,我一遍一遍地看著他們,想把他們記在心里。”而在中文日記中她寫道:“我最想說的是感謝,感謝我的老師和好朋友,感謝我的爸爸媽媽,感謝陽光、大海,感謝藍天、白云,感謝飯菜的香甜。”女兒學會了感恩,這恰恰是我們的教育中最缺失的部分。

      (李春利,作者為本報高級編輯)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