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擊銅歌(李詠瑾)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1月29日09:46 來源:光明日報 李詠瑾

      天地初開的時候,世界應是原始、樸拙而巨大的。人類的本性也容易被那些宏大的事物所吸引,比如長天大漠、深海巨瀑,比如云南東川,那片熠熠生輝的巨大紅土!

      甫一下車,感官瞬間被打開,極為巨大的深紅色塊從腳底綿延到天際,再從兩端擴展到身后,撲進眼底的,是這開天辟地時從遠古走來的紅!

      彩云之南,離天特別近,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處的東川極像一只自南向北奮飛的大鵬,右翼是海拔4017米的牯牛寨山,左翼是海拔4344米的雪火嶺,背脊微微一沉,馱著這座山谷中載銅而生的城市。

      有人說,東川這片土地之所以紅得深邃,是因為地底下潛伏著一條巨大的“銅龍”——以銅揚名,以銅立世。東川是釘在中華古文明版圖上的一枚銅質標志樁,映射著中國兩千多年的銅業發展史和工業文明史!

      東川最大的財富是銅。有數據表明,東川銅的地質儲量約335萬噸,位居全國第三。但是我覺得東川真正的財富其實是人,是一代代東川人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與熱愛——上世紀50年代初,東川銅礦被列為新中國“一五”期間156個重點項目之一開始投建:1500多名技術骨干、2萬多名工人迅速云集東川,就跟歷史上所有轟轟烈烈的采銅大場面一樣,漫天的爐火立刻映紅了天上的輝光!

      現在留守在東川的老人還記得,當時周邊縣市所有的漂亮姑娘“要嫁就嫁東川郎”,不知有多少紅衣的新娘蒙著大紅的蓋頭,坐在解放牌大卡車上,隨著滿車的嫁妝搖搖晃晃地駛進了東川,偷偷將蓋頭撩開一條縫兒,雙瞳立刻被東川的紅火所照亮——那是東川人最驕傲的辰光!

      到了新千年交替時,這一筆書寫了幾千年的繁華終于戛然而止——隨著銅礦資源逐漸枯竭,東川礦務局下屬的4個銅礦相繼破產。而更深層的隱憂還在后面——由于數千年對環境的嚴重損害,引發山體崩塌,泥石流滾滾而來……

      往日的繁華被一種寂靜所代替。

      一路車行九曲十八彎,小江峽谷里灰白色的痕跡與我們蜿蜒相隨——這是數次嚴重的泥石流在這片紅土地上撕裂而出的巨大傷口。

      國之振興需要重工業的支撐,但輝煌的背后是地方經濟單一發展的隱憂,這是雙刃劍。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東川的綠色生態轉型格外具有積極意義:當天不再碧,水不再清時,當霧霾讓每個人無處可躲時,我們終于恍然大悟——一片土地的發展方向,與我們每一個人、每一棵樹、每一條溪流,以及每一株草芽息息相關!

      眼前的東川正完成著由“鯤”至“鵬”的巨大轉變:走出去!干熱河谷農業示范區里的瓜果每年行銷到西南各省。走出去!金東大橋打開了四川和云南的旅游文化長廊。走出去!東川泥石流越野賽道上的風景線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換一種模式,照樣能扶搖直上九萬里,“天南銅都”是千百年來東川的驕傲,但今天的東川不應該只有這一個符號!

      我們離開東川時,同車的幾位工作人員都是原東川礦務局子弟,說起這幾年發展變遷中的東川,就好像說起自家的父輩和孩子那樣熟稔,看得出那種愛是發自肺腑的。在車上,他們為我們播放了一位本地歌手唱的歌《去東川》:“拖布卡的風光,美得太囂張;新田鄉的舊房,回憶太憂傷……我想在東川最美的時候遇到你,帶你走村轉巷,享受這寧靜的村莊……”

      這是首意韻深長的曲子,令人思緒萬千,而屬于東川的擊銅之歌,在更為遼遠的地方錚然作響,余韻悠長。

      (李詠瑾,作者為四川省作協會員)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