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個語種《人民文學》外文版
向世界立體傳播中國文學
“《人民文學》外文版是在中西文化對話中捧出的香噴噴的白米飯。”德國駐中國圖書信息中心主任王靜深有感觸地說。王靜記得,多年前,中國作為法蘭克福書展主賓國,中國作家協會準備派出數百位作家的強大陣容參展,但如果沒有翻譯的作品參展,只看到人看不到作品,就會面臨“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
如今,《人民文學》外文版以集束的方式向國外翻譯推介中國作家作品,已經出版了英文版、法文版、意大利版,2015年出版了德文版、俄文版、日文版,2016年將推出西班牙文版、阿拉伯文版、韓文版、瑞典文版、匈牙利文版等,至今,《人民文學》外文版已向國外推介了100多位中國當代作家作品,不僅向外國讀者傳達了中國聲音和中國故事,還讓人從中體會到中國文學的世界氣質和對人類共同話題的關照,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外語翻譯與海外傳播的重要平臺,是溝通中國作家與外國讀者的橋梁。
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專業性文化產品
2011年,《人民文學》雜志創辦了英文版《路燈》,到目前為止,已出版14期,反響熱烈,在此基礎上,又陸續出版并籌劃推出其他10個語種的版本。“我們辦外文版的初衷是為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讓世界更多人認識中國文學。”《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說。施戰軍談到多年前出訪時,在國外大學圖書館看到日本文學書擺在文學書架上,而中國文學書擺在社會研究書架上,這使他意識到,除了認識價值,中國文學的審美價值沒得到國外讀者認識。中國新文學經過100多年探索發展,特別是這30年中國文學審美價值取得突破,達到與世界對等的水平。“應該通過我們的工作讓外國讀者把中國文學當成文學來閱讀、傳播、欣賞,思考中國及中國精神,實現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對等交流、對話、溝通,讓外國人認識中國文學的豐富性、審美性和認識價值。多年來我們引進無數外國文學作品,對我們產生巨大影響,而中國文學向外推介相對滯后。所以我們擴充語種,向世界立體介紹中國文學。”
《人民文學》外文版工作團隊由中國編輯、外籍編輯、譯文審定者共同組成。《人民文學》有個編輯團隊,相應語種也有編輯團隊。由外方編輯總監提出要求,提供篇目,中方編輯做調整。每期雜志以文學性主題形式策劃選題,圍繞主題選擇中國當代文學代表性作家作品,同時兼顧國外讀者的閱讀期待。如英文版主題設計“未來”,選取了年輕科幻作家、“85后”新人作家作品,英文版的主題還有“大自然文學”“中國多民族文學”“速度”“丟失與尋找”等;法文版主題包括“中國當代女性作家作品專號”“中國當代男作家作品專號”等;德文版主題是“思想”。這些與世界深度對話、有共識的主題,包含對人類精神的探索,也反映中國人的生活、心理面貌。同時也會配合大型國際書展以及國內重要獎項等出版專刊,如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專刊,美國書展、伊斯坦布爾書展、法蘭克福書展專刊,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專刊等。
在翻譯方面,編輯部邀請中文造詣頗深的多個國家的百余位漢學家和優秀譯者擔任翻譯,他們多為常年研究中國文學的中青年翻譯家,均為外國母語譯者,熱愛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母語譯者的啟用符合跨文化傳播的規律,能夠用精準又意味豐富的語言向世界各國讀者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中國精神,傳達中國文學的藝術神韻。這些翻譯作品大部分是首譯,譯文質量上乘,兼備翻譯的準確性和藝術性,受到唐聞生等老一代翻譯家及其他中外專家的高度肯定。很多作品被國外的報刊、網站轉載,并收入各種選本之中。
英文版編輯總監是美國漢學家艾瑞克,他在中國生活了15年,能說流利的中國話。他是劉慈欣作品翻譯的重要推手,他翻譯的徐則臣小說《跑步穿過中關村》獲得美國的翻譯獎。艾瑞克非常敬業,他考慮推廣《人民文學》英文版的策略,應先影響國外的大學生、知識分子人群。美國讀者對其他國家作品不感興趣。艾瑞克把英文版作品發給國外的編輯、作家看,讓他們做推廣工作,通過他們傳播,影響更多美國人。
在王靜看來,《人民文學》外文版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專業性文化產品。找到艾瑞克與他的團隊以及其他外國母語譯者,是中國文學走出去最專業的做法。
外文版作品得到國外讀者好評
一些國外大學教授看到這份雜志很驚訝,說這是最好的中譯外雜志,質量、設計都好,應該讓更多人讀到。在最近一次與美國、加拿大專家學者的交流中,得到的共識是:從被翻譯的中國作家作品的覆蓋面、翻譯的藝術質量等方面考量,《路燈》都是目前全球范圍內以中國大陸作家為主、包括所有華人創作在內的最好的中譯英文學雜志,完全可以拿到講解中國當代文學以及翻譯的課堂上去,應通過大學課堂等渠道推廣各語種《人民文學》外文版,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德國大使館文化參贊郝志強說,中國人豐富的人生感覺讓人很好奇。《人民文學》德文版表現了中國人的生活和心理,藝術獨特,與德國文學既有差別,又有對話的可能性。其中多介紹國外不知道的作家,豐富厚重,反映了中國文學的繁榮,使人感受中國人的精神、價值觀。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閻晶明指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擴大,中國當代文學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國的歷史、現實,中國人的生活和心愿正成為世界的熱點和關注焦點。中國文學承載的正是當下豐富的生活和廣博的心靈世界,表述中國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時所應具有的內涵和應有的姿態。作為中國文學期刊第一品牌,《人民文學》肩負推動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重任。
中國作協外聯部主任張濤把《人民文學》外文版稱作短平快的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標桿。
有決心有信心把中國文學推向世界
施戰軍說,世界對中國文學了解還是非常少,我們要讓不同國家讀者讀到作品,做好《人民文學》外文版的推廣。
在推廣方面,他們通過外國友人聯系國外的文化機構、圖書館、文學館,通過媒體做宣傳,通過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把雜志運出去。他們與中國孔子學院總部達成協議,向遍布全球的500所孔子學院推廣、發行。在有2000多人參加的全球孔子學院大會上擺出攤位推介雜志。孔子學院有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可以把雜志作為他們的參考教材。還推介到國外的書展、書店,已經與英國一家圖書中心聯系,要把雜志賣出去,不是光贈送。
《人民文學》副主編徐坤介紹,《人民文學》外文版有內容優勢,老中青作家資源都有。渠道優勢,與最強的翻譯團隊合作。網絡優勢,與多家網站合作,還通過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發布信息和介紹,還將推出電子版,實行網上閱讀訂閱。下一步要與國務院新聞辦旗下的五洲傳播出版社合作,他們有外文傳播優勢,推出過麥家《解密》的西班牙語版和劉震云《手機》的阿拉伯語版。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把中國文學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