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2016:重新認識網文IP之年(鄭周明)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1月27日11:47 來源:文學報 鄭周明

      今年無疑是網文IP大熱之年,從年初的多方搶奪作品IP到以《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瑯琊榜》等作品為代表的影視作品成為現象級話題,對IP未來趨勢的討論也越來越深入。年末將近各大電視臺也披露了2016年的新劇計劃,意料之中絕大部分是網文IP的衍生。持續一年的網文 IP 熱到了明年雖呈現愈演愈烈之勢,然而行業態勢也已逐漸有了變化,粗糙的網文IP不像年初那樣被非理性地搶購,優質的網文IP成為各方尋求對象,與網絡文學相關的文學獎也逐漸成為各方可以參考的信任標準。2016年,在業界看來,或許是重新認識網文IP 價值的一年。

      細看各大衛視的明年播放計劃,因《花千骨》大熱的湖南衛視,繼續主打奇幻仙俠類IP劇。以《誅仙·青云志》《幻城》《青丘狐傳說》《秦時明月》以及《仙劍五:云之凡》5部IP改編的電視劇成為2016年的主打陣容;同時,科幻類型代表作《三體》不僅將在明年推出電影版,也會推出電視劇版;同樣,江蘇衛視以15億資金打造20部重點劇目規模與同行展開競爭,其中大多數也是網文IP劇,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秀麗江山之長歌行》《錦繡未央》《如果蝸牛有愛情》、顧漫的《微微一笑很傾城》,以及在玄幻類型里多年受到期待的《九州·天空城》。這些電視劇受益于網文IP優勢,已經體現出以“未播先紅”態勢,粉絲們開始以傳播、評論來參與其中,這也是網文IP受各大電視臺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

     《九州·天空城》 《九州·天空城》

      “一劇兩星”與文學獎成為推手

      據記者觀察,2016年的網文IP以電視劇為例,相比2015年心態上已有了很大成熟,此前投資方不惜資金搶購網文IP 儲備的風潮,顯現出非理性的結果,即大量IP項目滯留手里無法投拍。此外,今年開始從“一劇四星”到“一劇兩星”的播放模式深刻改變了對網文IP 改編的動作,電視臺需要衡量自身優勢,專注于對優質網文IP的投入,以提升自身競爭力,從一部電視劇在四個衛視臺播放縮小到兩個衛視臺,指向的是未來的“一劇一星”模式,據業界估計,今后對IP版權的爭奪會從此前的扁平均衡向金字塔形梯隊過渡,優質網文IP被少數有資本、制作優勢的團隊所占據,更多IP則分散于金字塔的底部消化。網文IP的分化雖然從經濟規律而言是一個必然趨勢,但在一兩年時間里便出現也讓業界意識到網絡發展迭代更新之快。

      什么是優秀的網文IP?這是許多制作方都拿不準的問題,一攬子搶購必然造成成品的良莠不齊。就在本月初,由浙江省作協牽頭成立的華語網絡文學雙年獎的揭曉已給了各方不少信息,該獎候選篇目中包括貓膩《將夜》、海晏《瑯琊榜》、滄月《聽雪樓之夜》 等二十幾部在網文界頗有口碑的作品,最終《將夜》獲得金獎。在這類文學獎里,由于傳統評論家、網絡評論家、讀者等多方參與,使得作品的好看與耐看有了一定的保證,對一些網文新人作家也有較多示范和啟示。擁有《將夜》改編版權的運營機構“貓片”便認為,對于這類優質網文IP,不僅僅是打造電視劇、動漫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發現它背后的文化價值,能夠讓當下年輕人認可這樣的文化符號。

      快與慢,代替了好與壞,網文IP之熱讓其包容度實則是更大了。用心、耐心對待網文IP將獲得良性反饋,像近期熱門劇《瑯琊榜》,其網文IP版權并非是最搶手熱門的,其小說誕生于網絡歷史軍事類型發展最快的2007年左右,它的人氣一直處于中等狀態,算不上走紅,多位網絡文學研究者注意到這部作品是在網絡和傳統兩種評價領域里都稱得上優秀的作品,網文研究專家馬季對此認為,這或許就是網文界的殘酷,它并不能總是得出最準確的評價來賦予作品,還需要外界給予一些契機來實現。的確,此后電視劇版《瑯琊榜》精心制作了4年時間,除了故事本身設計精良之外,其畫面、場景、器具、服飾、禮儀都在播出后成為熱議話題,打造一部好的網文劇在心態上正與傳統好劇開始一致。

      傳統編劇理性審視IP熱

      網文IP之熱讓傳統編劇界似乎遭遇了一場危機,原創與改編能力在網文IP面前被刻意貶低,似乎不需要什么編劇能力便能做出好的IP項目。編劇王力扶便批評指出:“現在的影視劇市場在逐步無視美學的價值,而找到一種淺薄便捷的替代品,讓相對低齡和低文化程度的收視人群從影視劇中獲得廉價的滿足,這不是一個真正的編劇創作的事情。”不僅是編劇,包括許多制作人也認為當下行業IP話題過熱,并非是IP本身有什么問題,其實傳統小說也是一個IP,關鍵還在于過多想賺快錢的熱錢進入,不懂創作規律,急功近利,導致了對部分IP的哄抬炒作,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這種資本推動的IP熱在編劇汪海林看來頗為令人擔憂,他今年接到大量合作方希望改編網文IP的意向,原因正是不顧好壞買進,結果發現大多因質量差無法改編成影視作品。此外越來越多的電視臺轉型播放網文劇,也讓他擔心今后電視劇類型將狹窄化。然而,記者也注意到,2016年眾多受期待熱門劇中,也包括了像《白鹿原》《大清相國》這類由傳統文學改編的作品,好的IP項目無論是網文還是傳統文學都有其競爭力。

      趨于理性的行業發展也讓一部分行業人士不避諱介入網文IP,曾制作過《北平無戰事》的制片人侯鴻亮正在做一部網文劇,他希望能從中學到網文劇的一些優勢,與傳統劇作結合起來。《平凡的世界》編劇溫豪杰也接觸過網文IP,他更愿意認為優秀的編劇本身就是一個好IP。

      泡沫終將會被擠出,這個進程也正在加快,網文IP會和所有文化作品一樣被理性看待。從國際上看,一部作品在產業鏈上任何一個環節都能開始它的改編起點,互相轉化,而非只能從文字開始,這樣的“大IP”概念才能夠更好改善行業的焦點和著力點。重新審視網文IP不僅需要理性對待資本,也是促使網文IP自身更專業化,篩選鼓勵那些真正的優質文化IP,抵達所有作品的終點:思想、品質和純度。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