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用愛國主義精神滋養民族浩然之氣(陳先義)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0月04日20:42 來源:解放軍報 陳先義

      習主席曾指出,“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何謂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我理解,那就是作為一個中國人,那種源自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懷和浩然之氣。這種浩然之氣,又直接源于對國家、對黨、對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而產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習主席要求文藝工作者用文藝形式為我們的人民增長骨氣和底氣,可以說,在今天這樣一個風云變幻的時代,是他代表黨的新一代領導集體對文藝工作者提出的最高要求,也是這個時代賦予文藝工作者神圣而莊嚴的使命。

      我們講愛國主義,首先必須弄清什么是當今愛國主義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按照列寧的論述,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情感”。這應該是對愛國主義的準確表達。但是,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對愛國主義卻有著不同的解讀。縱觀這些不同解讀,我們會發現,只有在最先進理論指導下的愛國行為,才可能稱得上是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真正意義上的愛國主義。應該說,自從人類定居一定的區域后,由于彼此在地理上的相互隔絕和長期穩定所形成的種族乃至國家形態,人類對生活的地域便產生了深厚的依賴和情感,這種情感,我們也可以視為愛國主義的最初樸素形態。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演變,這種情況也在發生變化。當歷史的巨輪駛入資本主義階段,當初這種樸素的愛國主義最終必然會演變為沙文主義,由于資本主義作為一種腐朽的社會制度,它以瘋狂占有財富和掠奪其他民族利益為追求。雖然他們自己也打著“愛國”的旗號,但是他們的行為已經成為地地道道的霸權和侵略行徑。追溯歷史,我們會發現,迄今為止的兩次世界大戰,戰爭的發動者無不以“愛國”的名義進行戰爭的動員,其實,帝國主義的行為與愛國格格不入。因此,資本主義制度下,愛國主義不過是欺世盜名的空談和欺騙。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偉大,愛國主義作為一種精神的傳承是起了極大作用的。在幾千年的歷史上,它為整個民族所認同,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形成了一種不可估量的巨大力量。但是,在封建主義制度下,愛國主義同樣無法成為一種成功的偉大實踐,因為保守的、愚昧的、落后的制度,抑制了這種精神的張揚。縱觀中華文明5000年的歷史,我們不乏被尊為愛國主義的仁人志士,戰國時期有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漢代有衛青、霍去病,宋代有岳飛、辛棄疾、文天祥那樣的民族英雄,他們或以氣壯山河的愛國詩篇而名垂青史,或以血戰沙場的壯舉而萬世流芳。他們的精神,滋養了我們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秀傳統。

      近代以來,從鴉片戰爭開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和封建統治的雙重壓迫下,當我們的民族面臨滅種亡國的危難關頭,一大批有識之士奮起抵抗,從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到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從鄧世昌的英勇抗倭到義和團的奮起御侮,可以說,近現代我們的民族史就是一部愛國主義的英雄史。甲午一戰,中國敗給了素不被正眼相看的日本“蕞爾小幫”,從此中日兩國強弱易位。加上日本索要中國極其苛刻的戰爭賠款,給中華民族這頭睡獅當頭棒喝。面對國土淪喪和民族屈辱,譚嗣同發出了“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的悲嘆。嚴復聞訊則“中夜起而大哭”。梁啟超大聲疾呼:“今日所要者,則制造中國魂是也。中國魂者何?兵魂是也,有魂之兵,斯為有魂之國。夫所謂愛國心與自愛心者,則兵之魂也。”可以說,這是中國知識分子在國難當頭時極為悲愴的呼號,它震撼著四萬萬同胞的心靈,鼓舞著人民的英勇抗爭。但是最后我們也不能不遺憾地看到,這些愛國的壯舉也無不是以大批愛國英雄悲壯地殉國和我們的山河日漸沉淪而成為歷史的悲愴記憶。這一切為什么?那是因為舊的生產方式的封建文明,包括封建制度下的愛國主義,由于受封建制度狹隘性和局限性的約束,只能成為一個民族愛國主義的精神積淀,不可能完成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

      愛國主義真正成為我們民族的偉大的成功的實踐,真正成為抵御外侮的強大力量并最終取得徹底勝利,成為波瀾壯闊的時代潮流,還是依靠先進理論的指引,依靠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隨著上世紀二十年代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風起云涌的愛國主義浪潮開始席卷中國大地。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面貌便煥然一新了。”

      這個煥然一新,首先因為中國共產黨代表著最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他們由于受帝國主義壓迫最深,因而革命也最堅決,所以他們代表的是最徹底的愛國主義者。這個煥然一新,還體現在這個政黨是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偉大群體,只有她,才能夠領導中國人民承擔起推翻三座大山的偉大使命,只有她,代表著我們這個民族最先進的思想道德。當日軍的鐵蹄踏向神州大地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之所以能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撐起民族抗戰的半壁江山,成為奪取抗戰最后勝利的中流砥柱,并最終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就是因為這個政黨善于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有了這樣一個富于犧牲精神的政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長期浴血奮戰,我們才能最終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建立社會主義的新中國,中國才能從此結束了國家四分五裂、人民備受屈辱的歷史,中華民族由此才開始了歷史的新紀元,愛國主義才真正奏響最雄渾最偉大的樂章。

      所以,今天我們講愛國和愛國主義,可以說從來就不是抽象的,她是愛祖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有機統一,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統一,這是當代愛國主義最本質最重要的體現。愛國就是愛領土,領土代表國之為國的根本,是國民生存生活的物質依托,一旦失去了領土,國民便失去了生存繁衍的基本條件。所以,當面對日軍侵略時,中國軍人才有了“八年抗戰八年淚,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拼死作戰。也正是中國全民族的浴血抗戰,才使得日本征服中國稱霸世界的野心遭到了慘敗。在偉大的抗戰年代,勇于犧牲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用生命標注的是愛國主義的精神高度,撐起的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愛國就是愛我們的同胞,從一定意義上說,愛祖國和愛人民是有機統一的,愛人民是愛祖國的具體體現。所以,在戰爭年代,為了人民,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可以犧牲一切包括獻出生命。和平年代,當祖國一個地方出現自然災害時,必然出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感人場面。愛國就是愛我們的黨,愛我們的社會制度。新中國成立60余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社會的巨大進步,綜合國力的大幅提升,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都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可以說,新中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的巨大成就,本身就是一部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這一巨大跨越,成為愛國主義最為輝煌的偉大篇章。

      作為一個中國人,從當年那個“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舊時代,到今天揚眉吐氣的新時代,我們之所以能夠十分驕傲地屹立于這個世界,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之所以讓世界刮目相看,是因為我們有強大的國家做后盾,有讓全世界艷羨的綜合國力做基礎,有我們突飛猛進的發展做依托,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作為社會主義文藝,表現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永恒的創作主題,因為愛國主義是為我們的民族提神壯骨的精神力量。作為文藝工作者,就應該時刻牢記習近平主席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把愛國主義作為創作的主旋律,滿腔熱情地去創作更多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以此來謳歌和贊美我們人民的偉大實踐,來彰顯和頌揚我們民族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