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泰順這樣的地方(金仁順)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5月14日10:16 來源:吉林日報 金仁順

      泰順,這個名字一起出來就老了。老歸老,卻不是暮氣。世面見過,滄桑閱過,繁華看過,然后淡定、安穩、從容。泰順是個安靜地方,不是“晚年惟好靜”的靜,而是天高皇帝遠,愛誰誰,歲月靜好的那種靜。

      泰順,明朝景泰年間設縣制,五百多年的歷史,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縣內群山環繞。山里面有沒有神仙?不曉得;倒是有泉,水是靈透物,泉就是水中仙了。泰順的泉不是一般的泉,是氡泉,據說含有40多種微量元素,對種種病有奇效,很神。氡泉俗稱火熱溪,四時熱如湯,冬日尤烈。這種溫泉倘若就在山林間,再有幾個楊貴妃,冰肌玉骨,奶糖似的浸融在霧沼沼的水池子里,真也是神仙思凡,情趣盎然了,但這種圖景既使不涉風化,也是過于風月了,還是留在影視劇里驚鴻一現、旅游廣告里招蜂引蝶比較妥當。度假村泡溫泉,是將溫泉分散至酒店的每個房間,水龍頭一扭,嘩啦嘩啦流之不竭,熱絡倒也是熱絡的,但“湯”味難免寡淡,內涵也不宜深究了。

      泡溫泉的酒店,以樓房為單位分做N個區,樓房之間隨著山勢,以回廊接引。山坡上枝葉披拂,群草時深時淺,回廊如黑蟒,盤踞半山,起承轉合,籠絡著畫蛇添足般的十幾棟樓。或許是八九棟,沒有細數。在房間里,聽得見林間鳥聲啁啾,風聲縝密、樹葉喧嘩,關關節節都松散開來,倒真是休閑。

      回廊仿廊橋而建,泰順以廊橋著名,在泰順,未見小姐,先見梅香,梅香已經如此風姿,小姐的絕色讓想象力奇癢。第二天巴巴地跑去瞻仰,再次發現了想象跟現實的差距,廊橋,并非一座接一座,首尾相接,連續成廊,綿延成風景,演繹成傳奇。廊橋更像個閣樓,木瓦皆黑,第一眼看覺得老舊、粗笨,待輕浮的情緒過去,定睛再看,檐角飛揚,一翹生百態,年深日久,陽光和風雨交蝕,廊橋的老和舊,被歲月打磨出了包漿和瑩澤,生了底氣,添了沉著,端莊穩重,一派大家閨秀遺世獨立的風姿,廊橋外表高冷,腹臟里面卻是百姓廳堂、日常情懷,路人歇腳乘涼,鄉親家長里短,小販兜售時鮮果蔬,奇異果毛葺葺,茶葉蛋光溜溜,廊橋邊常有幾棵老樹,香樟或烏桕,枝枝相覆蓋,葉葉相扶將。離開時,隔著很長的一段距離回望,群山溪流,綠肥白瘦,其上一截纖腰,寂寞,孤絕,又隨遇而安。

      這樣的廊橋在泰順有一百多座,永慶橋雍容,南陽橋秀氣,霞光橋道貌岸然,仙居橋飄逸出塵,仙居橋上加蓋飛檐畫角,就是北澗橋;紅軍橋上添一個游龍般的回廊,就成了文興橋,薜宅橋平民百姓,劉宅橋高門深戶,此橋彼橋,大喬小喬,美人千面,個個清絕。

      泰順的老,不只廊橋。遺址舊跡,隨處可見。

      仕水矴步,修建于清嘉慶年間,至今正好200年歷史。石頭鑿得方方正正的,嵌在河水中間,交錯的一根拉鏈似的,高低錯落,鎖不成嚴絲合縫,也沒想嚴絲合縫。石頭們交錯成鏈齒,變成了兩座橋,蜻蜓點水似地過河,同方向的人攜手而行,反方向的人狹路相逢,水淺時走低,漲潮時就高。某年某月某一天,山里的俏妹子在石橋上,“路逢白面郎,醉簪花滿頭。”可不就心如鹿撞?一時間滿溪浪花都化云朵,可故事剛發生就老了,類似的戲碼兒不知道演過多少出兒了。

      泰順一副閑篤樣子,舊橋老路,現世安穩。喝茶喝三杯香,葉似初花,湯如碧水;飲酒飲紅曲酒,酒香沸騰、綿延不絕;吃菜當是白須筍,清脆入口,唇齒含香。泰順還有亦食亦藥的灌木,名木大青,嫩葉可做茶飲,消毒祛火,喚做“小青”。華棟最愛小青,談起小青時,仿佛那不是可入飲的樹葉,而是前世他的植物情人。他們的名字勉強可湊成上下聯,橫批不妨就:泰順。

      在說了這么多之后,泰順被形容成了這樣一個地方:慢、靜、舊、閑。這當然不是真的。泰順環山,但海并不遠,山那邊就是海,泰順聽不見潮聲,卻能感受到海潮的推送,像打一場耐心持久的太極,一掌接一掌,徐徐而來,閑庭信步似的,力量含糊在閑里面,毫不含糊。海潮帶來了倭寇,帶來戰爭,他們把倭寇一次次打走。如今,取代倭寇的是時代的變遷,水泥鋼筋芒刺般地以發展的名義扎進來,突兀而暴烈,一排排的樓房,在泰順擺開了麻將牌,構就了新舊時代的賭局。發展,像團火藥末撮在泰順,咄咄逼人;慢、靜、舊、閑,不集中,卻漫漶于在在處處,無所措手足,于是,憑命由天。

      泰順有一種竹子,叫雷竹。雷竹生雷筍,雷筍的特別之處,是平時生長極慢,幾乎到了可以忽略的程度,但每逢打雷,竹筍便會快速生長,當地人會在打雷之后挖筍,雷筍不大,據說味極鮮美。

      為什么鮮美?因為生于顫栗?沒見過雷筍,卻為它心疼不已。

      □金仁順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