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大河與河床(趙晏彪)

    ——寫在《中國回族文學通史》出版之際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4月22日10:08 來源:中國藝術報  趙晏彪

      當我拿到這四卷五冊《中國回族文學通史》的時候,先是驚詫,繼而感嘆如此浩大的編撰工程,在短短的時間內不僅對回族作家的分布進行了梳理,而且通過這本回族文學通史,讓我們看到回族作家的陣營是如此的強大,許多我們不知道屬性的回族作家浮出水面。目前能夠寫出這樣高水平的民族文學史的民族還不多,許多民族通史大多是幾十年前編撰的,而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出版通史的民族并不多。

      “回族作家和回族文學像珍珠一樣分散于全國各地” ,這是我讀到通史后的感覺。這本通史不是采用以時間年代為序,而是以地域劃分,清清爽爽,這讓研究者和讀者一目了然,對各地區的回族作家有了清楚明了的概念。因為回族不像喜歡聚集在一地的維吾爾族和蒙古族,回族同胞往往四海為家,他們分散于全國的各個城市、各個角落、各個領域,這次的通史如一根線,將散落在各個地區的那些珍珠——無論是作家還是作品——一顆一顆地串了起來,形成了一串美麗的珠鏈。我當編輯二十余年,從我手中編輯的稿件很多,這其中有許多是回族作家,近年來我又組織少數民族影視工程,進行了兩屆少數民族題材影視劇本遴選和評獎,一些回族編劇還獲得了獎項。所以當我在這套通史中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感到萬分的親切,那些名字讓我回憶起在我主編的報紙、雜志上發表過的作品,一些過往的場景便浮現腦海。像北京地區的霍達、白崇仁、唐超英、者永平、高峰、馬泰泉、譚宗遠、劉涓迅、張寶申、李偑倫、馬克等,像東北的高深、深圳的從容、山東的王樹理、云南的葉多多,還有西北的石舒清等眾多回族作家的作品,都是如此。

      回族文學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和中國文學史上都是可以大說特說的,不僅他們中間有最為優秀的作家如霍達、張承志,更有一大批優秀的作家如石舒清、從容、馬泰泉、沙葉新、陳村等,他們在漢語語境中一樣玉樹臨風。尤其令我欣喜的是,一批年輕作家已然成為氣候,像李進祥、馬金蓮、石彥偉等青年作家為回族作家陣營又添新軍。

      一個民族的文學是由這個民族的人民經過很長時間的摸索,奮斗所創造出的,它在這個民族歷史的進程中是這個民族輝煌的成就的一部分。在全球一體化的現代語境下,民族文化的保護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文學是維系一個民族生存、延續的靈魂。了解一個民族,首先要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個民族首先要尊重她的文化,發展一個民族首先也要發展她的文化。 《中國回族文學通史》為想了解這個民族,發展這個民族的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史料。文學,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文學不僅塑造了一個民族的形象,還使讀者通過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內容和正能量,讓其他民族了解到這個民族的變遷興衰,人情風貌,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目的。在我的記憶里,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張承志《黑駿馬》 、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 ,可以與任何漢族作家相媲美。不僅在回族文學史中占有不可動搖的位置,在少數民族文學史和中國文學史中同樣占有不可動搖的位置。

      然而《中國回族文學通史》的編撰還可以再完美些,比如說,既然稱史,應該英雄進史,現在這部通史過于龐雜,水平參差不齊,又因厚此薄彼的體例,顯得不夠經典;其二,史中缺少評論和理論家,文學的成長與批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三,翻譯家同樣重要,可以考慮再版時增減為宜。

      如果說,文學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那么文學通史就是罩在這個靈魂外的一個盒子。當你將這個盒子慢慢打開來,仔細閱讀后,你就會進入到這個民族的靈魂深處,你就會愛上這個民族,愛上她的文化,愛上她的金戈鐵馬,愛上她的溫文爾雅,愛上她的能歌善舞,愛上她的智慧與胸懷。回族有句諺語: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每一位作家都似珍貴的油滴,而《中國回族文學通史》便是承載和匯集的河床。當千萬油滴匯集在這河床里的時候,便是波濤洶涌的大河。我歡喜那波濤洶涌的大河,但我更尊重具有默默奉獻精神的河床!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