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全民閱讀,政府當比個人“上心”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4月09日09:23 來源: 人民日報 張 賀

      全民閱讀,政府當比個人“上心”(深聚焦·聚焦全民閱讀(3))

      三聯韜奮書店一角。    人民視覺  三聯韜奮書店一角。   人民視覺
      全民閱讀,重在培養下一代的閱讀習慣。    人民視覺  全民閱讀,重在培養下一代的閱讀習慣。   人民視覺

      閱讀是一項公民權利,政府理應保障好

      “春光美如斯,正是讀書時。”2015年的春天對于愛書人而言注定是難以忘懷的。政府工作報告第二次寫入“全民閱讀”,并首次提出建設“書香社會”。李克強總理在會見中外記者時對有關全民閱讀提問的回答,更令全國新聞出版界人士和愛書者感到振奮。

      從4月初開始,圍繞“4·23”國際閱讀日,全國幾乎所有省(區市)都將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記者拿到一份“4·23”期間全民閱讀重點活動表,出席這些活動的不僅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有關領導,各省區市主要領導也普遍出席。可以說,從中央到地方,全民閱讀正在成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

      但疑問也隨之而來:閱讀歸根到底是個人的事,讀不讀、讀什么、怎么讀、讀多少是個人的選擇。既然如此,政府為何要抓全民閱讀?這一疑問在政府部門加緊推動《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的新聞出來后更成為熱點。有不少網友半開玩笑地說:“以后不讀書就是違法了。看誰敢不讀!”還有人認為,政府應該力抓經濟、民生、反腐、法治等“硬任務”,“像全民閱讀這樣不痛不癢的軟任務,如此大張旗鼓地抓,是不是在作秀?”

      “許多人其實沒有意識到,閱讀是一項公民權利,保障每個公民平等地獲得閱讀資源、開展閱讀行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說,“就每個人的閱讀行為來說,的確是個人的事,每個人讀多少,什么時候讀,甚至讀什么,政府很難做出統一的規定。但是,在全民閱讀問題上,政府不是沒事可干而是大有可為。”

      國民閱讀調查組負責人徐升國認為,現代社會,閱讀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權利,是個人發展的基礎。窮人家的孩子通過閱讀也可以改變命運。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當然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推動全民閱讀立法的核心不是限制公民個人閱讀的自由,而是明確政府所應承擔的責任,有些網友可能對條文不夠了解,所以有所誤解。”徐升國說。

      許多學者指出,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處于發展關鍵期的國家,大力倡導全民閱讀還具有更加緊迫和長遠的意義。國際閱讀學會指出,閱讀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美國中學生在國際閱讀測試中排名不佳甚至引發全國大討論,認為青少年閱讀能力差將直接導致美國競爭力的衰落。而歷年的國民閱讀調查都顯示,無論是閱讀率還是閱讀量,我們與先進國家相比都有較大差距。迅速縮小這個差距就需要政府出面。

      徐升國說:“發達國家普遍將全民閱讀作為‘總統工程’,一般都是由國家元首或皇室成員出面,以體現重視和擴大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個人閱讀只能解決自己的閱讀問題,個人解決不了營造氛圍,完善基礎設施這樣的大事,所以必須要由政府來抓。”

      加大投入、彌補欠賬,政府力抓全民閱讀

      2007年徐升國曾在美國進修半年,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間公寓。從這里向北約10分鐘路程有一所1000平方米的社區圖書館,向南稍遠一點也有一所600多平方米的社區圖書館。這兩座社區圖書館舒適的環境、溫馨的氛圍、細致的服務給徐升國留下了深刻印象。像他這樣的外國人什么證件都不用就可以辦一張借書證。美國小學也是下午兩三點鐘就放學,家長還沒下班,圖書館就和學校聯手,放學后由校車把孩子送到圖書館,看書、上網、搞活動,等家長下班后來接走。這一切全是免費的。網絡公開資料顯示,紐約布魯克林圖書館有58座分館,遍布全區。

      徐升國說:“當然,我們不是什么都要和美國比,但我們在這方面欠賬太多,需要彌補。不要說欠發達地區,就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社區圖書館也寥寥無幾。大圖書館很重要,但社區圖書館離家近,更方便,所以更重要。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很快,政府財政實力也較雄厚,應當加大投入。”

      實際上,政府已經這樣做了。根據《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10個,總流通52252萬人次。人均圖書擁有量6.12冊。

      在營造讀書氛圍方面,政府也下了不小的力氣。據不完全統計,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有了屬于本地區的讀書活動,約有400多個城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全國開展的各種具體讀書活動項目有3000多個,每年吸引7億多讀者參與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許多地方政府將全民閱讀活動作為城市文化名片進行打造。

      北京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于開展“北京閱讀季”活動,2011年的首屆北京閱讀季參與者還只有100萬人次,到2014年第四屆時已經突破1000萬人次。為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建設,北京市給每個示范社區發放1萬元社區閱讀公益基金,引進志愿者隊伍幫助社區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第二書房創始人李巖坦言,政府免費提供場地和提供圖書采購補貼,是第二書房這家主打社區圖書館的公益機構迅速擴張的主要原因。

      湖南省永興縣自2013年以來在全縣建設了600多家免費休閑讀書吧,每個社區和學校都有一家。其中,公眾讀書吧還配有空調、電腦、筆墨紙硯、衛生間、讀者留言板,盡可能滿足讀者在家一樣休閑學習的需求,讓讀者愿意來、坐得住、讀得樂。如今,永興人打麻將的少了,讀書的多了;孩子們進網吧的少了,進書吧的多了;社會治安民調滿意率由5年前的湖南省第119位上升到了第十七位;經濟社會排名全省第六。曾經考察過永興模式的徐升國認為,永興縣政府的做法實際在重構基層文化空間,永興的經驗說明抓文化建設也能抓出經濟發展。

      現有閱讀設施須充分發揮效能

      業內人士指出,提高國民閱讀率需要政府大力完善閱讀設施、營造閱讀氛圍,既需要做好“增量”,也要用好“存量”,充分發揮現有各類設施的效能。徐升國說:“現在全國已有的圖書館和農家書屋總數不算少,但很多成了圖書倉庫和圖書墳墓,沒有充分利用起來。”

      2013年,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評估驗收首次委托第三方開展群眾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群眾對文化場館的知曉度和使用率不高,有1/4的居民不知道社區周邊公共文化場館(各級圖書館、文化館站和社區文化活動室)的位置,在一年內也從未使用過這些場館,其中街道文化站和社區文化活動室的知曉度不足四成,使用率僅為兩成。

      徐升國說:“不客氣地說,我們的一些文化工程是做給上面領導看的,存在形式主義的問題。”

      特別在數字化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如圖書館等如何保持吸引力已經成為一道亟待解答的難題。

      對此,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表示樂觀,他說:“我不認為圖書館的吸引力會下降。雖然從統計數字上看,到館讀者的人次在下降,但如果我們算上網站點擊率、掌上國圖等讀者,讀者的絕對數量實際還在增加。以國圖為例,2013年我們有500多萬注冊讀者,國圖網站的年點擊量達1億次,每天有1萬多位讀者到館借閱圖書,這個人數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

      令韓永進對未來保持樂觀的因素還在于,“我們國家還是有一大批愛看書的人的。”韓永進說,“哪怕是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我們館里也會有數千名讀者,每次看到讀者在書香之中過大年,我就很感動。中華文明綿延不絕,就是因為有一代一代這樣的讀者。所以面對他們,我們的責任是如何把圖書館辦得更具時代性,充分發揮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職能。”韓永進透露,今年“4·23”國家圖書館將推出“國圖公開課”,不管是不是注冊讀者,只要打開國圖網站都可以看到名家大師的在線課程。

      “推動全民閱讀,政府應做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徐升國指出,目前全國不少省市都在開展本地的國民閱讀情況調查,但各地的調查方法和標準各不相同,導致各地數據之間缺乏可比性。比如有的地方的國民閱讀率不包含教材教輔,而有的則把教材教輔、報刊等都算進去。他建議最好國家出臺統一標準。此外,書香社會和書香城市、書香社區的評選也缺乏統一規則和標準,基本處于各地各行其是的狀態,應該加緊研究制定相關指標體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