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傳承傳統文化要有新思維(池建宇)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3月30日10:20 來源:光明日報 池建宇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家園,是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的重要載體。根據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不斷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這對增強民族自尊心,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具有重要意義。

      讓傳統文化走出博物館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渴望真正精致的精神食糧、良好的人文環境。文化工作者應切實了解當下人民的文化需求,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以滿足人民對文化經典和文化精品的需求。

      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必須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人民。要充分發揮好傳統文化宣傳者、幫助者、創造者的作用,努力為人民提供最需要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這樣才能真正贏得群眾,達到宣傳、教育、引導群眾的目的。要深入社區、深入群眾,要使中華文化走入社區和社會,改造和發展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間風俗禮儀,開展豐富多樣、健康有益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讓傳統文化不僅保存在紙上、珍藏在博物館里,而且真正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保持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記憶和文化傳承。

      傳播手段要現代

      傳統文化不等于教條、枯燥乏味,而是恰恰要更加鮮活,更加實在。做好新時期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和人民群眾的欣賞特點,積極探索宣傳文化活動形式創新,提高傳播藝術水準,善于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和現代傳播技巧,特別是互聯網和多媒體新技術,改造文化傳統生產經營傳播模式,實現題材體裁、風格流派、表現手法的多樣化,努力實現藝術精湛、制作精美。

      在互聯網時代,技術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顯,不僅改變著人們的衣食住行,也改變著人們的精神生活習慣。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移動搜索中尋求服務。移動互聯網大潮也給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帶了新的技術手段、方式方法,使得傳統文化宣傳工作更具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要加強規劃,加大投入,特別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認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實保護我們的文化瑰寶;在新時代,通過多種多樣的科技手段,讓深藏在博物館、科研機構里的傳統文化瑰寶走出來,讓更多的人真正接觸、了解、學習。讓群眾在參與活動中受到熏陶、啟迪人生、陶冶情操。同樣,也使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播者。

      推廣普及從娃娃抓起

      中華傳統文化蘊藏于那些經典文本之中,具體化為各種傳統文化知識,以各種技術技能存在于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五千年中華文明積淀下來的文化,塑造了中國人的精神品格和精神世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社會進步的必要元素。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基礎教育里面,要將我國最美好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每個人的血液里。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小學、中學的重要課程,切實做好中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教師要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理解,從而對學生起表率作用。此外,還可以在全國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典籍誦讀等多種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讓閱讀傳統經典成為習慣。

      同樣,基礎教育中不僅要重視對傳統文化本身學習,更要注重對傳統文化內在的美學價值和人生價值觀的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注重個人品德,注重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學習傳統文化就要逐步使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道德規范,深入挖掘和闡發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既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為核心,也要注重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傳承和弘揚。

      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要堅持使用先進正派、健康向上的文化去抵制落后腐朽、低俗庸俗的文化糟粕。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既不能片面地講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講厚今薄古。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