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2014年網絡文學:多重博弈下的變局(邵燕君 莊 庸 高寒凝 等)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2月04日09:32 來源:中國作家網 邵燕君 莊 庸 高寒凝 等

      新觀察·年度綜述

      2014年網絡文學:多重博弈下的變局

      □邵燕君  莊  庸  高寒凝 等

      2014年對于網絡文學來說是十分關鍵的一年,聲勢浩大的“凈網”行動和同樣聲勢浩大的“資本”行動,讓曾被不少人以為是“化外之地”的網絡文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動。

      在政治力量和經濟力量的雙重擠壓下,“安全性”和“泛娛樂”成為2014年網文寫作的兩大重要流向。

     

      2014年對于網絡文學來說是十分關鍵的一年,聲勢浩大的“凈網”行動和同樣聲勢浩大的“資本”行動,讓曾被不少人以為是“化外之地”的網絡文 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動。在政治力量和經濟力量的雙重擠壓下,根植于“有愛”的“粉絲經濟”的網絡文學受到了什么樣的影響?其原有的生產機制和文學生態會 產生什么樣的變化?回顧2014年,我們看到至少有三種核心力量(政治、經濟、網絡文學自主力量)在網絡文學場域角力,其博弈的結果將決定網絡文學未來發 展的走向。

      “資本行動”下網絡文學的“位置”

      2014年,網絡文學界關于“收購”的新聞和傳聞始終不絕于耳。無論是2013年末即發動的百度收購縱橫中文網,還是圍繞著盛大文學的一系列收 購傳聞,都是資本全面進軍網絡文學界,展開新一輪的資源爭奪。如果說此前在這個場域中展開資本角逐的參與者多是規模和實力有限的游戲公司,那么2014 年,則是由真正的互聯網巨頭在網絡文學界裂土分疆。這其中,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都陸續有了大的動作。

      除了上述互聯網巨頭,還有更多資本以間接的方式參與了網絡文學的價值開掘,這著重體現在所謂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識產權)運營和騰訊的“泛娛樂化”戰略中。這一系列版權售賣行為和新的產業模式架構,意味著網絡文學將直接對接影視、ACG(動畫 Animation、漫畫Comic、游戲Game)和周邊文化創意產業,意味著來自互聯網行業之外的更大規模的資本注入。這就使得網絡文學的IP價值超 越了互聯網的范圍,融入進更加廣闊的大眾娛樂市場。

      大資本進軍的方向提醒我們在一個更新的媒介格局中確定網絡文學的位置——或許不無悲哀,作為一種新媒介文學,網絡文學尚未在傳統媒介主導的文學 秩序內獲得真正認可,便又將在新媒介文化格局中處于弱勢——網絡時代是“全媒體”時代,在這樣一個人類各種感觀被全方位調動起來的媒介環境中,作為以文字 為載體的藝術樣式,網絡文學注定難以占據主導地位,注定要成為給更“受寵”的文藝形式提供內容和人才資源的“母體”。那么,在未來的文藝空間內,網絡文學 是否能成為一種具有強大自身造血功能的“母體”,并且同時作為一種不可替代的文藝形式獨立存在?這就取決于網絡文學能否保有“自主力量”(網絡文學生產機 制和粉絲文化)。換一個角度說,隨著媒介革命的深化,網絡文學今天的位置有點像傳統紙質文學了,如果它不能在與更主流文藝形式進行良性互動的同時守住自己 的原生機制和文化,不要說繼續發展,即便作為“母體”也不能持續性地提供資源。再考慮到中國ACG產業的缺乏根基,網絡文學十幾年蓬勃發展的寶貴成果,很 可能成為迫不及待的資本行動“殺雞取卵”的掠奪對象。

      所以,這一場“網絡文學自主力量”與“資本”的博弈對于網絡文學的發展而言生死攸關。可以說,序幕剛剛拉開。2013年初從起點中文網“出走”到騰訊的吳文輝團隊及其一年多來的“行動”,便是最好的例證。

      “有錢”勝“有愛”, “粉絲”變“用戶”

      中國網絡文學十幾年來之所以能獲得如此蓬勃的發展是基于兩個核心動力:“有愛”和“有錢”。“起點模式”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它把“有愛”和 “有錢”落實進以“粉絲經濟”為基礎的商業模式中,從而建立起一支覆蓋全國的、數百萬的寫作大軍,匯集起無數以各路“大神”為號召、以各種書評區/貼吧 /論壇為基地、以月票/打賞/年度評選等制度為激勵的“粉絲部落”。這個生生不息的動力機制才是網絡文學的核心資源。

      或許是進入騰訊以后已經從“管理方”變為“資方”,或許是誰也擰不過資本的大腿,吳文輝團隊進入騰訊以后,似乎工作重心已經不在網站建設而在IP運營和“泛娛樂化”。這一重心的轉移自然呈現在新生兒騰訊文學的面目上。

      所謂“騰訊無大神”,這一在網絡文學界流傳甚廣的說法并非指騰訊真的沒有大神——騰訊創立之初還是從別的網站挖來幾個大神的,如貓膩、林海聽 濤、風凌天下,但卻沒有“土著”的大神。外來的大神們帶來的粉絲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大神,很少為其他作品付費,缺乏對騰訊網站建設的參與性。大神不是一天煉 成的,作為一個后起網站,騰訊缺乏粉絲文化積淀可以理解,但問題是網站政策本身并不利于粉絲文化的培養。

      比如,為強化充值用戶的VIP特權,刻意壓低讀者經驗值。在粉絲文化建設中,積累經驗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寫書評。騰訊的書評 機制基本上是“起點模式”的簡化版,但是卻極大削弱了其重要性。種種的政策傾斜顯示了一種“戰略態度”,這里真正需要的不是“有愛”的粉絲,而是“有錢” 的用戶。當騰訊文學網將自身徹底定義為騰訊公司資本運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文學網站的商業化也就達到了極致。

      再如,用“低保”換“流量”。為擴大用戶數量,騰訊文學在作者福利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則是優厚的創作保障。騰訊文學為其廣大簽約作者提供網絡文學 界最優的創作保障,絕不僅僅是“有錢任性”的行為,更是擴大用戶群的策略——以優厚的創作保障將大量低端作者吸引、綁定在騰訊文學網之中,每一個低端作者 又聯系著若干親朋好友作為騰訊的潛在用戶群,對于騰訊而言,這些“水軍”同樣是好用戶。

      就這樣,廣大低端作者和少數“大神”分得了騰訊文學給出的絕大部分資金支持,而具有一定上升空間和潛力的中層作者卻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支持。對于 這些距離“成神”還有相當距離的作者而言,寫得好一點還是差一點都不過是拿“低保”,很難獲得足夠的進步動力。這是騰訊“造神難”的內因。

      當然,“大神霸榜,新人難上”并不是騰訊一家的問題,而是各網站的普遍困局。這說明運轉了近十年的“起點模式”出現了某種僵化和危機,而這一輪 以IP運營、“泛娛樂化”為重心的大資本介入顯然加劇了這一危機。資本為謀求更快、更多地賺取利潤,必然會把資源最大限度地傾斜到已經具有一定品牌號召力 的作家作品身上,也就是說,他們更愿意賣現成的蛋。而對于需要長時間孵化、培養的新生作家隊伍,未必有興趣投入更多耐心與關注。而資本的流向也直接影響著 網絡文學寫作的走向。

      “資本邏輯”的折射: “小白化”+“網游化”

      2014年向“泛娛樂”方向進軍是網絡文學界的總趨向。百度文學在成立大會上宣布將實行“跨界戰略”,對旗下作品進行影視游戲改編。而盛大在自 身游戲部門持續頹勢的情況下,舉行了中國首次網絡文學游戲版權拍賣會,出售了所持熱門作品的游戲改編權。 隨著互聯網巨頭攜帶著強大的資本力量進入網絡文學——網游產業鏈,2013年開始的手游(手機游戲)熱潮更是高燒不退。在此種情況下,網游進一步地從下游 “逆襲”上游,影響了網絡文學的生產方式與作品內容。具體表現是,易改編為游戲的玄幻類小說愈加一家獨大,“小眾作家”開始“小白化”,“小白文”愈加 “網游化”。

      游戲資本青睞“小白文”不僅因為它擁有最龐大的讀者群,也因為“小白文”的作品特質與粉絲群體更加貼合游戲改編的需求。“小白文”的作者群體和 讀者群體幾乎都是網游文化影響下成長的一代,“小白文”作品本身的等級體系、異世界設定、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上受到網游的影響,如今回歸網游,自然順理成 章。2014年以前,“中原五白”(辰東、夢入神機、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的代表作大都已開發成網游,這樣的誘惑讓作家很難不動心。

      網絡作家(主要在玄幻類)中素有“小白”和“文青”之分。“小白”更追求“爽”,“文青”更追求“情懷”;“小白”的粉絲更龐大,“文青”的粉 絲更忠誠。此外,還有一些偏重知識性、技術性、趣味性的“小眾作者”,不講“情懷”,但為讀者設了專業門檻。在2014年的“泛娛樂化”大潮中,“最文青 的作家”貓膩首先中了頭彩,騰訊斥資千萬對其在創世中文網首發的《擇天記》進行全方位開發。從半年多的連載部分來看,貓膩雖在情節和節奏上有所調整,但未 改“情懷”,所以依然獲得了大多粉絲的認可。但技術型“小眾作者”則有很大轉型,最典型的是方想的《不敗戰神》,與網游幾乎可以無縫銜接。早在作品發布之 初,即有敏感的讀者指出,“不敗戰神就是沖著改編成網游來的”。

      有意味的是,作為一部“沖著改編網游來的”作品,《不敗戰神》的IP開發成績并不理想,在各大手游網站目前的排行榜上都沒有進入前100名。這 顯示了在網絡文學和游戲的對接上還存在很大的裂隙。中國的網絡文學土生土長了十幾年,“大神”和“粉絲”是親密的“情感共同體”。而本土游戲顯然缺乏這樣 一個培育期,尤其是手游,門檻低、壽命短,同質化嚴重。在內行人看來,一款手游的基本模式是已定的,貼哪個作家筆下的人物都差不多。游戲商指望網絡文學大 神能把自己的龐大粉絲群體轉為“玩家”,但至少從目前情形看,游戲“玩家”和網絡文學讀者的身份是分開的,“玩家”看重的還是游戲本身提供的體驗,未必會 因為喜歡某網絡文學而買改編游戲的賬。由此看來,網絡文學大神們的IP價值有可能是被高估的,尤其是那些“文青”作家和“小眾”作家。因為如果他們徹底轉 型,首先會被自己的粉絲群體唾棄;如果風格不改,相應的粉絲群體又不會對游戲等IP開發太有興趣。對于網絡文學發展而言,這倒是萬幸。否則,在資本高溫 下,被“同質化的游戲”同質化,絕對是死路一條。

      “凈網”與“自凈”

      自2008年盛大文學集團成立打造“網絡文學航空母艦”起,有關管理部門就加強了對網絡文學的關注和管理,“政治”與“資本”總是同時行動。 2014年的“凈網行動”是網絡文學發展十幾年來最嚴厲的一次政治介入,各大網站都采取了一系列相關的“自凈”措施,如自審、刪文、鎖文、下架等。其中, 晉江文學城以其“女性向”定位而具有的“亞文化”性質,成為了敏感區。在“凈網”和“自凈”的互動過程中,晉江內部機制與外部規范之間、部落群體與主流人 群之間的進退攻守,生動顯示了網絡文學作為一個文化場域各種力量之間的博弈狀態。

      在各大文學網站中,2003年創立的“晉江原創網”(2010年2月正式更名為晉江文學城)是最具網絡部落生態的,即使被并入盛大集團后,也保 持著相對的獨立性。在可以作為網絡文學場域博弈一方的“網絡文學自主力量”中,如果說吳文輝團隊更代表網絡文學商業機制,晉江則更可代表“有愛”的“粉絲 文化”。不同于“起點模式”的“以大神為中心”,晉江模式一直是“以讀者為中心”的。由精英粉絲組成的“小粉紅”論壇更成為一個強大的內部監察系統,上到 網絡文學內容的“性政治”傾向,下到作者“刷分”、“盜文”等行業規范,“小粉紅”的輿論導向都強有力地影響著網站走向,并在長期的論戰磨合中,形成一套 約定俗成的“圈內規矩”。這些年來雖然一直有“壓力”,但基本能維持一定程度上的“圈內自治”。甚至可以說,直到“大灰狼事件”發生,一些從小“宅”在 “二次元”空間的“土著”粉絲,才驀然發現原來“圈規”之外還有“國法”,“法外之地”的幻象終于被打破。

      對此,晉江的應對措施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將已經更名為“純愛同人站”的原“耽美同人站”內容,進一步拆分、隱匿進四個板塊(言情小說站、非言情 小說站、原創小說站、同人衍生站)。一個是啟動“讀者審查機制”,邀請讀者志愿加入網站自我審查隊伍。7月16日站內貼出《拯救晉江大作戰,晉江邀您來評 審》的公告,并動情地召喚讀者發揮“主人翁意識”,“保住我們共同的家園”。兩個月內,有20萬以上讀者參與到了這一審核過程中,將晉江此前積壓的 1500萬章節的小說審核完畢,之后又進入到體量更為龐大的評論庫審查。

      “讀者評審制度”為晉江首創,晉江之所以能在危急時刻創造出這樣一套機制并且高效運行,得益于其一直以來的“以讀者為中心”、“以精英粉絲為核 心”的“晉江文化”,及其主要靠素有“剽悍”之名“小粉紅論壇”自主運行的“舉報、審查”機制。不過,在“凈網”行動中,權力格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讀者 評審制度開放之后,原本集中在“精英粉絲”中的權力擴散到了更大部分的讀者手中。而當某些讀者將手中的“自審”權與“凈網”的公權力連通時,就引來了權力 的“破壁”。

      “安全地泛娛樂”:年度網絡文學流向和重要作品

      “資本行動”和“凈網行動”強有力地影響了網絡文學創作。“安全性”和“泛娛樂”成為2014年網絡文學寫作的兩大重要流向。

      “騰訊文學”下“創世中文網”人氣榜上前十的作品中,《擇天記》(貓膩)、《天域蒼穹》(風凌天下)、《青帝》(荊柯守)等7部皆是玄幻修仙 文,占居絕對的主流,這既與創世中文網“男性向”讀者的整體偏好有關,也是由于此類作品更易于改編為游戲、動漫等其他形式,成為騰訊泛娛樂戰略中經濟運作 良好的“優質IP”。不僅如此,云起書院中“女性向”紅文《邪王追妻:廢柴逆天小姐》(蘇小暖)中,也直接出現了“傭兵工會”、“副本”等網游術語,網游 邏輯(升級打怪換地圖)被理所當然地當做了文本邏輯。同樣與游戲文化相關,“競技小說”也是騰訊文學的主打項目。《英雄聯盟之誰與爭鋒》的作者亂,以熱門 游戲《英雄聯盟》“英雄文化”的先驅者自命,將小說閱讀變成一場“英雄聯盟文化”的狂歡儀式。因此,這一典型的“同人寫作”雖以大量“黑話”、“術語”設 立了“外人免進”的門檻,卻也成為凝聚“死忠”的有力號召,加之《英雄聯盟》游戲粉絲廣大,成為“大眾文化里的小眾”得到追捧,作者亂也在“騰訊無大神” 的總體環境中成為“一書封神”的惟一“土著大神”。

      縱橫中文網也以奇幻玄幻類型文為主打,但出現一種有趣的“對流”現象:已有成績的“小白大神”開始轉向“文青”探索,如無罪的《劍王朝》,被視 為“無罪版的《將夜》(貓膩作品)”;而以往偏“文青”或“小眾”的大神則進一步“小白化”,如前面提到的方想的《不敗戰神》和夢入神機的《星河大帝》。 前者往往被看作是作者的自我提升,得到較多粉絲認可;而后者則由于本身粉絲群體的要求較高,被視為“墮落”。另兩位“文青”大神烽火戲諸侯和煙雨江南則堅 持自己的風格:烽火戲諸侯的《雪中悍刀行》被粉絲稱為“武俠公路片”;煙雨江南的《永夜君王》,盡管也存在“小白化”傾向,但關于反抗、絕望的書寫以及奇 異宏大的世界設定依然延續了作者一貫的冷峻風格。

      紅袖添香網站雖然擬推“女強文”,但2014年網站上的“紅文”還是“總裁文”。《總裁,離婚吧!》《情意綿綿,首席上司在隔壁》等高居榜首的作品也都參加了“華語言情小說大賽”,并將投入到影視版權、實體出版和無線版權的運作中。

      起點中文網的小說里,“穿越”仍是主流,但在廣電總局下令限制“穿越”影視劇之后,“穿越小說”的改編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其實在此之前,月關等 大神們就意識到了歷史穿越創新不足的危機,開始探索出路。一種出路的代表就是月關,他從《醉枕江山》開始,從“穿越歷史”轉向“歷史傳奇”,2014年的 新書《夜天子》成績不錯,但是里面的故事架構、“金手指”(指作者賦予主角的超能力),仍然讓讀者看到了“穿越”的影子。另外一種出路,就是在“穿越”的 底子上,做好“現實”的擬真,加強知識性、娛樂性。《醫統江山》(石章魚)、《儒道至圣》(永恒之火)這一類的知識性較強的寫作,受到讀者的追捧。都市類 的《首席御醫》(銀河九天)、《官道無疆》(瑞根),包括異術超能的《校花的貼身高手》(魚人二代)、《九項全能》(十喜臨門)等都是如此,故事情節并無 新奇之處,但是都有具體的現實知識作為支撐,描寫背景很詳細。

      “凈網”行動也成就了晉江兩大文類的流行:“娛樂圈文”和“美食文”。比起容易觸礁的“軍文”、“黑道文”、“高干文”、“民國文”,“娛樂圈 文”是個稍加注意就能寫得人畜無害的題材,代表作有《金牌助理》(非天夜翔)和《浮色》(焦糖冬瓜)。“美食文”更是討巧,最走紅的是緣何故的《御膳人 家》。既然“脖子以下的不能寫”,就在“脖子以上”多下功夫吧。當然,“腐女”們筆下的“娛樂”、“美食”,都自然夾帶著“腐”的“私貨”,這也算是“精 打細算地順從”吧。

      素有“文青基地”之稱的豆瓣閱讀繼2013年的“第一屆中篇小說大賽”后又開啟了2014年度的“征文大賽”,這次大賽規則中沒提“中篇”,卻 強調“講個好故事”,評判權也由學院專家轉入豆瓣讀者手中。看來一向以“高冷文青范兒”立身的豆瓣,在尋求“純文學”的網絡移民路徑中,也在尋求“接地 氣”的方法。不過,要說“接地氣”,豆瓣“直播帖”一直活色生香。2014年度又有一些熱門帖,這些“直播帖”介于紀實與虛構之間,介于報道與創作之間, 有的文筆相當不錯。或許這種網絡原生的文學形態能別開生面,孕育出真正具有“網絡性”和“網絡自主力量”的網絡文學。

      2014年12月末,廣電總局出臺《關于印發〈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假若說年初的“凈網運動”重點在“破”,那么, 此舉應該重點在“立”。雖然有些具體條文引起網絡文學界熱議,但事實上,這也是行業主管部門第一次對網絡文學既成的影響力和發展成就進行了事實上和法理上 的“追認”。下一步,應該是在“規范化”的同時促進網絡文學的“主流化”。那么,這個“主流化”與“資本化”是什么關系?這是下一步需要重點觀察的。

      總之,對于網絡文學而言,2014年實在是多變的一年,充滿壓力的一年。一方面在“泛娛樂”生態產業鏈中追求IP運營的效益最大化,朝外狂飆突 進;一方面應對以年初“凈網”為代表的規范、整頓、“主流化”運動所帶來的震蕩,并進行自我審查和調整,朝內收縮。希望網絡文學在各方力量復雜博弈的格局 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堅持自己的道路。“謹慎抵抗”,野蠻生長。

      (王玉玊、王愷文、李強、葉栩喬、李天豪、諶幸、朱杭等對本文亦有貢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