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拒絕遺忘(范穩)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2月03日09:27 來源:中國作家網 范 穩

      2011年的秋天,我應邀去騰沖參加中國抗日遠征軍“忠魂歸國”的公益活動,19具葬身緬甸的遠征軍士兵的遺骸,在官方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幫助下,幸運地被挖掘出來,隆重迎接歸國。這段塵封的歷史因此逐步被一些有良知的中國人慢慢打開,就像在一間塵埃密布的老屋,有人翻出一部厚厚的書,輕輕拂去上面的灰塵,小心翻開一頁頁發黃易碎的紙片,一段段曾經被刻意隱匿的歷史,一個個英氣勃發的人物,慢慢向我們走來。

      主辦方邀請了一批還活著的抗戰老兵,和我們一起迎接他們的戰友的忠魂。當這些衣著樸素、微微顫顫的老兵在騰沖國殤墓園站成一個方陣時,當他們蒼老的目光迎回自己戰友的骨骸時,當零落飄零的英魂終于魂歸故國、入土安葬時,我見證到了某種感天動地的震撼——眼淚從天而降,悲慟自心而起。

      那是我第一次走近那些像國寶熊貓一樣珍貴的抗戰老兵,他們被遺忘已經太久太久,像不孝人家里被冷落在屋子一角的老父親,訥言、落寞、凄楚、孤單、清貧,只生活在自己的回憶中,眼前的繁華世界與他們無關。

      如果說一個人的人生經歷就是一部書的話,那么,一個老兵呢?

      說到那些經歷過戰火的老兵,我們總會想起那句名言:“老兵永遠不死,只會慢慢凋零!边@是一個怎樣“凋零”的過程,可能沒有哪個作家可以完整地呈現。在寫作小說《吾血吾土》的過程中,我采訪了20多位老兵,收集整理了50多個老兵的人生檔案。他們之中最小的已經88歲,最高壽的115歲。面對他們,我只有“相見恨晚”的遺憾,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耳背眼花、口齒不清,一些人早已行動不便、意識模糊。當然也有思路清晰、腰板硬朗、眼神有力、軍人儀表依稀可辨的老兵,他們的目光尚能洞穿歷史的塵埃,看到往昔戰場上戰友的身姿,他們心中的戰場,仿佛硝煙還沒有散盡,彈痕累累的勝利旗幟還在飄拂。令人扼腕痛惜的是,在僅僅一年的采訪中,我就目睹了兩個老兵的“凋零”——昆明老兵李昌樞和龍陵老兵付心德,在我采訪他們都不到半年的時間內,相繼仙逝。他們見證的歷史,我們絕對難以想象,他們經歷的戰火,足以讓那些胡編抗戰劇的人汗顏。

      對百歲老兵付心德的采訪有一種令人感慨萬千的失敗。老人一言不發,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有的歷史信息都來自老人的兒子轉述。但最為神奇的是,在我們交談的過程中,已經喪失了語言能力幾年、形同植物人的付心德老人忽然用悲憫的目光望著我,含混不清地說:“我打過日本人!”

      就這一句話,感天動地,洞穿歷史。

      我采訪的大多數抗戰老兵命運大體相似,他們打贏了抗戰,是戰勝了日本侵略者的驕傲勝利者;但他們在自己的第二次“抗戰”——人生命運之戰前卻幾乎都失敗了。先是幾十年黑白顛倒的政治運動,然后是不可抗拒的衰老、貧困、孤獨、病痛、乃至死亡,一步一步吞噬他們曾經勇敢血性的心。在這一場與命運的“抗戰”中,他們注定是悲情的失敗者,但他們作為曾經的抗戰老兵,沒有倒下,沒有喪失做人的尊嚴。他們光榮的人生經歷,過去不敢說,到他們能說的時候,又遺忘得差不多了,甚至不能說了。這個過程多么令人觸目驚心。

      曾經參加過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出征緬甸,敗走過野人山、后來又終生滯留在緬甸曼德勒的老兵張富鱗有一句讓人刻骨銘心的話:“我們不害怕死亡,害怕的是遺忘。”因此,我在作品中借主人公的口說:“衰老不是我們的敵人,貧窮孤獨也不是,死亡更不是,遺忘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過去我們是裝作遺忘,現在不想遺忘了,它卻強大得像當年的日本鬼子。我們得跟它打又一次‘抗戰’了!

      我希望自己能加入這群老兵的第二次“抗戰”,雖然他們的陣容會越來越小,人數會越來越少。但我知道有許多富有良知感、責任感、同情心、大愛心的中國人正在加入這場和老兵們一起抵抗遺忘的戰爭。人們沒有忘記這些為國家民族浴血奮戰的老兵,這段歷史就不會被遺忘。

      我在這部作品中試圖用一個人的命運來還原某段歷史。都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當這個“人民”具體到某一個個體時,正視這段歷史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對真相的梳理甄別。對我們每個人來說,記憶是個多么易碎的東西,丟失、紊亂、錯覺、誤記、模糊、刻意回避、直至再也想不起絲毫,這些困境我們都時常要面對,更何況那些耄耋老兵。但值得慶幸的是,有些連上一步臺階都需要人攙扶的抗戰老兵,當回憶起橫戈躍馬的崢嶸歲月,回憶起戰場上的部隊番號、作戰位置、槍械型號、戰死戰友的名字、乃至戰場上的一朵野杜鵑、一場大雨、一發炮彈落下來時的真實心理,卻敘述得清清楚楚,生動活現。真應該感謝這些珍貴的記憶碎片,它們串起了歷史,還原了戰場,更真實了一個個平凡普通的抗日健兒。正是他們拒絕遺忘,才留給我們如此寶貴的歷史財富。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