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珍視筆下千鈞力(文訥)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1月20日10:37 來源:人民日報 文 訥

      文字當是有力量的,正所謂筆下千鈞。

      如學者張中行所說,“我主張多讀書,讀的書多了,腦子里裝著孔子、老子、孟子、莊子,甚至西方的康德、愛因斯坦等等,一般的幾張鈔票是看不起的!边@一點,從剛正不阿的文天祥身上可以得到印證。文天祥善養浩然之氣,當他慷慨就義之后,人們發現在他的腰帶上寫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蔽奶煜樯砩系暮迫恢畾,正是畢生讀書、修養積累所至。

      文字是有力量的。于古、于今,皆如此。

      古有魏征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成為一代明君。近有魯迅用筆在蒙昧的土地上撒播覺醒的種子,其冷峻尖銳的筆力,令人冷汗涔涔而下。

      正因為文字有著如此千鈞之力,我們呼喚每一位作家,每一位文字工作者能珍視手中的筆,及其帶來的力量。

      不久前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所談的正是文字的力量,好文字的力量。

      可惜的是,盡管我們生活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波瀾壯闊的年代,一個孕育文藝精品的偉大年代,但是,縱覽近些年的文學作品,能夠與偉大時代相匹配的并不多,缺少與整個時代相稱的精品力作,仍然是不爭的事實。

      更為可惜的是,盡管這個豐沛的年代為文字工作者們提供了大量的養分與素材,批量化、模式化生產的寫作方式依然成為這個時代最尷尬也最真實的文學創作現實。越來越多的作家以“工作室簽約寫作”的方式出現,越來越多的作家以一天在網絡上“碼了多少字”來衡量自己的勞動成果,越來越多碎片化、個體化的文字占據了年輕人的書桌和眼界,“多快好省”式的寫作方式竟成了這個年代文藝創作的主要方式。

      因此,我們不缺少文字,但我們缺少好的文字,缺少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字,缺少真正有力量的文字。

      于是,每每看到有人在倡導閱讀,我們既高興,又悲傷。

      高興的是,“書味深者,面自粹潤”,讀書可以改變氣質,提升品位。閱讀時代、閱讀人生、閱讀社會,是一種習慣、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境界。在讀書已經被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所疏離的當下,我們會為凌晨之時,三聯書店內那盞溫暖的燈還亮著,為里面還人流如織而驚喜、感動,甚至流淚。

      悲傷的是,當我們坐下來想閱讀,享受一本圖書所帶來的直抵心靈、浸潤靈魂的愉悅時,翻遍了書架,屬于這個時代的精品,卻并不充沛。那些記錄這個時代的、真正有力量的文字哪兒去了?

      博爾赫斯問:什么是天堂?天堂是一座圖書館。

      由衷地希望這座圖書館里,能有更多的精品,出在這個美好的時代。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