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論 >> 精彩評論 >>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我在一個于我本人尤為特殊的地方看到了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的新聞,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的重要講話。于其時其地聯系習總書記關于“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的話,格外有感受。
那一天,我隨一個稱為“走進長泰”的采風寫作團到了閩南小縣長泰,該采風團由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與省作家協會聯合組織,省委老領導何少川副書記親自帶領。近年來類似采訪活動已經組織了40余次,走進了福建40余個縣市區,創作出版了40余本書,以散文,報告文學和訪談文章反映相關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這一系列活動受到各地的重視,成果顯著,已成大觀!白哌M長泰”活動于10月14到17日舉辦,活動期間,恰逢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采風團文友們一起聽新聞、學“講話”,幾位朋友跟我打趣,說:“這真是你的及時雨啊。”
就在文藝工作座談會新聞播出前,采風團商定長泰這本書的選題時,我提了個建議:這個縣最邊遠的一個鄉建有一座稱為“知青緣”的主題公園,據了解可能是福建省內第一座。我覺得該公園很特別,可以作為當地一個人文景觀寫一寫。我之所以有這個動議,主要原因是我本人就是當年一個知青,下鄉就在這個縣,而后還曾在建設“知青緣”的那個鄉工作過3年多時間。有這樣一段經歷,難免對之情有獨鐘。我的建議被采納了。恰在當晚我們看到文藝工作座談會的新聞,葉辛副主席在發言中回顧了自己的知青生活與知青題材小說創作,得到了同樣當過知青的總書記的回應。因此大家聯系我的“知青緣”提議,開玩笑稱我接到了及時雨。
總書記講話給我的感受當然遠多于此。在這次采風創作途中學習這一講話,感慨特別多,因為我們所到的這個縣除了是我下鄉以及工作過多年的地方,它還是我初涉文學創作之地。在這里學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讓我回顧了自己從這里出發后走過的路,成功與失敗,收獲與缺失,經驗與教訓,感想尤其豐富。
習總書記在講話里說:“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薄耙撔南蛉嗣駥W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弊x來深有感觸;仡欁约涸趧撟魃显艿揭恍┧汲庇绊懀粫r陷于迷茫,懷疑以如此方式反映現實生活是否過于貼近,是否應當改弦異轍,離遠一點?類似迷茫讓自己感覺無所適從,幾乎寫不成東西。經過一段時間起落,終于認定一條:我所生存的世界和我所接受的教育給了一個屬于我的創作天地,我應當認準它,無需自我懷疑,不必隨風而去。有了這樣的認識,創作也就比較自覺,知道自己適合寫什么,優勢在哪里劣勢在哪里,可以在哪里著力同時應當避免什么。如果說這都還是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主要的還在于選擇的創作方向,我覺得自己應當堅持初衷,聚焦當下,反映現實生活,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思考。向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所說的“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方向努力。
在采風創作活動中,一邊走訪,一邊學習,格外有收獲。鄉村基層許多新變化讓我很有感觸:我去了自己當年工作過的山鄉,探訪了那一座知青公園,重拾舊日記憶之后,主人領我在附近鄉間走走。我記得10多年前我曾經回到這里一次,當時這里引進了幾家外資企業,我去看過一家,是做紡織的,生產一種化纖布,企業門面挺氣派,立有幾支大羅馬柱。我向主人問起那幾家廠子的情況,這才知道早已更新換代了。這個縣在經歷一二十年工業快速發展后,已經擁有相當實力,根據新形勢新情況,眼下他們以建設生態縣和美麗鄉村為主要目標。我所探訪的山鄉更是以保持、發展青山綠水為主要任務,鄉鎮領導的腦子里不再像當年一樣都是只有GDP了。他們領我去看了一個村莊小公園,我當年曾在該村的小學教過書,那里的面貌已經讓我認不出來。小公園位于新建的小學校邊,周邊綠樹環抱,小溪于園中蜿蜒,環境清新整潔,中心有一個小廣場。主人告訴我,這個小廣場早、晚間很熱鬧,是當地婦女跳舞的場所。看我感覺詫異,主人再做說明,確實是當地農村婦女跳舞之處,她們自發相聚,利用該場地跳廣場舞健身,跟新聞里跳遍世界的“中國大媽”沒有兩樣。在我的印象里,此間農村婦女早、晚間可以抱著孩子在村頭村尾走動,可以挑著一擔屎尿下地,可以圍在溪岸邊洗刷,卻絕不會有跳廣場舞一類行為。這個小公園讓我感覺到生活的巨變,感覺到鄉村與城市距離的拉近,也感覺到自己對這種新變化了解的缺少。如總書記在講話里所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產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编l村小公園的廣場舞顯然是一個表現。主人告訴我,眼下鄉村群眾對電影、電視、地方戲等等文藝節目多有需求,但是適合他們需要、為他們所喜愛的文學書籍似乎不多。這使我想起總書記在講話里談到的:“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边@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我們的作品還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究其原因,就如總書記所說:“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蔽腋杏X,對于人民群眾當下生活的不了解,不切近,無法準確表現,也屬于“為什么人”的問題發生了偏差。在這方面,自感確實需要努力,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發展和表現空間。
作為一個小說作者,學習習總書記講話,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狀況,特別想以講話中的一段話自勉,據以再出發:“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