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精彩評論 >>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黨的領導是文藝發展繁榮的根本保證(董學文)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1月19日09:16 來源:中國作家網 董學文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是我們黨繼延安文藝座談會以來又一次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會議,具有里程碑意義。習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大氣磅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針對性極強,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文藝工作的高度重視,對作家、藝術家的親切關懷和殷切希望,給文藝界以極大的鼓舞和鞭策。習總書記的講話是對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新總結,對大國文化建設構想的新概括,對全面深化改革時期我國文藝工作的新定位,也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文藝發展的新部署。這一講話,對于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不斷開創文藝工作新局面,必將產生無可估量的影響。

      這里,我從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領導的角度,談一點學習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體會和感想。

      一

      黨領導文藝工作所產生的精神威力和組織威力,經過歷史的沉淀,我們已經看得很清楚了。黨的領導為我們的文藝樹起了理想和信念的風帆,從弱小走向強大,從逆境走向順境,從勝利走向勝利。堅持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是保證文藝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保持文藝優良傳統的生命線。新形勢下,黨對文藝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不能松懈。習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有關黨對文藝工作領導的論述,給我們再一次指明了方向、基本遵循和主要任務,不僅破解了許多困擾我們的迷思,而且起到了正本清源、鼓舞士氣的作用。習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要把文藝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貫徹好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把握文藝發展正確方向。”這就揭示了黨領導文藝工作的職責和使命,說明了黨領導文藝工作的極端必要性。

      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歸根結底是思想的領導,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說對文藝工作指導地位的領導。那種以為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是“發號施令”,是“橫加干涉”,把黨的領導看作文藝事業發展的“束縛”,將黨的領導同文藝工作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觀點,顯然是曲解了黨同文藝的關系。

      早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就提出了“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學習社會”的任務,提出了“革命作家,尤其是黨員作家,必須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知識”的要求。在第四次文代會的《祝詞》中,鄧小平也強調:“文藝工作者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提高自己認識生活、分析生活、透過現象抓住事物本質的能力。”習總書記在這次講話中,語重心長地重申文藝工作者要學習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學習毛澤東文藝思想,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以此來凝神鑄魂,打牢根基。幾代領導人的這種持之以恒、一以貫之的期望和號召,可以說正是黨領導文藝工作的根本體現。我們要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的領導,就不能對馬克思主義文藝觀采取疏遠、無視、淡漠、輕蔑或拒斥的態度,就不能迷信西方一些現代文藝學說,不能拿西方的觀念和標準來剪裁和評判我們的文藝事業。相反,我們應當通過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學習教育,糾正和克服文藝創作和理論批評中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審美觀上的偏頗。這是黨領導文藝工作的重要職責。

      二

      習總書記在座談會的講話中,非常突出地強調了人民文藝的性質。他說:“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人民的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為此,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就成為貫徹這一“根本方向”,落實這一“基本要求”,決定其“前途命運”的切實保證。特別是在分析形勢時,習總書記指出:“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這一告誡,正表明我們黨是在風云激蕩的意識形態與文化沖突中引領著文藝的航船破浪前行。在歷史的新起點上,習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這樣一次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這本身就表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文藝航船舵輪的中堅力量。

      確保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這是革命文藝事業健康發展的核心因素,是經過風雨洗禮、經過正反兩方面教訓提煉出來的最可寶貴的經驗。任何企圖擺脫或離間黨的領導的做法和看法,都是不符合我國國情的,都是不利于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因而也都是有害的。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我們的文藝才能真正走在“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的康莊大道上。

      我們黨在領導文藝事業的征程中,帶出過好的風氣,好的傳統,帶出過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只要看一看現代和當代文學史和藝術史,我們就不難得出這個結論。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后,群眾喜聞樂見的、帶著泥土芬芳的文藝作品,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經過歲月的磨洗,它們許多成了“紅色經典”;四次文代會《祝詞》之后,催生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社會主義新人得到描寫塑造,普通人的勞動、斗爭和悲歡離合得到反映,人民群眾“四化”建設的積極性得到空前激發,至今那些朝氣蓬勃、感人肺腑、激動人心的作品還令人們懷念。我們有理由相信,習總書記的這篇講話,也必將極大地推動作家、藝術家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新的歷史語境和時代條件下,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祖國和民族的優秀作品,讓我國的社會主義文藝事業邁入新的境界,跨上新的臺階。

      這里頗為值得深思的是,究竟是什么動因使我們的文藝能“芝麻開花——節節高”?是什么力量使作家、藝術家增強了“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是什么原因使我們“中華美學精神”得到傳承和弘揚?從歷史和現實的事實看,我們只能說這是黨的信念、黨的意志、黨的靈魂的指引,給了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道理并不復雜,因為我們的黨是人民的化身,是人民的引路者和代言人。所以說,我們的文藝事業,不管怎么改革,也不能把黨的領導改掉;不管怎么改進,也不能讓黨的領導作用改沒了。我們要通過改革,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使黨性觀念和人民性觀念進一步統一起來。這是我們文藝工作的基本經驗。

      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倘若簡單地說,也可以概括為“出主意”、“用干部”兩項。出什么“主意”?按照習總書記講話的精神,就是出如何使文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的主意,出如何使“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的主意,出如何“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主意,出如何讓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的主意。這次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呼應空政文工團閻肅編劇的發言,認為軍旅歌曲就是要有“兵味”、“戰味”。首肯影協主席李雪健的發言,認為“只有全面準確地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把熒幕形象刻畫好、塑造好”。在劇協主席尚長榮匯報發言后,帶頭鼓掌,并說:“長榮同志,你的戲我看過,《貞觀盛事》《廉吏于成龍》起到了警示、啟迪的作用,有現實針對性,你們做得很好,真正起到了繁榮發展文藝工作的作用。我支持你們!”這就是黨領導文藝善于“出主意”的一個示范和榜樣。

      至于“用干部”,按照總書記的說法,那就是“要選好配強文藝單位領導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備、能同文藝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藝工作領導崗位上來”。大計方針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而黨管干部、組織選人,則是確保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得到貫徹執行的重要一環。當前,為了文化強國,為了發揮文藝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文藝真正成為時代前進的號角,引領時代風氣,我們就必須把文藝干部隊伍的素質提高到新的水平。黨的文藝干部必須有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要形成良好的政治空氣,發揮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并能具有抵制和預防文藝當“市場奴隸”、“沾滿銅臭氣”的能力。這是黨領導文藝和管理干部的題中應有之義。

      三

      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的領導,必然涉及文藝的“黨性原則”問題。在我看來,加強黨對文藝的領導同加強文藝“黨性原則”建設,本質上是一致的。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同樣可以看作是新形勢下我們黨的文藝“黨性原則”思想的新表達。

      馬克思、恩格斯當年就不贊成“詩人要站在比黨的壁壘更高的瞭望臺上觀察世界”,反對“詩人的尖塔,高出黨派的樓閣”這種“純藝術”的觀點,希望加入革命運動的人,“要無條件地掌握無產階級世界觀”。列寧針對“無黨性”和“非黨的革命性”思潮,專門論述了文學和出版物的“黨性原則”問題。他的“黨性原則”指的就是文藝“不能是個人或集團的賺錢工具”、不能成為“與無產階級總的事業無關的個人事業”,而應成為巨大的黨的“機器的‘齒輪和螺絲釘’”,成為“黨的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黨性原則”還包括尊重藝術規律,“絕對必須保證有個人創造性和個人愛好的廣闊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內容的廣闊天地”,不要把文藝同黨的事業的其他部分“刻板地等同起來”。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開宗明義就講要“研究文藝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關系,求得革命文藝的正確發展,求得革命文藝對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協助”,以便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為此,系統地談了“立場問題,態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工作問題和學習問題”,談了“為群眾的問題”和“如何為群眾的問題”,談了文藝批評的標準和方法問題,期待文藝能實現“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

      習總書記的講話,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黨性原則”思想。他把文藝事業看作“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把文藝戰線看作“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認為“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這就從黨的角度把文藝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習總書記動情地說:“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道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他在講話中把“深入生活”具體化為“扎根人民”,把社會生活是一切文藝“唯一源泉”的思想凝練成“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這就使得文藝的唯物史觀得到更加徹底的貫徹。

      列寧說過:“非黨性是資產階級思想。黨性是社會主義思想。”“當然,必須善于把這個普遍真理運用于個別的具體問題和具體場合。”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說中,“黨性原則”思想占有突出的位置。聯系習總書記最近在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黨性原則在全軍牢固立起來,堅持黨性原則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須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工作各個環節。”我相信,這一精神對我們文藝工作,也是完全適用的。

      我們要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的領導,作為一項重要的使命,并把它提升到與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歷史需要相吻合的高度。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