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論 >> 精彩評論 >>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鞭辟入里,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習總書記入木三分地指出了文藝創作的源頭是什么。他明確指出:“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文藝創作的生命線是什么,也道出了文藝的本質屬性是人學,反映人際網絡構成的社會生活,揭示文藝是人類情感世界的頂峰。人類的情感世界又是什么?是來自社會生活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不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那文藝創作豈不成了湖中月、雨后虹?脫離了人民,人民還會欣賞你的作品嗎?不反映人民的生活、情感世界,你還會擁有讀者和觀眾嗎?人民才是我們文藝創作的主心骨,是作品的中心。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類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都是人民創新、積淀、梳理、升華的。所以習總書記的強調,不啻是警鐘長鳴,吹響了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號角,是對文藝工作者一次唯物史觀、科學發展觀的深刻教育。
習總書記言簡意賅地點出了檢驗態度的分界線:“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這就是分水嶺、試金石。背離了為人民這一根本方向,我們就有可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創作也就喪失了生命力,就有可能以低俗代替通俗,用欲望代替希望,以感官娛樂代替精神快樂,把藝術愉悅的審美功能磨蝕殆盡,遺忘到腦后,最終成為孤家寡人,為人民所唾棄,為時代所拋棄。
什么是文藝創作的正確方向,什么是文藝工作者肩上的使命?習總書記也給我們豎起正確的坐標。他要求我們: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這又強化了我們文藝工作者對自己神圣職責的深度認識,也拓展了視野,明白了文藝要反映生活、反映人民的核心價值元素。更清楚了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進步代替落后,用文明戰勝愚昧,用美的善的沖擊丑惡虛偽,給人民以光明、信心、希望,推進社會進入更高的文明境地。
不斷探索、不斷實踐、追求新的理想天地,從來是人民的“天性”。人類創造歷史的革命活動從古至今從未停頓過,其進程中充滿了酸甜苦辣,有著喜怒哀樂,洋溢著創造活力和鍥而不舍的進取精神,生發出蓬勃朝氣和信念火花,涌現出星辰般燦爛的,動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作家、藝術家只要全身心地投進人民創造歷史的洪流中,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愛得真摯、徹底,做人民的孺子牛,就能獲得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就能靈魂充實、胸懷開闊、創作活力飽滿,能舍棄金錢的銅臭氣,能掃除頹廢萎靡之風,能擺脫市場經濟的誘惑,寫出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