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論 >> 精彩評論 >>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如何打起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當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宏偉目標的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刻,對文學藝術界發(fā)出了總動員令,他指出,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沒有精神,將情無定所,魂無依歸。沒有精神,一個民族只能是渾渾噩噩、萎靡不振的一盤散沙。更有甚者,窮奢極欲,是非顛倒,給這個民族帶來難以想象的破壞。總書記這次講話,不僅是對現(xiàn)實諸多精神迷霧的廓清,更是對民族精神燈塔的一次久遠撥亮。
作為一名文藝創(chuàng)作者,能夠親耳聆聽這次重要講話,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很多重大問題講清晰了,講透徹了。這個清晰,不是一種階段性的、甚至功利性的“服務式”清晰,而是面對人類文明演進史的規(guī)律性判斷和總結的清晰。這個透徹,也不是對一時一事、一城一池的透徹解析,而是對中華文化整體走向洞明后的透徹把握,是對一個民族精神的恒常養(yǎng)護、擢拔、提升。持之久遠,是講話精神最本質的內核與特征。
首先,總書記的講話,吸納與總結了人類的優(yōu)秀成果,一開篇,他就以欣賞的目光,如數(shù)家珍地擁攬了諸多文學藝術大師的妙篇佳構,僅提到的世界文化巨匠就數(shù)十人,這是一種發(fā)展壯大中華文化的開放氣度。任何文化,關起門來孤芳自賞,都會氣象漸弱,格局漸小。中華文化正是在歷史上,屢次吸納包括宗教在內的多種外來文明,才保持了不竭的生命力。但總書記又始終強調中華文化是我們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魂靈與根脈,他指出,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這是一個泱泱大國的聲音,立足自身的戰(zhàn)略構想和恒常堅守。一個國家的文化,如果不能為自己凝神聚氣,不能在廣收博采的基礎上最終塑造起自己豐滿的血肉、挺拔的脊梁與骨氣,那么這個國家和民族還有什么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還有什么希望呢?
而這一切,就在于文化的創(chuàng)造形態(tài)與文化的發(fā)展形態(tài)上。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個民族的文化主體,養(yǎng)育著一個民族的審美眼光與審美精神,如果從創(chuàng)作源頭上就出現(xiàn)了總書記指出的“迷失”“偏差”問題,那么中國精神的強基固本,就成為一句空話。總書記指出,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他還要求,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yǎng)、涵養(yǎng)、修養(yǎng),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yǎng)、藝術訓練,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講品位,重藝德,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這是從中國精神培育的源頭上,對文藝工作者提出目標、責任與要求,也是文藝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行進裝備與職業(yè)操守。如果不能形成一批有能力、堪擔當?shù)奈乃嚧筌姡敲次覀儤嬛袊瘛⒅袊鴫簦瑢崿F(xiàn)民族偉大復興,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中國精神,是靠全體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來共同創(chuàng)造的,因此,文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就是堅持弘揚中國精神的根本。總書記強調,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的靈魂。作為創(chuàng)作實踐者,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切靈感、一切生動故事、一切打開時代與人物心靈大門的鑰匙,都在與人民精神情感的同頻共振之中。我們時常感嘆世風日下,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卻處處體現(xiàn)一種善良、正直、寬厚、持守正道的樸素美德,這些美德一經文藝的撥亮放大,便產生一種以石擊水的正能量。
我在創(chuàng)作《西京故事》時,曾經深入西安的兩個城中村。數(shù)萬農民工聚集在這里討生活,早晚上下班時,擁擠得甚至需要側身收腹,但他們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相安無事。那種懷揣富裕夢想,卻始終以誠實勞動安身立命的勤勞本分,以及在摩肩接踵的生存空間中,不踐踏他人利益的相攜相守,不正是中國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嗎?我們只是需要一種發(fā)現(xiàn)的眼光、打撈的熱情和咀嚼、消化、提升的思想情感能力而已。中國精神不是凌空蹈虛的口號,它是一針一線、一沙一粒的和合與聚會,只有這種普遍開花生根的精神,才立得住、靠得穩(wěn)、扎得牢。總書記講,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道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向人民學習。藝術可以放開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這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真諦。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十分擔憂地講到了創(chuàng)作心態(tài)浮躁的問題。整個社會急于求成的心靈疾患,自然影響了文藝界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從表面看,是文藝問題,是低俗媚俗、快餐消費的問題,長此以往,這種粗制濫造與責任缺失,就會形成普遍的社會風氣,成為一個時代無法規(guī)避的精神質地。因此,文藝創(chuàng)造應始終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原則,讓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傳播開來。總書記講,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能沾滿了銅臭氣,這是對于時代文藝發(fā)出的最振聾發(fā)聵的聲音。社會風氣與國家精神,都是要靠正能量、有規(guī)律的漸進之風徐徐開啟的,一蹴而就不行,殺雞取卵更糟,只有方向正,路子對,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扎穩(wěn)打,久久為功,最終才會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總之,學習總書記的講話,就是要讓文藝作品,全面打起中國精神,從而讓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在新的征程上,尊嚴、優(yōu)雅、善良、和平、正氣地持續(xù)演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