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收藏天平上的仁、信、知(胡平)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9月28日10:04 來源:解放日報 胡 平

      從事古陶瓷收藏和研究三十余年,時常有人問,如何才算一位合格的收藏家?我是這樣回答的:要重點考察人品,看內在的素質和修養,藏品多少、鑒賞水平高低,還不是最重要的。我在長期的收藏實踐中,十分注意以儒學理念來指導古陶瓷收藏活動,用傳統儒學中強調的“仁”、“信”、“知”放在收藏天平上,來嘗試研究分析中國古陶瓷的文化內涵。

      “仁”是收藏文化的價值取向!叭省痹谌寮椅幕姓加型怀龅匚,從《論語》所記孔子言談中可以看到,其中涉及“仁”的地方非常多。至于孔子所解釋“仁”的含義是“仁者愛人”,則更是古今中外儒學文化圈重要的為人原則之一?鬃犹岢臑槿酥,就是圍繞一個“仁”字展開的。因此,對收藏家來說,儒家的“仁”無疑是重要的收藏指導原則之一。一個收藏家不管收藏了多少奇珍異寶,不管有多么高超的鑒賞能力,如果沒有“仁”作為價值取向,那么這些珍寶僅僅是寶物而已,把他稱為收藏者自然可以,但稱為收藏家則不可以。收藏本來有諸多層面,許多人努力搜集藏品達到一定數量和質量,往往會以收藏家自詡;然而真正稱得上收藏家的人士除了擁有豐富的藏品外,還需具備收藏之外的功夫,這就是所謂的內功。所謂內功,就是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為,其中作為儒學最重要理念的“仁”便是最主要的內功。收藏家必須內功充沛,不僅能認識到“仁”在內功中的重要意義,而且要努力去把它作為自己的道德規范。如果收藏家心中有一顆仁愛之心,從事收藏鑒賞就會處處顧及他人利益,私利一除,品位自然就得到了提升。

      “信”是收藏交易的核心理念!靶拧本褪钦\信,儒家的處世之道首重“立信”?鬃诱J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就是強調誠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之本,世界上沒有誠信,一切將變得無所適從。從事收藏的人,都知道“價值洼地”的道理,簡單地說,其實就是在市場中存在某些物品的價格相對于其實際價格偏低的現象!叭省笔鞘詹匚幕囊粋重要的價值取向,當然這種價格偏低是需要研究者予以評估才能確定。事實上,盡管是處于一個統一和開放的市場,對于某些商品潛在價值的評估總是會發生偏高偏低的現象,這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但只有關注這種商品的人士才有可能對其價值作出或高或低的評估,從而在一定的時間界限內作出或買或賣的決策。因此發現“價值洼地”始終是收藏家高度重視的課題,但正因為人們希圖發現“價值洼地”從而爭取更多利益,因此其中的陷阱就遠比普通商品為高,所以有識之士都認為誠信對于“價值洼地”的評估在當今收藏界具有極端重要性。

      收藏人士要科學、客觀、審慎地分析探究,否則極有可能會誤入并非“價值洼地”的陷阱而遭受不必要損失。然而誤入“價值洼地”者仍不絕于途,根源在于人們視收藏為投資,輕信了某些權威人士的分析。最近十余年中國的古陶瓷價格一路走高,原先不被看好的品種也紛紛被高價拍走,而且只要是明清官窯、內府所藏,參拍者就會頭腦發熱而不計后果地競拍,于是紀錄一次一次被刷新,使中國文物拍賣市場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市場熱點。但紀錄創造后,到手的拍品后來究竟處于怎樣尷尬的境地,紀錄的創造者究竟有著怎樣的心結,這些都無人問津,因為人們關心的是下一次的拍賣,下一次有可能誕生的新紀錄。

      “知”是收藏鑒賞的重要前提。收藏的重要一環就是認知,認知包括鑒別和欣賞。文物鑒賞可以說是一切從事收藏的人士所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因此“知”是收藏文化的主要內涵。從“知”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無論進行多么認真的學習和鉆研,他所能夠掌握的知識終究是有限的,因此所謂“知”與“不知”既有界限也難以劃分界限,從這一點來說,“學無止境”應是最好的詮釋。儒家重視學習,強調“學而不厭”、“溫故而知新”。孔子自己認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孟子·公孫丑》記載子貢與孔子的對話:“昔者子貢問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子貢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子貢的總結很重要,人欲“仁且智”,必善于學,而且要能夠學而不厭,要做到這一點確實非常不容易。

      儒家對學習的重視和內涵的詮釋,對眾多收藏人士來說是有現實意義的。不學習,自然難以登上收藏的大雅之堂,難以一窺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收藏世界。然而學習也有方法,方法得當,學習效果就明顯,反之則可能越學越不得門徑,甚至知難而退。當然學習尚需講究溫習,所謂“溫故而知新”,確是不易之秘訣。我多年來從事古陶瓷的收藏研究,十分重視兩條腿走路,即一方面從書本中學,一方面從實際中學,還有就是請益多師,決不以不求甚解的態度對待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時讀一本權威經典之書,往往讀至十余遍,力求弄懂弄通,其中甘苦非親歷者不能體會。但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后,尚有許多問題不能求解,于是又期待在下一輪學習中獲得解決,如此經歷多輪研習,學習興味愈益盎然,鑒賞知識也在不知不覺間得到一步一步的扎實提高。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