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網絡文學五論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6月23日10:03 來源:羊城晚報 傅記

      融合論:相互滲透

      馬文運(上海市作協黨組副書記、秘書長):網絡文學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產生的,與傳統文學并非完全對立,是相互滲透的。現在也有不少傳統文學通過電子化成為網絡文學的一部分,網絡文化的作者也受過傳統文學的熏陶,有些網絡文學通過出版進入了傳統文學的領域,并且依靠網絡的重要影響力成為傳統文學的一部分。

      傳統論:接續傳統

      王干(《小說選刊》 副主編、評論家):網絡文學就是傳統文學,為什么這么說呢?網絡文學有很多類型,比如有說史的、有武俠的、有玄幻的、有言情的。在“五四”以前,中國文學就是現在網絡文學的現狀。比如說《三國演義》對應《明朝那些事兒》,是說史的。《水滸傳》是武俠小說,《西游記》是玄幻小說,《紅樓夢》是言情小說……我們現在看網絡文學好像是很先進的東西,其實是“五四”文學把我們原來那個傳統中斷了,現在網絡文學重新把它接應上了。

      非文論:白馬非馬

      王彬彬(南京大學當代文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評論家):對于我而言只有兩個文學,好的文學和壞的文學,這才是有意義的。我覺得網絡文學跟清末民初前幾十年蓬勃發展的武俠小說、通俗小說有一些可比性,兩者有相近的生產方式,那個時候作家也是無限制地寫,當時是鋪天蓋地的創作,出現了新的出版業、新媒體,這個現象被忽視了很多年。網絡文學從當下看主要還是一個商業行為而不是文學行為,但它自身隱含的問題,的確應該研究,值得研究。

      吳亮(《上海文化》主編、評論家):這是一個白馬非馬的問題,白馬是不是馬,我的結論:白馬不是馬。網絡文學是什么樣的狀態,我不說大家都知道,我慶幸沒有卷入其中。網絡文學是現代科技沒有門檻、容易發表造成的結果,但文學、文化肯定是由比較高智慧的人來寫的,而不是說讓大眾來寫。

      隔膜論:體系老舊

      楊克(廣東省作協專職副主席、網絡文學院執行院長):網絡文學的討論仍處于無意義狀態,因為網絡文學評論需要用另一套話語體系來介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困難。現在還沒形成新一代的網絡批評家隊伍,所以現在的討論,多是傳統批評家在討論網絡文學,這是有隔膜的。

      夏烈(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秘書長):網絡文學這個議題,是文學界特別關心的,但說到網絡文學是不是文學,這其實是個偽命題,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文學,哪怕是我們想象當中的文學,都有賴于作家的創作。我們的傳統文學觀是要一統文壇,現在則不是這樣,尤其到今天媒介革命之后,不再有一統的格局,都是部落化生存。

      確認論:萬途歸一

      蔣勝男(浙江省網絡作協副主席、網絡文學作家):網絡文學是不是文學?其實這不是個疑問句,而是個確認句。我們已經將它命名為“網絡文學”,接下去可能就應該考慮它屬于大文學概念還是小文學概念,是屬于廣義概念還是屬于狹義概念。網絡只是個平臺,網絡文學對應的是什么?我覺得可能是紙質文學、竹簡文學、青銅器文學或者甲骨文文學,網絡只是一個載體而已。到了最后所有的文字都會進入網絡,所有的文學可能都會成為網絡文學。

      韓小蕙(《光明日報》高級編輯、作家):我在網絡上發現不少優秀作品。比如,在我最近編選的散文精選里,就有來自網絡上的一些作品,有的是傳統作家寫不出來的。再如“六一”兒童節到了,我做了一個哈佛學者推薦的14部培養孩子優秀品德的電影,都是網上推薦的。我覺得網絡上會有好東西,隨著生活的變化,網絡文學會不斷發展、壯大。這也促使作家、批評家不得不介入網絡文學,不得不研究網絡文學,而且不得不對促進它的成熟做出一點貢獻。(傅記)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