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中短篇:搶奪網絡文學眼球(宋莊)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6月17日07:2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宋 莊
    人民日報海外版

      “難過的時候,去哪里天空都掛著淚水!睆埣渭言阪I盤上敲下這樣詩意的文字時,并未能預料,他的舉動有可能給網絡文學帶來巨大的顛覆。

      張嘉佳的文字最初以“睡前故事”系列的名義在網上瘋狂流傳,幾天內達到150萬次轉發,超4億次閱讀,引來電影投資方的巨資搶購,轉瞬便簽下其中5個故事的電影版權。每1分鐘,都有人在張嘉佳的故事里看到自己。“我希望寫一本書,你可以留在枕邊、放進書架,或者送給最重要的那個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隨便打開一篇就可以了!睆埣渭训脑竿缃裾焖僮呓F實。他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一書由此火爆,發行超120萬冊,張嘉佳被稱為“微博上最會寫故事的人”。 那么,這些“喜歡從絕望中生長出的希望,喜歡那些堅持而不放棄溫暖的主人公”的網友,是否將從此愛上短篇?宏篇巨制的網絡長文,在數字時代是否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網絡作家寫長容易寫短難

      對于傳統的紙質閱讀者而言,網絡文學動轍百萬、甚至千萬字的連載令人不可思議。要知道,金庸武俠小說全集14部總共不過870萬字。因此,不少網民呼吁網絡寫手“手下留情”,“杜絕廢話”。

      “寫這么長,難道真是讀者的需求?”起點中文網常務副總編廖俊華以網絡文學的生存狀態為由解釋網絡作品的長度:網絡寫手在電腦上每分鐘敲出100字已不在話下,長對他們不算什么。其次,寫得長對后期影視、動漫產品的改編來說,相對容易;第三是瘋狂的盜版。長短取決于目前的網絡環境,環境逼著作者必須寫長,短了無法生存。

      網絡作家無罪直言市場是不可回避的話題。他說,網絡作家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讀者是喜歡武俠、喜歡魔怪還是喜歡穿越,網絡作家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關注。

      評論家汪政在接受采訪時說,網絡作家的判斷標準是訂閱量、購買量和排行榜!熬W絡文學多是快速閱讀,不可能像傳統文學作品語言那樣淺吟低唱。”汪政說,對于網絡作家而言,讀者的認可也許比傳統批評家的認可更為重要。

      體量宏大的網絡文學擁有巨大的市場,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網絡作家跳舞認為,這種挑戰來自4G時代。網絡文學本身就是因為滿足了快餐式、獵奇性閱讀而風靡天下,但如果手機下載一部電影只要幾秒鐘,那個時候,誰還來讀網絡小說?很多網絡作家表示,網絡已經搭建了一個巨大的、潛力無限的平臺,今后,網絡文學作家將立足于“上游”,不再單純為了“碼”字,更不能只是“賣”字,而應向動漫、影視等多種娛樂載體進軍。

      中短篇小說的復興和崛起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覺得,網絡文學起步之初更像是一些“文青”聚集的“民刊”,今何在、安妮寶貝等第一代網文作者的寫作更像是傳統中的小長篇。今天我們說起網絡小說好像就是超長篇的類型小說——這種印象來自2003年大資本入場后以起點中文網為代表的寫作模式。網絡文學并非鐵板一塊,相反,由于網絡傳播的低成本使得網絡文學具備明顯的分眾特征:口味分化,市場細分,哪怕很小眾的需求,只要達到足夠的規模就會有相應的生產。比如,晉江文學城的網文較短,并且有“不催更”的文化。晉江文學趣味還比較接近傳統,有“文青”氣息。不過,“文青”氣最濃的還屬豆瓣網。

      2011年底,“豆瓣閱讀”以類似文學期刊的方式發表諸多中短篇小說,并舉辦“中篇小說大賽”。小說閱讀網、塔讀文學網等也分別以“單行本小說大賽”、“原創小說大賽”等名目推出網文短制。

      邵燕君把文學網站開始興起中短篇小說熱原因歸結為2013年短篇小說女王門羅獲得諾獎。“豆瓣閱讀”隨著網絡應用的進一步普及化,大量傳統作家、讀者陸續涌入,網絡不再是網絡文學的專有平臺,而將成為所有文學的新平臺。各種文學力量要在這里重新聚集、整合,重新爭奪“文化領導權”。

      評論家莊庸也認為,門羅獲得諾獎帶動了中短篇小說熱。另外,豆瓣發力中短篇小說,中短篇小說成為網文新的熱點。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在2014年意外暢銷,成為網絡中短篇小說熱的典型跡象!熬W文中真正最有生產力的,其實不是長篇,而是從博客體、論壇體到140字的微博體以及微信體等各種語體實驗微文本,它們代表著最新、最前沿、最先鋒的語言和文學實驗樣式。這些實驗,都逐漸被網絡文學中的主流吸收和消化,并在經典化和主流化的過程中,被影視劇等吸納成為其暢銷元素!鼻f庸說,他曾分析過近10年的婚戀影視劇,他發現,影視劇的男女主角常常大段大段地抄用網絡段子,這就是“網絡言語生產力”對“大眾文化”的滲透和侵襲。

      網絡文學體裁格局是否要重新洗牌?

      那么,網絡文學的體裁格局真的要重新洗牌?中短篇小說要火了嗎?它能打敗早已形成規則的網絡長篇巨制嗎?

      據悉,網文中50萬字只是起步、80萬字才是入門、兩三百萬字才“開局起步”的“長篇”類型小說,已經形成網絡文學新生產機制的一整套創作“明規則”與寫作“潛技能”。

      但是,動輒數百萬字的“長篇”類型小說面臨的重要關卡是,在作品的1/3前后讀者容易出現審美疲勞和閱讀倦怠,曾經美味的“大神”巨著此時容易蛻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除非是鐵粉,大量的中間分子容易流失;所以,有經驗的“大神”多會在這個關鍵點布置“大事件”,通過高潮再一次把讀者帶入下一階段的閱讀之旅。而中短篇沒有這個障礙,中短篇在網文界的復興和崛起,特別符合從當下到未來網文界與傳統文學界跨界融合、重塑“主流新文藝”的長遠趨勢。

      自盛大等資本體系進場,主導網絡文學界的商業化、類型化和工業化大發展后,“網絡文學”這一概念越來越被商業綁架,以致網絡文學基本就等同于網絡類型小說了。而那些自由、草根和全民寫作時代誕生的中短篇小說及其他文學文本,幾乎都被排斥在“網絡文學”的概念之外。

      中短篇小說是網絡文學界和傳統文學界中“最不具有差異”也最容易溝通和融合的。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在“微博陣營上用新語體來講的中短篇故事”,它的走勢和影視噱頭,代表著某種風向,即商業推手和資本玩家“意外”地發現了“中短篇”也可以商業化,而不只是動輒幾百萬字的類型小說才可以影視化、游戲化和“收入暴漲”, “中短篇”也有可能是一個被人忽略的富礦。

      因此,莊庸覺得,假若2014年中短篇小說在網文界和傳統文學界能夠成為“熱潮”和“崛起”的話,它有可能會讓我們重新定義“網絡文學”的概念以及讓網文格局重新洗牌,真正提供一種重新發韌的活力和動力。莊庸認為,短篇是文學之王,是網文真正具有文學價值的先鋒實驗田。

      邵燕君說,身處媒介革命的千年之變,我們不能固守任何“本質性”的觀念,不但“純文學”、“通俗文學”、“經典文學”這樣的概念需要被歷史化,長篇、中篇、短篇這些與紙媒性質直接相關的分類概念也需要重新考慮。也許我們只能以“精靈”這樣的抽象意象來理解“文學性”,它既不綁定于某種媒介,也不綁定于某種標準,甚至不綁定于某種體裁,生命的能量流向哪里它就在哪里。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