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天人合一”的文章(余秋雨)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5月15日10:45 來源:今晚報 余秋雨

      一

      我在文化研究上走了一條特殊的路,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走遍歷史遺址;

      第二,尋找當代推手。

      對于第一方面,大家都已看到。我以二十多年的貼地歷險,把人類最重要的古文明遺址全都考察了,幾乎沒有缺漏,被國際媒體評為“最勇敢的人文學者”。是不是“最”,很難論定,但“勇敢”是不必推卻的了。考察的結果證明,親自現場抵達,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文本閱讀。文化的靈魂至少有八成,不在文本之中。

      如果說,第一方面關及歷史文化,那么,第二方面則關及當今文化了。

      當今文化,面臨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轉型。中國在三十多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主攻經濟,擱置文化,這是可以理解的;時至今日,始終沒有轉型的文化早已落后得讓人瞠目結舌,嚴重阻礙了全社會的精神重建。文化的缺失導致了人們對文化的饑渴,但是有誰想得到呢,恰恰是那些沒有轉型的文化又轉過身來成了“新時代的國學導師”,構成了二十一世紀最脫節的文化奇觀。

      因此,看見到處都在開設的“總裁國學班”“高端文化課”之類,我總是建議:能不能把講臺上下的人換一換?

      不錯,很多企業家可能缺少名校文憑和歷史知識,但在“當代大文化”的創建上,他們往往超過講臺上的人物。

      例如,我發現,上海最惱人的“小市民文化”的大幅度消退,并不是出于什么文化教育,而是出于上海居住空間的改變。擴而大之,中國近二十年來居住方式的全面提升,從根本上改變了一系列文化課題。你看,正是房地產,使真正的“無產階級”大規模減少,這也使我國的思想文化根基發生了重大改變;也正是房地產,使普通民眾對居息方式的選擇權利有效擴大,隨之也使與“生存”相關的精神命題急速上升……因此,我不愿意像有些傳媒那樣老是對房地產企業罵罵咧咧,而愿意與王石、馮侖、潘石屹等人交朋友,還把他們看成是特殊的文化代表者。

      “當代大文化”的項目很多,我覺得,比居住文化更重要的,是電商文化和生態文化。正是在生態文化的探求中,我結交了閆希軍先生,并把他看成是當代文化轉型的重要推手。

      二

      閆希軍先生是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一位成功的大企業家。對于這樣的身份,我會尊敬,卻不會怎么上心,因為文化的目光不會過于看重“成功”。

      但是,那次在香港遇見他,聽他隨意地講了幾句,我就被一種宏偉的文化追求感染了。原來,他是要讓中華文明中的一個核心元件——中藥,在二十一世紀發揚光大、潤澤人類。

      為什么說中藥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元件呢?因為,在中華文明初創的同時,很多有可能走向文明的原始部落都在一場場病疫傳染中滅亡了。我在為炎帝陵所寫的《炎帝之碑》中有這樣的句子:“泥昧歲月,邪疫如麻,幸有王者,嘗草治煞。此王者誰,神農炎帝也。”這就是說,如果不是炎帝“嘗百草”而開發中草藥,中華民族也就很難延續,那又怎么談得上文明?

      前些年我在北京大學講授中國文化史時,曾有學生問到“中醫中藥是不是偽科學,要不要取消?”我回答說,中華民族為什么能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族群?中醫中藥起了關鍵作用。世世代代受惠于它,卻又貶斥它,這是忘恩負義。

      而且,誰都知道,中醫中藥里融匯了古代中國的很多哲學觀念,尤其是其中的生命哲學和生態哲學。

      正是出于這樣的認識,我從人類學的宏觀思維上成了閆希軍先生的文化知音。所不同的是,他是一個行動者,早就把認識變成了一種鏗鏘有力的實踐。

      當然,立足中醫中藥,也很容易成為我們常見的那種“國粹主義者”,盲目地反對西方,反對國際,反對現代,甚至反對得義憤填膺、聲淚俱下。但是,閆希軍完全不是這樣。他就像敬重中藥一樣地敬重西方,敬重國際,敬重現代,而且,一定要讓中藥與它們親密相融。怎么親密相融?首先在中藥自身做文章。也就是說,他愛中藥,卻又以最嚴苛的標準來要求中藥。中藥歷來缺少國際化、現代化的標準,他就著手建立,爭取達到國際最高水準。終于,他帶領著團隊勇闖美國的FDA標準而凱旋,令海內外同行大吃一驚。

      這也是近幾個世紀以來讓中華文明的核心元件獲得世界級公認的破紀錄壯舉,連我這個文化人也為之揚眉吐氣。

      徹底民族,又徹底國際。充分自信,又充分開放。閆希軍先生解決了文化界一直搖擺不定的大難題。

      文化人從清代開始就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但這條路一直沒有走通。閆希軍先生則走了另外一條路,即中西皆為其體,又皆為其用。你看,“復方丹參滴丸”,顯然是最地道的中國之體;FDA,又顯然是最地道的西方之體。兩個體,先是兩相懷疑,兩相冷漠;由于閆希軍先生他們的努力,開始兩相窺探,兩相磨合;最后,終于兩相擁抱,兩全其美。

      我很希望中國文化在走向國際的時候,能夠看一看閆希軍先生他們團隊的身影。再也不要一看國際標準就妄自菲薄,宣布自己老祖宗的老藥方是“偽科學”;也不要一旦闖關不成便退縮回來,重新鎖門閉窗,妄自尊大。

      至此,我自以為對閆希軍先生獲得了充分的認識。沒有想到,更新的體驗還在后面。

      三

      閆希軍先生把中藥推向國際,那么,他的中藥從哪兒收購?結論是:自己尋找和開辟藥源基地,直接向大地索取。藥源基地必須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健全的生態系統,結果,他就把大地的健康與人體的健康聯系在一起了。這就在實踐上達到了古代哲人所向往的“天人合一”。在我看來,這是生態文化的最高標準。

      根據這個標準,他從做藥開始,又進而做水、做茶,全都做足了“天人合一”的宏大文章,讓人嘆為觀止。

      我曾有幸,與他同車在吉林長白山地區長途旅行,為的是汲取和精制“細胞活力礦泉水”。那些礦泉水出自火山巖,幾億年都白白流淌到了河海之中,現在卻要潤澤人類的健康了。因此,我在那些原始森林的山路間,深深體驗了人的生命力與自然力之間的關系。這兩種力,可以擦肩而過,可以互相傷害,卻也可以相見而歡,互生互榮。

      我也有幸,見他在云南普洱市的山谷間渾身污泥,挽著褲腿,指揮若定。那里本是一個荒涼所在,他與當地政府合作,變成了一個普洱茶的生產基地,設備和廠房的等級,達到了當代中國生態企業的示范性高度。他以制藥的至高標準萃取速溶普洱茶,潔凈指標和健體指標都獲得了國際機構的充分認可。

      當時我曾想,用北國長白山的礦泉水,沖泡南國普洱市的普洱茶,即便小小一杯,也氣吞山河。一個泱泱大國的生態文化,應該有這種氣度。這種生態文化,被閆希軍先生概括為“大健康文化”。

      說到這里,我們已經看到閆希軍先生他們在安頓中西文化關系、處置天人文化關系上所做出的實踐性貢獻。我認為,正是在這種貢獻中,可以找到二十一世紀新文化的端倪。那些至今還關在書房里的文本迷路者,以及那些不斷把空談當文化的名士名媛,正該放松自己,好好地跋山涉水,來學一學。只有這樣,才能走向文化意義上的“大健康”。

      四

      天士力控股集團已經成立二十年了。二十年,正是成熟之年。從它已經走過的腳印看,今后的步子必將更快,今后的道路必將更長。

      聽說有幾位資深記者經過長期采訪,寫了一本書,敘述閆希軍先生和他的團隊的奮斗史。這是做了一件好事。在我看來,一個個當代企業家的奮斗史,正是當代中國史的組成部分。每一個重要企業,都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局部縮影。對一般讀者來說,這樣的書,也可以告訴我們,何謂奮斗,何謂勵志,何謂人生,何謂中國。

      為了祝賀二十周年,我且將以下這段話,一表心意。這段話,是對“天士力”這三字品牌的闡釋——

      猛士之力強而促,文士之力綿而柔,天士之力盈而久。何謂天士?行天道,得天潤,獲天佑也。

      甲午春日于京城

      (本文為《筑夢大健康——記閆希軍》序言,該書由今晚報社社長鮑國之主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