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學電影史,在中國早期電影發展史上占重要地位的《盤絲洞》只是個傳說。課本上能看到的惟有蜘蛛精穿肚兜短褲露著大腿、不甚清晰卻讓人無限遐想的劇照,以及一些類似“怪力亂神”、“艷情”等語焉不詳的介紹。因為影片膠片早已失傳,所有說法只是源于當年一些散見各處的文字,這對一部電影的研究顯然很牽強。
4月15日,“中國早期遺失電影珍寶《盤絲洞》回歸故里”系列活動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活動中,挪威國家圖書館將該館發現并修復的中國早期電影《盤絲洞》膠片拷貝贈送給中國電影資料館。這也是中國電影資料館首次接收流失海外的中國經典影片拷貝。這部早期默片在80多年后圓滿“回歸”,并隨后舉行了放映活動,讓觀眾有幸一睹當年電影之風采。
《盤絲洞》取材于《西游記》,1926年由當時上海灘著名才子導演但杜宇拍攝,據記載,1927年在上海公映轟動一時。1929年改名《蜘蛛精》(Spiders)在挪威公映,是迄今所知第一部在挪威上映的中國電影。遺憾的是,影片膠片在中國早已不復存在。據介紹,2012年4月,在第68屆國際電影資料館聯合會上,中國電影資料館相關人士同挪威國家圖書館代表交談時得知,挪威國家圖書館發現了一部古老的中國電影拷貝,但由于第一本膠片缺失,沒有影片片頭字幕,無法確定名稱、年代。此后,經雙方半年多的溝通、鑒定,最終確定這就是在中國已不復存在的經典電影《盤絲洞》。由于原膠片是硝酸片基制造,發現時損壞嚴重,挪威方面又由一個專門小組負責修復。如今,在兩館長達兩年的不懈努力下,片長約60分鐘的修復版《盤絲洞》終于得以重新同中國觀眾見面。
但杜宇一直被稱為文藝片導演,可今天看來,這部默片集喜劇、滑稽、武打、神怪、時尚為一體,充滿各種商業電影元素,制作水準出人意料,的確堪稱經典,從中可以窺見那個年代中國電影乃至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況。遺憾的是,這一版本的《盤絲洞》仍是殘本,沒有看到當時重點宣傳的豬八戒戲眾蜘蛛精一場戲,也就無從知曉最早的水下鏡頭是何等面目。目前,國內現存的上世紀20年代的無聲片不超過10部,《盤絲洞》的重現無疑對中國電影史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重大意義,不僅會讓電影史對這部作品和導演重新評價,也讓人們對當時備受詬病的神怪片有了全新的認識。
毋庸置疑,《盤絲洞》的回歸是國際文化交流不斷加強的結果。我們甚至開始盼望,隨著交流廣度和深度的擴大,說不定還有機會找到同樣失傳已久、當時更為著名的系列電影《火燒紅蓮寺》,那將對中國電影乃至當時社會的文化研究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