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閱讀思南路(毛時安)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3月03日10:51 來源:文匯報 毛時安
    思南文學會館,每周都有讀書會在此舉辦。思南文學會館,每周都有讀書會在此舉辦。
    街頭雕塑富有詩意。 攝影:葉辰亮街頭雕塑富有詩意。 攝影:葉辰亮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不少上海經典老城區的保護、研究進入了不少學者和文化人的視野。這里發表文學評論家毛時安的《閱讀思南路》,以散文化的筆觸,從文化的角度對上海著名的思南路進行了讀解。

      一

      我這個人,一輩子喜歡的只有一件事:讀書。打從小學一年級第一次買了長篇小說《宋景詩》以后,欲罷不能。走路、吃飯、休息,都是捧著一本書。小時候讀的都是那些現在被稱為“紅色經典”的革命小說《紅旗譜》、《紅日》、《紅巖》、《林海雪源》、《烈火金剛》、《敵后武工隊》、《小城春秋》、《野火春風斗古城》……常常讀得廢寢忘食,激動得無法自已。三十歲以后上大學,讀《文心雕龍》、《滄浪詩話》、《詩品》、《藝概》,也是一卷在手,食不知甘苦。現今家里堆得到處是書,臥室、書房、客廳、洗手間,不是打開的書就是合攏的書,不是站在書柜里的書,就是橫放在家具上的書。以致妻子時常一邊打掃整理一邊埋怨嗔怪,你呀,除了讀書寫文章,什么都不會干!是啊,我實實在在是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無用之輩”。

      因友人之約,讓我談談一條路。這條路不算長,也不太寬。但這條路卻是以舉世聞名的淮海路華燈璀燦的極度繁華為底色,以一種“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特別氣息,吸引著過往行人。這里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代之而起的是可以聽見夏日綠葉婆娑、冬天黃葉落地的寧靜。這里沒有燈紅酒綠的繽紛,代之而起的是灰白色的樸素和極為省儉的色彩。這里沒有步履匆匆的緊張,代之而起的是散步式的瀟灑和放松,是慢生活的節奏和步子。沿著淮海中路一路向西,在最熱鬧的地段,你向南一拐,不期而遇,“思南路”三個字飄然而至。倘若說,淮海路是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江,思南路就是它的支流小三峽大寧河。這種令人印象深刻強烈的對比,讓人恍然間由火樹銀花的不夜城來到了一片世外桃源,是真正的“身居鬧市,一塵不染”。

      二

      審美有點像愛情,是個人的,奇特的,幾乎一點沒有理由的。不知為什么,“思南”這兩個字總讓我覺得其背后潛藏著令人怦然心動的情愫。中國最早的詩歌合集《詩經》,其最打動人心之處,就在于“思”——思無邪。“思”什么?又為什么思“南”?南方有嘉木?南方有“美人如花隔云端”抱恨終生的浪漫?南方有草木蔥蘢的青山清澈見底的綠水?南,是一個讓人充滿遐想的方位符號,可以激發你無窮翩躚的廣闊聯想。思南,一個閉口音一個開口音,讀起來也很音樂。其實我知道它來自于法國作曲家馬思南,但我覺得這樣想象更有意思。

      說來很慚愧,我從小生長在這座城市東北城鄉結合部的工人新村。那里集聚著幾千人上萬人的大廠。除了“文革”大串聯那會兒,我二十歲前的足跡幾乎沒有走出過那片新建的紅磚灰瓦的工人新村和附近的大片大片的田野。我的目光一直逗留在那個今天看來很小很小的世界里。我對思南路的最早感悟也來自田野,來自晚霞籠罩著的田野上偶然偷聽到的那些對話。那時,我正年輕。一天下班經過田野,田間一條小河岸邊坐著一老一少的兩個男子。年長的男子在教年輕男子畫畫。他們在打開的畫夾上勾勾畫畫涂涂抹抹。令人驚訝的是,在他們畫紙上出現的不是眼前滿籠蔬果的田園風光,而是那些帶著尖頂、立柱、券門、高高的煙囪,門前有一塊如茵綠草,窗前栽著冬青,掩映在梧桐綠蔭里的小洋房,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另一種房子,是我從未去過的另一個世界。我一直站在他們背后,看他們畫,聽他們指指點點地說,隱約中聽到了“思南路”幾個字。那時正是一個無書可讀,卻又是我年輕求知欲旺盛得像夏天大地上瘋狂生長的野草一樣的歲月。借書、讀書、抄書,成了發泄我青春生命力的唯一去處。為了美化我抄下的那些書本上的文字,我就在手抄本的封面和空白的地方畫些小小的風景,其中就有不少想象中帶著古典意味和貴族氣息的老洋房。也有時候,我從未謀面過的思南路,會以自己新奇而陌生的面容,突然闖入我青春的夢境,它們真實而虛幻,近在眼前又遙不可及。奇怪的是,它們和多年后不期而遇的思南路竟有著幾分的相似。靜靜的,狹狹的,有人推開摟空的黑色鑄鐵大門,推開帶著銅插銷、銅把手、用棕色條狀木板拼起的大門,婷婷裊裊地蜿蜒而來……

      三

      世界上的很多事物和書,都有著某種相似性。如果說,思南路是一本攤開的書,那么思南路上那些圍著籬笆和圍墻的別墅,就是一本合上的書。書,有的淺顯有的深奧,有的粗鄙有的精致,有的低俗有的高雅,有的讀了幾頁就了無趣味和它永別,有的卻可以陪伴到你生命的終點,塑造著你的靈魂,影響著你的一生。思南路,就屬于后一種書。

      俗話說,書讀三遍,其義自顯。思南路,是一本可以反復閱讀N次的經典。初讀思南路,你震驚于它的沉著、樸素,高貴而不張揚的大氣。很多年前,我在淮海中路上的上海社會科學院工作,會去思南路口上的郵局領取稿費。出得郵局有時我會慢慢朝南走去,將近復興中路,思南路開始散發出一股不顯山,不顯水,不同于流俗的格調和氣息來。道路兩旁的梧桐樹幾可合抱。歷經上百年的風霜雨雪,樹杈橫斜溢出,猶如連理枝般地在空中緊緊交錯著。一道濃綠的長廊一直伸到視野的盡頭。炎熱的夏天,一踏上思南路便有一股森森的涼意可人地沁入你的肺腑。下雨天,要過好長一陣子,雨滴才能打濕樹下的馬路。一座座色彩并不那么耀眼奪目的小別墅,猶抱琵琶半遮面,欲說還休地躲在綠蔭之中,不經意中露出一點俏麗卻足以讓人心動的姿色——或者是一堵嵌著黑色鵝卵石的墻頭,或者是一截紅磚砌起的煙囪,或者是一扇朱顏微啟的窗戶,或者是滿墻在風中微微顫動的爬山虎,或者是呈現長方三角幾何狀連續展開的色彩明快的明木骨梁,或者是從主樓挑出的有鑄鐵花紋欄桿的陽臺,還有向著前方藍天敞開心扉的尖尖的天窗……幾乎你眼前所遭遇的每一處風景,都是一首抒情意味濃郁得化不開的小詩。后來我因心臟不適住在瑞金醫院,無聊之時,我最喜歡做的事便是獨自一人伏在窗口,久久凝視著腳下,那片像詩一樣帶著抑揚頓挫平仄變化的紅色大瓦片鋪就的屋頂,鱗次櫛比起伏有序地鋪向南方的藍天下。不時有大塊白云投下的陰影從屋頂依次飄過,它們或快或慢自由地掠過思南公寓的別墅群。有時雷雨來臨前夕,那些尖尖的屋頂就像綠色波濤中升起的一片片風帆。使我想到年輕時曾看過的蘇聯電影《紅帆》:一個年輕的姑娘站在海邊,任腳下的波濤濺濕飄起的衣裙,在等待著遙遠海平線駛來的一葉紅帆。雖然,那時我已年過半百,不再有年輕,但面對著思南海上這一片片的紅帆,我的心依然會飛出很遠很遠,依然會憧憬著未來美麗的紅帆。思南路,是一首詩。

      四

      再讀思南路,你可以停下你匆匆的步履,細細打量它修辭的精致、考究、到位。那些經過精心設計施工的別墅,它的門窗、墻面、陽臺、屋頂、煙囪、欄干,每一個局部,都像一篇絕妙好文,字、詞、句、篇,安排得服服帖帖,流暢、舒服、順眼。每個局部都知道自己在這幢房子中扮演的角色,既散發著個性的魅力又服從整體章法的安排。特別是建筑的細部,值得你仔細地觀察,反復地玩味。天花板和墻體、墻體和地面交集的“收頭”處理,交代得清清楚楚,一絲不茍,經得起推敲。就像一枝萬寶龍的鋼筆,一塊百達翡麗的腕表,放在灑滿陽光的手里經得起最嚴厲眼光的百般挑剔,十分的耐看。

      隨著人生閱歷的不斷積累,你會覺得思南路和路邊的每一幢建筑,都是一部敘事性極強的小說。你每推開一扇門,就是打開了一部小說的封面,許多承載著百年世事滄桑、人間悲歡離合的故事,會向你迎面走來:馮玉祥和他手下那些曾經戎馬倥傯叱咤風云但最終厭倦了軍閥征戰民不聊生的將軍們,在這里找到了自己人生平靜的歸宿。《孽海花》作者曾樸住過的曾經的115號(現81號)客廳里似乎還回響著陳望道、邵洵美、郁達夫、李青崖、葉圣陶、顧仲彝這些至今如雷貫耳的一代名士的談笑風生。可貴的是,這里不僅是一片風花雪月,更在沖淡中升騰著一股浩然正氣。曾經的121號草坪上,我們可以看到抗戰嚴酷環境下蓄須明志的梅蘭芳在明凈的窗前揮毫,潔白的宣紙上一株凌風怒放的梅花挾著內心的悲憤,呼之欲出。庭園里隱隱傳來小梅葆玖“咿咿呀呀”吊嗓的稚嫩聲音。周恩來、程潛、柳亞子、孔祥熙、李烈鈞……多少歷史上的風云人物在這里駐足、逗留。這里可以呼吸到他們生命的氣息,目睹他們跌宕起伏史詩般壯麗的人生故事。它們用頑強而沉默的語言向你訴說著歲月的無限況味,有趣的是,思南路的許多別墅有一個共同的不多見的結構方式,樓梯架在別墅外墻的側立面。春雨淅瀝的時候,恍惚中,你可以看到靚男倩女,穿著紅色、米色,能勾勒出青春挺拔身影的緊身雨衣,款款步下樓來。而那些形態色彩結構材質各異的陽臺上,癡男怨女訴說著火熱的情話,或者孤身只影扶著欄桿,獨自品味著一段失戀的往事。仿佛“梧桐樹,三更雨,空階滴到明”的宋詞,就是為著20世紀初的思南路而寫的。此時,雨水正順著高高隆起的紅色屋頂,順著瓦片的縫隙,沿著冰涼外墻的磚縫,沿著水泥的臺階,悄然無聲地流入了長著青苔的泥土里……思南路是一個可供人們傷感、想象的所在。有時想想,傷感真是一種昂貴奢侈的情愫。有錢有閑有青春,才有傷感的資本。《紅樓夢》的林黛玉會傷感,弱不禁風地面對落花吟哦,劉姥姥和板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怎么傷感得起。柯靈先生曾經構思發表了幾章上海百年的長篇小說。倘若有心挖掘一下,思南路倒真是一部已經凝固了上海百年歷史的長篇小說!這些年,經過整舊如舊的改造,思南路不但恢復了她昔日的姣好容顏,而且有節制地點綴一些現代的建筑手法。就像一個有歷史傳統的老貴族后代,高貴之中又融進了一些時尚的穿著。好在所有倘佯在思南路上的人都會自覺地不大聲嚷嚷,以保持它一貫的寧靜和低調。

      五

      思南路,是一部感悟人生意義的哲學書。在那些月明星稀水積空明的秋夜,你踽踽獨行,踩著透過梧桐綠葉灑落在夜色中斑斑點點的光影,看見穿越了一百年風雨而不為所動,集萬千風情寵愛于一身藏而不露、極其內斂、矜持而不驕奢的老洋房,靜靜地屹立在暗藍色的夜幕下,你可以領悟到“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從容沉穩。看著21世紀新人類進出其間,喝著藍山咖啡,高腳玻璃酒杯里蕩漾著玫瑰色的波爾多葡萄酒,一根蛋卷斜插在哈根達斯冰淇淋圓球上,懷想洋房主人們不斷地沉浮變遷,你才會真正明白,人生的無常。才會真正明白,人間正道是滄桑。貧窮不會永遠,富貴也不會永遠。用不著去妒嫉羨慕什么,也不用去自賤自輕什么。

      一個飄雪的冬夜,我去過思南路。雪落大地靜無聲。一片一片,在街燈橙黃的光芒中,在光禿疏朗的樹枝中自由散漫地飄落下來,屋頂上一層不厚的白雪,仍然依稀可見的紅瓦,有點暗。一間間拉著紗簾的窗戶,透出微黃的不那么耀眼卻讓心溫暖的燈光。一瞬間,我內心感到了人間的無限溫情。這么好的東西,不必擁有,看看就行。

      人,活著,是多么地好啊!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