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9日)凌晨1時,我仍未能入睡。聽窗外的風聲,如泣如訴,一絲無端的悲涼忽地掠過心頭。想起孫羽夫人曾在電話里約我:過了春節,在孫羽病情減輕時,兩家聚一聚,談談過往、談談現在,談談未來,談談輕松的話題。我們的青春畢竟已溜走,該學會怎樣安度晚年。于是想起該當寫一篇文章,記敘孫羽之于我的友誼:老朋友正一天天遠去……想今天起床就寫,題目也想好了。眼前閃過孫羽那雙調皮又溫和的眼睛,于是漸漸睡去。
清晨醒來,正要伏案寫打好腹稿的文章,卻突然接到張國民的電話,說:“孫羽走了。”接著收到訃告:說是孫羽于2月19日凌晨1時28分病逝。我不禁一驚,這時刻正是我凌晨無眠想起他的時間。我的悲涼之感不是無端而起,必定是他駕鶴乘風歸去,頻頻回望故土,那目光激起朋友們心頭的波瀾……誰道心靈沒有感應?!
孫羽的病我是知道的,但他病后的堅強和達觀,讓我相信他能挺過這一關。我們相約:今后長相聚、多交流。我相信這不是幻想。我們總會有再合作的機會。
我們曾經有過愉快的合作:我們一起應山西電影制片廠的約請拍一部反映煤礦工人生活的影片。我參與劇本的修改,他和山西的同仁聯合導演。正因如此我才有了一次下煤礦體驗生活的寶貴機會。這部叫作《開采太陽》的影片獲得了原煤炭部頒發的“烏金獎”。我倆也因此建立了真誠深厚的友誼。
他長我四歲,是我的兄長。而他在電影事業上的成就和經歷則是我的師長。他生于貧苦的鐵路工人之家,父母早亡,13歲離家出走參加東北民主聯軍,16歲在東北電影制片廠的影片《鋼鐵戰士》中扮演機警堅強的小戰士劉海泉,栩栩如生,好評如潮。他因此而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他扮演過許多角色,也導演過許多優秀的影片,《人到中年》,給他帶來共和國電影事業的最高獎:金雞獎、百花獎和華表獎。他是老革命、大藝術家。而他卻樸實無華、正直勤懇,以拳拳之心服務于人民,兢兢業業于藝術創作,從不講待遇爭級別。他的優秀品德,引我仰視。他的達觀和奮斗精神讓我心儀。每當見面,我總能從他身上看到對未來的希望,受到鼓舞。他少有那種所謂藝術家格調的“淡淡的哀愁”,卻洋溢著陽光少年的樂觀,同他永遠少相健康的面貌和體態相配合,讓人很難想到他已近80歲了。我永遠不會忘記兩年前的電影節上,他一襲紫紅色的唐裝上衣,烘托著他溫和的笑臉,顯出壓抑不住的青春氣。他輕聲問我:“不過分嗎?會議通知穿正裝呢!”為了也讓我有這份青春氣,他特地送給我同樣的上衣。如今這衣服我還來不及穿上顯擺,斯人已飛升云端。今天,我特地睹衣思友,禁不住熱淚涔涔。他那有些忐忑又洋溢著幸福之感的笑臉再一次浮上我的眼前,那是他的夫人專門為他置辦的。他又請他的夫人專門置辦贈給我,而且是紅黑兩件,要我在重要場合輪替穿著。這情意早已越過單純的贈品,而是兄長之于弟弟的關愛。我將格外珍重這衣衫。因為這是他深情厚誼的禮品,是他高尚人格的象征。
他的人格由他的經歷和信仰所決定。《鋼鐵戰士》中的劉海泉就是他人生的楷模。他的性格和他塑造的戰士形象極為相似,劉海泉犧牲前書寫的誓言:“劉海泉革命到底”,正是16歲的孫羽決心效法的楷模,也是他一生的準則。所以他才那樣真誠樸實、低調卻又高昂著信心,斤斤于藝術,孜孜于探索。在這個意義上,他做到了“革命到底”。
現在,夜已深,已到了另一個凌晨。而我還陷在難以解脫的悲痛中。失去了的才顯出格外的沉重和珍重。不經意間,我們失去了許多本來可以不該過早失去的。生命如一片葉子,在風中飄搖。如今孫羽或許已乘風遠去,在云頭下望,祝福祖國故土親人有新的收獲。我寧愿相信真的有靈魂、有彼岸世界,那里有許多師友,超脫了此岸許多痛苦、災難,彼此和合,度那無盡的永年。
今天應當有音樂,溫柔莊嚴而略顯憂郁的旋律,送給那些在風中遠去的正直的靈魂。孫羽,安息吧!
2014.2.20
3時20分于寤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