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網絡文學已成資本寵兒(肖家鑫)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2月21日09:45 來源:人民日報 肖家鑫

      產業盈利模式清晰,版權衍生價值潛力巨大

      網絡文學已成資本寵兒

     宋嵩繪 宋嵩繪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網絡文學在短短10余年光景中,竟然發展成一個規模如此巨大的產業。據統計,網絡文學的讀者已達2.74億人、注冊寫手200多萬人、市場年收入40多億元。部分“神作”甚至能夠輻射影視、游戲、動漫等多個行業,實現全版權開發。如此高光表現,自然引得互聯網巨頭紛紛投身其中,跑馬圈地。

      然而,繁華難掩問題:作者水平不高、作品良莠不齊、類型嚴重同質化、盲目迎合大眾等。如今,幾大互聯網巨頭先后布局,在資本的角逐中,網絡文學將呈現出怎樣不一樣的面貌,網絡文學作者們的生存狀態如何,又該如何提升他們的創作水平?為探討這些問題,本版今起推出系列報道“觀察·網絡文學”。首篇觀察資本盛宴下的產業現狀。

      ——編者

      今年春節,微信紅包紅極一時,因其形態特殊和易用方便,這種新型電子紅包成為不少人的新寵。然而,在網絡文學圈子里,早就存在另一種“紅包”——打賞,而且打賞的金額之大令不少圈外人咋舌。據了解,最近一筆打賞出手闊綽:起點中文網著名網絡作家唐家三少的連載作品《斗羅大陸Ⅱ絕世唐門》,被一位書迷打賞1億起點幣,折合人民幣100萬元。

      對于這種現象,不少業內人士卻并沒有大驚小怪。在他們看來,打賞百萬元以上的比較少見,但累積打賞達幾十萬元的粉絲并不少。據介紹,這些“賞錢”通常由網絡寫手與網絡文學網站分享,不同網站的分賬比例有所不同,但多數是對半分。據17K小說網總編輯劉英介紹,17K在2013年通過打賞獲得的收入占比超過站內收入的30%。

      專家表示,網絡文學這個曾經不起眼的行業,如今正在成為很多人眼中的金礦。打賞,只是其高含金量的一種表現而已。

      網絡文學由原生時代進入資本時代,2013年市場收入規模達46.3億元

      “金礦”的頭銜,對于網絡文學來說當之無愧。據相關統計,2013年中國網絡文學市場收入規模達46.3億元。盛大文學董事長邱文友表示,2013年盛大文學的年收入達到了11億至12億元。劉英透露,2013年17K小說網的收入過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近40%。

      這樣的金礦,自然不會被互聯網巨頭放過。

      2013年上半年,騰訊與前起點中文網核心編輯團隊合作成立了創世中文網。2013年12月,百度以1.915億元的價格從完美世界手中購得縱橫中文網全部股權。人民網也在2013年10月斥資近2.5億元收購看書網69.25%的股權。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阿里巴巴也將在網絡文學領域有所動作。

      互聯網巨頭的介入,首當其沖的是占據網絡文學半壁江山的盛大文學,其旗下的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城、小說閱讀網、榕樹下、紅袖添香等文學網站,均在各自的目標群體頗具影響力。邱文友表示,百度、騰訊等公司投身網絡文學產業,必然會將網絡文學這塊蛋糕做得更大。騰訊文學運營負責人張蓉則認為,這可能將是網絡文學行業重新爆發的契機。

      劉英則用網絡文學產業的“世界大戰”來形容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介入。他認為,騰訊合作成立的創世中文網正式運營僅半年多,百度也只是剛剛收購縱橫中文網,所以目前兩家還在進行內部整合。而在2014年,這兩家很可能會有所動作。具有強大資本實力的騰訊、百度如何出招,將改變網絡文學目前的產業格局。

      有人驚嘆,看網絡小說每千字雖然只要幾分錢,但累計起來竟成了一門數以億計的大生意。而有專家的表述更為精辟:網絡文學由原生時代進入資本時代。

      掌握版權資源,可以為游戲、影視等娛樂產業提供上游支持,撬動更大的產業發展

      與年收入數百億的巨頭們相比,網絡文學還只能算“小生意”。那吸引巨頭們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目前移動互聯網業務中,除了手機游戲,網絡文學是少有的具有清晰盈利模式的產業。”人民網相關項目負責人表示,這是人民網斥資收購看書網的原因之一。

      用戶付費閱讀、廣告、粉絲經濟是目前網絡文學的主要盈利模式。近幾年,以“道具打賞”為代表的粉絲經濟成為網絡文學新的贏利點。記者調查發現,網絡文學公司幾乎均將打造“大神”作者當做企業的核心戰略。所謂“大神”,是指寫作能力強,擁有大量鐵桿粉絲的資深網絡作家。這一戰略背后,正是這些“大神”的粉絲效應和由此帶來的強大吸金能力。

      2013年12月發布的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也從側面驗證了這一點。從2012年11月20日至2013年11月期間,唐家三少版稅收入高達2650萬元,天蠶土豆、血紅和我吃西紅柿也分別收獲了2000萬元、1450萬元和1300萬元。

      網絡文學的影響力也不再僅僅停留在網站上。近幾年熱播的電視劇中,《宮》《步步驚心》《小兒難養》《甄嬛傳》均改編自網絡小說。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白燁認為,網絡文學已經走向“全版權營銷”,即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不僅可以在線閱讀和無線閱讀,還可以出版實體紙質圖書,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或網絡游戲、動漫作品等,開發相關的衍生產品。

      張蓉向記者表示,騰訊最看重創世中文網的就是網絡文學的版權資源。掌握這些版權資源,可以為游戲、影視等娛樂產業提供上游支持,撬動更大的產業發展。

      龐大的用戶規模也是讓大鱷垂涎的原因之一。據第三十三次互聯網統計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數為2.74億,網民網絡文學使用率為44.4%,用戶對于手機網絡文學應用的使用率達到了40%多。“網絡小說現在對于網民來說,就是一種剛性需求。”張蓉說。

      過度商業化讓文學要素越發稀薄,資本成為網絡文學生產與消費的主導力量

      李金誠(化名)是個老書迷,在手機上看網絡小說成了他打發上下班時間的最主要方式。

      “網絡小說看得多了,會發現里面有很多雷同的情節。而且現在寫手越來越多,一個題材火了,比如說官場小說,很多寫手就一窩蜂地都去寫官場,其實真正寫得好的很少。”李金誠對網絡文學的質量并不太滿意。

      白燁指出,不僅僅是同質化問題,網絡文學廣受詬病的還有諸如低俗、篇幅過長等問題。這些,都與目前網絡文學的商業模式息息相關。

      據了解,在大部分網絡文學網站,作品剛剛發布時均稱之為公共章節,供用戶免費閱讀,用戶積累到一定數量后,開始向訂閱用戶收取每千字2—5分錢,網站則通過一系列激勵機制與作者分享利益。在這種商業模式下,寫作的速度和長度就直接關系到作者和網站的收入,求快求多就成了大多數網絡寫手優先考慮的因素。

      這就導致了作品越寫越長,100萬字往往只是起步,頗具人氣的《凡人修仙傳》字數為700多萬字,《官仙》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400多萬字,而且目前仍在連載中。

      訂閱用戶數量也在影響著作者們的寫作。為了能吸引更多讀者,在故事情節上打“情色”“暴力”的擦邊球,成了一些網絡作者吸引眼球的不二法門。這一點也確實迎合了一部分讀者的喜好。李金誠就坦承,在剛開始看網絡小說時,這些情節對他的吸引力還是挺大的。

      有專家指出,這種商業模式的確讓網絡文學實現了超大規模的類型化生產,但是否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值得深思。

      白燁認為,過度的商業化讓文學的要素越來越稀薄,資本成為了網絡文學生產與消費的主導力量,從整體和長遠看不利于網絡文學的發展。“這是一個市場自發選擇的過程,讀者對過多同類型的作品也會產生審美疲勞,真正受到追捧的作品還是創意好、文筆好的作品。”劉英表示,“應該多給網絡文學一點時間。”

      白燁建議,應該加強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溝通交流,成立全國性的網絡作家協會,這樣可以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一些如網絡作家培訓班、交流會等活動,促進網絡作家創作水平的提高。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