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人們熱議的“老外在北京街頭扶摔倒大媽反被‘碰瓷’”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家附近。事情剛在網上傳開的時候,我特地去實地考證過一番。實際上,那個路口高懸著攝像監控設備,過往的司機師傅都很清楚。如果說一位北京大媽為了1800元錢,專門挑選在這樣一個地方“碰瓷”,可真是一個笑話。盡管后來這些攝像證據證實大媽是冤枉的,可是為什么新聞出現之初,會有那么多人相信北京大媽是在“碰瓷”,并且圍繞著大媽的是一邊倒的罵聲呢?
其中的主客觀因素很多,而一段時間以來發生的好心人救助摔倒老人反被訛詐的一些新聞所形成的慣性思維,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諸如“摔倒老太敲詐三位扶她的兒童”“司機救人反賠償”“攝像頭清晰記錄老太太誣陷好人”等等新聞中那些敲詐扶助者的行為,確實令人氣憤,也令人心寒。前些時廣東肇慶一位被扶阿婆的女婿甚至說什么“周圍的人都不扶,就你來扶?不是你撞的你會扶她?好心人早死光啦!”后來這位阿婆在警方提出將調相關監控錄像作證的情況下,終于向交警澄清自己摔倒與扶她的那位小伙子無關。這件事情雖然還了救助者以清白,但是諸如此類事情給整個社會心理所投下的陰影,卻不容易消除。而妖魔化摔倒老人的聲勢,近年來在媒體尤其是網上,似乎也越演越烈了起來。
“除非有人證物證,否則我不會再去扶跌倒的老人!”廣東肇慶的阿華在扶起倒地的70多歲阿婆卻遭誣陷后表示。那些敲詐扶助者的老人及其家人,固然有其人性的弱點和缺憾,但近來經常聽到的“88歲李大爺摔倒后無人敢扶最后窒息死亡”“老人摔倒無人敢扶只有一位外國婦女給她喂水”“女子報警救助老人前先找七個人證”等等新聞,也讓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某網站為扶不扶摔倒老人所做調查中,竟然有90%的人認為不應該去扶摔倒老人,理由是:“不能扶,萬一遇上是‘碰瓷’的怎么辦,自己就有理也說不清了,到時候被賴上,得花多少時間精力和金錢呀!好事不能隨便做,以防做不起呀!”
似乎古人傳下來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里已經成了過時的老古董。似乎懷著一顆火熱的心去救助別人的人成了傻子,而袖手旁觀、無動于衷的人,反而成了乖巧精明的高人。倘或以如此心態來界定人與人的關系,將是多么可怕,多么陰郁,多么冷漠!
我很喜歡顧城的兩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其實,如果戴著黑色眼鏡去看世界,看到的也依然是一片黑暗。而如果舉著一束陽光去看世界,就會尋找和感受到一片真誠的溫暖和光明。那些敲詐扶助者的老人,畢竟僅僅是個別社會現象。可是經過媒體和傳言的無限放大后,卻遮蔽和扭曲了更大多數淳樸善良老人們的整體社會形象。而心靈閃光的老人,在我們的社會里其實也不乏其人。比如最近東北一位被撞老人謊稱自己有醫保,來為那位撞了自己的年輕人解圍,就讓我們感受到一縷淳樸溫暖的善念光輝。
記得前些年在中央電視臺“真誠溝通”欄目看過一個老苗治沙的故事。老苗退休后在內蒙古赤峰巴林右旗沙地種樹。他說:“我對大自然有一種特殊的情結。后來環境越來越惡劣,這草原上寸草不生。心里非常震撼。土地荒漠化的速度,遠遠超出治理速度。但我覺得還必須堅持做下去。綠色是希望,沒有綠色,就一點兒希望都沒有。”老苗說得多好啊。
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心里壓上一座沙丘,我們的情感環境就有荒漠化的危險。而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心里多栽一片綠色,連在一起就是一片愛的森林。這片愛的森林既可以保持道德水土,又可以調節情感氣候,還可以撐起一片清涼的思想綠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