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讓那個意大利瓦匠復活(武歆)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29日10:19 來源:中國作家網 武 歆

      坦白地講,美國當代頗負盛名的作家菲利普·羅斯的小說我沒有看過,不僅他那部獲得過美國普利策獎的小說《美國牧歌》我沒有看過,另一本著名小說《反美陰謀》我也沒有看過,每每與愛讀書的朋友說起來,我都不好意思承認,只好仰望窗外,沒有任何創造發明地說起“今天的天氣真好呀”之類的老話,以此來躲避羞愧。

      其實,我還是看過菲利普·羅斯的書,是一本小冊子,叫《行話——與名作家論文藝》,字數不多,才12萬字。

      2010年的秋季,我去陜北“定點深入生活”,出發之前,為了心疼自己不太強壯的身體,行李箱中只帶了兩本字數不多的薄書,其中就有《行話》。在陜北期間,每天出沒不定,四處奔走,晚上躺在床上,早已經筋疲力盡,哪里還有精力看書。直到有一天晚上忽然失眠,才看了《行話》。

      《行話》是菲利普·羅斯與世界知名作家的對話集,因為羅斯享有世界聲譽,所以與羅斯對話的有辛格、昆德拉、馬拉默德、克里瑪等眾多大家,他們在對話中探討了地域、政治、歷史在作家作品中的重要性,并追尋了宏觀生活境況影響作家個人化藝術的想象之路。其中有一篇是羅斯與普里莫·萊維的對話。

      萊維是意大利知名作家,早年研究過油漆,“二戰”時進過納粹集中營,他在和羅斯對話時說到,當年他在集中營時認識過一位意大利瓦匠,這位瓦匠曾經連續6個月給萊維送過食物,這位救過萊維性命的瓦匠非常痛恨德國人,但是當德國人安排他壘砌墻時,大家暗地要求瓦匠不要把墻砌得太過堅實,不結實的墻有可能幫助“囚犯”逃跑,但是,這位瓦匠拒絕了同伴們的要求,反而把墻壘砌得堅固無比。瓦匠說:“我是一個優秀的瓦匠,不能讓德國人看不起我。”萊維對羅斯說:“這是一個并非軟弱、服從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專業的尊嚴。”是的,在活著和尊嚴面前,這個瓦匠選擇了后者。

      這個遙遠的不知姓甚名誰的意大利瓦匠,在陜北的秋夜,用他的生命經歷,用他執拗的人生觀,給我結結實實地上了一堂“寫作課”。在去陜北之前,我其實是做好了搜集“精彩故事”準備的,但是,這個意大利瓦匠讓我臨時變了主意,我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發現“精彩人物”上。

      一部令人難忘的優秀文學作品,里面肯定會有一個、兩個或是數個鮮活、別致、獨特、驚詫的人物,讀者關注的是人物命運的發展,而非故事本身。故事應該是圍繞人物來進行的,單純講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沒有完成塑造獨特人物的工作,這不是一個小說家所做的全部事情。這個簡單的道理,其實每個寫作者都懂得,猶如明白日升月落、陰晴圓缺一樣簡單,只是寫作久了、慵懶了,或是在某一個時段,忽然走火入魔,忘卻了這個最基本的創作準則。

      陜北,這片由游牧文化和農耕文明相互編織的黃色土地,永遠不缺少獨特的人物,當然,如何讓那位別具一格的意大利瓦匠復活在這片黃土地上,肯定需要小說家獨具匠心的發現、打通、雕琢,從而變成富有中國元素的“中國瓦匠”。

      盡管從書名上看來,小說《陜北紅事》似乎是“說事”的,其實,只要讀了小說就會發現,我并沒有單純“說事”,而是主要“說人”。

      我不知道《陜北紅事》中的人物是否鮮明、獨特,是否是“這一個”,但我的確朝這個方向努力了,我想這應該感謝菲利普·羅斯。感謝他的《行話》伴我遠行陜北。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