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當科幻遇到“中國”(顏語)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29日10:16 來源:中國作家網 顏 語

      《地心引力》是很“牛”的硬科幻電影。“牛”是因為自在美國上映以來,不僅全球票房破5億美金,在美國著名影評網站“爛番茄”好評率高達98%;在中國專業電影網站時光網和豆瓣評級超8分,且在電影專業人士及影評人中幾乎零差評。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更盛贊該片將電影拍攝科技提高到一個新高度,是“迄今為止電影史上最好的太空片”。影片講述在美國太空站,宇航員馬特和瑞安博士出艙修復哈勃望遠鏡時,衛星爆炸碎片撞向太空站,除艙外的他們,其余人全部喪生,漂浮在外太空的二人要想方設法回到地球……全片在技術層面極其精湛、考究,在視聽效果和3D科技方面具有開創性意義。影片60%以上都采用CG技術制作,大量使用長鏡頭——尤其電影一開始的前13分鐘,是電影史上第一個360度全方位全角度自由移動的長鏡頭,展示了從太空觀察地球的壯闊場面,將太空的蒼茫寂寥與人的渺小孤獨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同時,這種流暢的攝影機運動使得瑰麗而危險的太空環境更加逼真,細節更加豐富,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漫步在廣袤奇幻的宇宙中。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部“硬科幻”影片,區別于《變形金剛》類的作品,往往要求觀眾具備一定的科學常識和科幻邏輯,且《地心引力》情節簡單,沒有一波三折的復雜故事,沒有打斗沒有愛情,人物設置更是簡而又簡,絕大部分場景只由一位演員完成,這對一些中國觀眾而言并不適應,或者說未必符合主流觀眾觀影趣味,但在中國上映一周累計票房就達2.35億,除了電影本身的出色,恐怕與片中中國元素分不開。影片女主角最后必須要到中國的空間站“天宮一號”,搭乘飛船“神舟”回到地球。在“天宮一號”中,因失重而穿梭漂浮在空中的銅錢、乒乓球拍、彌勒佛、回力鞋等中國元素,以及“神舟”操控面板上的漢字,都讓中國觀眾倍感親切自豪。曾執導過《小公主》《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人類之子》等影片的導演阿方索·卡隆更是在該片中國首映時親自到中國宣傳,這是以往少有的——當然,這都緣于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繼2010年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之后,2012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已超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2013年,全國電影票房截至11月23日累計超過190億,正大步向200億邁進。這些使得全球電影生產者必須格外重視中國這個龐大市場,好萊塢巨資制作的科幻電影更是如此。所以《鋼鐵俠》中硬生生地出了“定制版”,擠進中國面孔;《變形金剛4》大量在中國取景……中國元素越來越重要。但是在如此生機勃勃的中國電影市場中,中國觀眾的期待恐怕不僅如此。

      我們看到,與幾近空白的中國科幻電影相比,中國科幻文學近幾年取得長足進步。無論是劉慈欣結構宏大內容龐雜的《三體》系列、王晉康充滿人性拷問的《與吾同在》以及韓松意象豐富、富批判精神的《紅色海洋》等都擁有并培養了龐大受眾群體,無疑為優秀科幻電影的出現打下基礎。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生機勃勃,相信不會太久,中國自己的科幻電影也會應運而生。那時觀眾看到的不僅僅是作為調劑的中國元素,而是真正的中國制造。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