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網絡文學,為何“短篇”成“瘸腿”(怡夢)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25日10:57 來源:中國藝術報 怡夢

      “我的小說最長的一篇是22萬字,收入方面,穿越題材的一個月兩三千元,職場題材的一個月只有兩三百元,在網絡文學里應該算比較低的了。 ”

      “以網絡寫作為生的話,一天要更新6000字,我三五天才更新3000字,我的小說都是二三十萬字的,有人問我創作收入是多少,給了我四個選項,我發現我連最低的那一檔都不夠。 ”

      紅袖添香小說網簽約作家宋麗晅、唐欣恬,盡管已經是頗受讀者歡迎的網絡作家,她們在談到創作收入時仍略顯尷尬。

      “在網絡文學中,二三十萬字以下的作品算短篇小說。 ”據紅袖添香總編輯畢建偉介紹,他今年年初策劃了一個網絡文學短篇小說的欄目,準備以按月付費的方式運營,但由于“不賺錢,還得每月往里砸錢” ,只運行了兩個月就停止了。

      目前,大多數網絡文學創作平臺實行的是每千字2分錢的付費閱讀模式,網絡作家的線上收入主要來自讀者訂閱,這決定了大量的文字和大量的訂閱,是創作者收益的保證,這樣一來,二三十萬字的網絡短篇小說,其劣勢就不言而喻了。再加上讀屏時代,閱讀網絡小說主要出于消磨時間的需要,很多讀者在選擇時,不足百萬字的作品會直接Pass。收入不高,讀者不多,令眾多創作者對短篇小說“不感冒” 。

      那么,誰還在創作短篇?

      據記者觀察,有一大部分是女性創作者。由于女性作品大多關注主人公情感,時空設定一般較為封閉,以后宮、家族、校園、職場為主,對女性內心的描摹也傾向于細膩、微觀;而男性作品多關注主人公的成長,無論以武俠、玄幻還是盜墓為背景,都在時間和空間上擁有較為開放的視野。由此觀之,網絡文學的短篇和長篇不僅是字數上的區別,還是創作方向、創作心理的不同導致的。

      另據塔讀文學副總編輯謝思鵬介紹,現在寫網絡小說的不僅僅是80后、 90后,一些60后、 70后文學愛好者,以前進行業余文學創作,卻沒有發表的平臺,網絡文學興起后,他們將自己的作品投放到網絡上發表,也成為網絡文學的一種形式。但這部分創作者的創作技巧、表達方式都是從傳統文學中汲取的,他們的創作更接近于傳統文學,故而這部分作品也只能以網絡短篇小說的形式存在。

      “由于網絡文學是商業運作,創作者首先要生存,要顧及自身利益,這導致短篇小說創作的下滑。因為這部分小說如果不做影視改編,又沒有出版實體書的話,基本上不會產生什么經濟效益。 ”謝思鵬說。今年7月,塔讀文學舉辦比賽,遴選出了一些20萬字的優秀短篇,并向其作者購買了版權。謝思鵬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讓短篇小說創作者有發揮的平臺。

      畢建偉和謝思鵬都意識到,網絡短篇小說在文體上是最接近于傳統長篇小說的形式,在文字和架構上,短篇比百萬字的作品質量更高、更具有文學性;這類小說還經常是良好的腳本,可以給影視改編提供豐富的橋段和素材。他們認為,未來網絡短篇小說應該以網絡文學精品為自身定位,向線下發展,投放影視改編和實體書出版是其出路。

      網絡文學的商業運作,令很多網絡文學創作者擁有了物質的回報和穩定的生活,他們可以投身創作更好的作品,也令網絡文學產生了很多自我重復和群體重復的作品。“文學是慢產業,你要求它快速發展,就會產生很大副作用。 ”畢建偉認為,目前網絡文學創作重復多,創新少,資本推不動,平臺翹不動,網絡短篇小說在這種環境中被遺落,成了網絡文學的“瘸腿” 。

      “促進一部分以前對閱讀不感興趣的人開始閱讀,是網絡文學的一大功能。 ”謝思鵬認為,今天的很多青少年是看日本漫畫、韓國偶像劇成長起來的,他們已經很少閱讀名著,但他們閱讀網絡文學,至少比打游戲更能獲得知識和增長見識。閱讀習慣是逐漸培養起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他們可能會去閱讀更嚴肅、更有文學性的作品。在閱讀審美的引導方面,網絡短篇小說其實是大有可為的。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